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她在石板上“讲故事”

  文|解莹

  一见钟情

  初遇石影雕,方士英便对这项传统艺术一见钟情,同时也觉得十分神奇:敲击出的这些细密的小点最终是如何成为一幅画的?面对这样的疑问,方士英选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寻找答案。

  学习石影雕技艺对于当时的方士英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买石材、做工具到雕刻过程中的一次次试错,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学习者的恒心和耐心。学习的过程是艰苦的,光是用来雕刻的錾子就有一千克重,一般人握上一天,手都会酸痛不已,更不要说还要用它在石板上进行千万次的敲凿。这些艰难困苦,方士英深有体会,但她选择坚持。“既然选择了石影雕,就不会轻言放弃。”她坚定地说。

  在众多石影雕创作题材中,方士英对人物肖像情有独钟。人物肖像的刻画最重细节,只有把每一个细节做好,才能使人物生动立体、跃然“石”上。

  石影雕作品主要通过黑、白、灰三色来呈现作品的立体感,创作者需心手合一,通过控制手腕的用力程度来呈现不同的色彩,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偏差,从而导致整个画面畸形。

  在刚开始制作人物肖像的时候,方士英也经历过一段曲折的时光,制作出的作品存在人物表情僵硬、动作不协调等问题。为了使人物的表情、动作更真实、更生动,方士英在反复揣摩的基础上刻苦练习,终于在失败—重启—再失败—再重启的无数次循环中迎来了成功的时刻。成功的经历令她信心倍增,坚定了学习、钻研并传承石影雕艺术的决心。

  刻苦钻研

  “提起石影雕,我更愿意人们关注它的工艺,了解它最本质、最纯粹的样子。”方士英认为,传统工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大的魅力便是纯手工制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石影雕已经实现了机械化制造和批量化生产,但是“执拗”的方士英却不想随波逐流。20多年来,她始终坚持纯手工制作,坚持用双手的温度和内心的感受来与冰冷的石板互动,赋予其活的灵魂。

  石上一幅画,錾上千般功。在掌握石影雕基本技法后,方士英仍不断钻研,进一步精进技艺,在多种题材、多种类型的石影雕创作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创作出了许多内涵隽永、外观典雅的作品,深受大众喜爱。

  除此之外,方士英还积极吸收、学习南北方石雕艺术中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近年来,她在石影雕的题材、色彩等方面不断进行新的尝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她所创作的作品既反映当地生活,如《赵州桥》《大运河》,又记录时代发展,如冬奥主题系列作品,在河北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扶持。

  不忘传承

  2014年,方士英石影雕艺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以此为平台,方士英开始收徒传艺,带动更多人加入到了石影雕技艺的传承中来。2019年,方士英石影雕艺术工作室入驻吴桥县文化馆,成为展示、传播石影雕艺术的一个新平台。

  近年来,方士英举办了多届石影雕艺术学习班,培训学员30余人。这些学员来自山西运城、山东德州、福建泉州等地,他们学成后将石影雕技艺带回当地,让更多人认识、了解了这项艺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信跟随一批批学员的足迹,石影雕艺术将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谈及未来,方士英满怀憧憬:“希望吴桥石影雕艺术馆能够早日建成,吸引更多人来吴桥感受石影雕的魅力。”

  听,錾声叮当,是这位吴桥的手艺人在讲述石板上的故事。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