挖掘不同场景故事 深入刻画人物性格——纪录片《老潘和他的天鹅湖》创作体会

  • 来源:网络视听
  • 关键字:纪录片,创作,体会
  • 发布时间:2023-12-26 10:48

  文/冯希亮

  初闻老潘和天鹅湖的故事,大概在几年前。

  我的妻子和他是同村同学,偶尔会讲起她的这位发小儿的故事,陆陆续续和我分享老潘朋友圈里的动态。比如,正在一点点修复中的箭扣长城、建设中的大兴机场、墙壁上蔓延的爬山虎;南海子天鹅来了又去、去了又回;还有每天发布的拍摄日记,他与天鹅、天鹅与天鹅之间的奇妙之缘……

  如何拍好一部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纪录片?回顾整个创作过程,我认为关键是牢牢抓住三个代表性地域。这三个地域生态底蕴深厚,都跟天鹅息息相关,无论是历史跨度,还是当今生态特点,都跟人物故事紧密关联。

  一、山东烟墩角

  山东荣成烟墩角,20世纪80年代,这里飞来8只天鹅,当地几位农民选择用玉米粒、鲜海草投喂并保护它们,一年年过去,荣成因此成为中国第一个大天鹅保护区。如今,以烟墩角区域为中心,这里每年冬天都会迎来上万只天鹅,其中就有南海子飞来的天鹅在这里越冬。

  2023年元宵节刚过,老潘带领团队匆匆赶赴山东荣成,他们此行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寻亲”。本片的拍摄,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出发前,我们并没奢望老潘能找到天鹅“弯脖妈妈”,尽管她有明显生理特征,但要想在数千只天鹅里找到她,无异于大海捞针。其实,找到与否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寻找的过程。

  烟墩角对老潘很重要:这里是老潘梦中的天鹅湖、梦想的参考样本;这里有多年的老友、教他打造天鹅湖的老师——袁学顺老人;这里还是南海子部分天鹅的越冬地,老潘他们要寻找探望的那只大天鹅,就是去年深秋刚从南海子伤心离去的“弯脖妈妈”。所以,对整部纪录片而言,荣成之行极为重要,不仅人物场景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能够深入刻画人物与天鹅命运休戚与共的情感世界,并且勾连起一只在南海子家喻户晓的“土著”天鹅——“圣鹅”的感情纠葛,以及老潘对“圣鹅”近20 年的陪伴。

  二、北京麋鹿苑

  麋鹿,又称“四不像”,中国是麋鹿的原生地。1985 年,为了拯救这一濒危物种,中英联合实施了一项重要的自然保护项目——“麋鹿还家”,流落海外85 年的奇异生灵,回到了自己的家园。“一边是呦呦鹿鸣,一边是曲颈天歌。”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麋鹿苑,老潘和他的天鹅湖才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核和历史文化底蕴。

  在这里,老潘爱上了生态摄影。他不仅结识了亦师亦友的郭耕——麋鹿保护中心副主任、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还从2004年开始跟拍圈养在这里的几只天鹅,记录下“圣鹅”父母的相恋、生娃等重要时刻。其中的一个娃,就是老潘镜头里神一样的存在——“圣鹅”。“圣鹅”今年八岁,没人比老潘更熟悉它。

  一个温暖的四口之家突遭变故,只剩它与年迈的爸爸孤守麋鹿苑。尽管性格孤僻甚至有些暴力,但正值壮年的“圣鹅”一直向往爱情。老潘去山东荣成寻找天鹅“弯脖妈妈”,带着三个孩子来南海子认亲,但“圣鹅”一直不认它们,天鹅“弯脖妈妈”最后带着三个孩子黯然离去,这便是老潘去山东荣成的故事背景。

  三、北京南海子

  北京南海子三期是老潘曾经救助“F67”天鹅的地方,现在成了市民心中的天鹅湖。

  这里是全片故事集中地,它不但关联着西伯利亚、山东荣成、湖北鄱阳湖三个天鹅栖息地,这里还是周围市民、游人的休闲地。在南海子,名头最响的无疑是“潘老师”。老潘的家就在附近,楼顶可以俯瞰到整个麋鹿苑。每逢迁徙季,老潘都会等待、守护天鹅,这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还有就是麋鹿苑的那只“圣鹅”。每逢迁徙季,不安分的“圣鹅”就出来寻找同伴,寻找自己的真爱。“圣鹅”是南海子天鹅湖的象征,因为有它,天鹅湖有了更多故事。

  在一个迁徙季,南海子公园误加了两米深的水,致使大批天鹅无法停留,以致我们没有拍到数百只天鹅的大场面,而这恰恰成就了片子中另一条故事线。这条线凸显了人们在某些方面对生态保护意识的不足,这也是老潘——一位忠实的天鹅守护者、校外生态辅导员的价值所在。

  一部好的人物纪录片,除了故事精彩曲折、讲述生动,还要灵活把握故事场景转换,挖掘不同场景背后与人物关联的多元故事,其外延的广度与厚度,也是衡量纪录片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