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网络里打开“中国空间”

  两次“转舵”重新起航

  刘韵洁出生在山东省烟台市一个有着深厚书香底蕴但贫穷的家庭,他富有诗意的名字是祖父起的,希望他“干净做人、纯洁高尚”。小学毕业后,刘韵洁被哥哥带到北京上学。“我跟哥哥都喜欢看名人传记,看这些伟人传记,能让我有一个目标、一个方向,有毅力克服困难和挫折。”刘韵洁说。在哥哥的鼓励下,1963年,刘韵洁怀揣着以核物理专业报效祖国的梦想,考进了北京大学物理专业。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两次“转舵”。

  大学毕业后,刘韵洁先是从事半导体研究方面的工作,并做出了不俗的业绩,但在1973年,他坚持“转舵”计算机领域,从普通技术人员做起。当时计算机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是个绝对“新鲜”的事物。幸运的是,早在北大附中读书时,刘韵洁就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计算机兴趣小组,种下了梦想的种子。

  1980年,刘韵洁已经从曾经的“门外汉”成长为计算机行业小有名气的技术专家。就在众人以为他要继续深耕计算机时,“永远前进、追求卓越”的他又将目光看向了当时不被大家重视的信息网络领域。这次,刘韵洁勇敢地走出了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大胆提出要建设一个更大规模的全国网络。这个更大规模的全国网络,就是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也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互联网。

  在网页内容上,当时互联网上全是国外的英文网站,而且资费昂贵、速度慢。“中国的网上什么内容也没有”这句话对于刘韵洁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刺激,他意识到互联网要有内容,不然就只是远程接入。刘韵洁说:“中国的互联网内容发展不起来,就走不向世界,无论技术上还是费用上,我们永远都在一个受制于人的状态。”于是,刘韵洁想方设法促进中文互联网内容的发展。在3年多的时间里,他带领团队克服种种困难,将互联网和宽带网络覆盖到全国各地,又将以中文内容为主的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蓬勃发展起来。从此,互联网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中国互联网能够比发达国家的一些传统运营商还早开通,这个意义很大。”刘韵洁表示,把互联网服务对象从少数知识分子变成广大的老百姓,使得中国互联网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互联网,这是他一生最大的欣慰,也是最大的骄傲和自豪。

  勇闯未来网络“无人区”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互联网正加速从“消费型”向“生产型”转变,融入数字经济发展各领域全过程,这就是所谓的互联网发展进入下半场。面对互联网发展下半场的重大历史机遇,刘韵洁以超前的眼光,意识到有一个“无人区”——未来网络领域。“未来网络”就是不受现有网络架构模式的约束,设计出高效、高度可伸缩、灵活快捷、支持异构融合的新型网络体系机构,具有可扩展性、安全性、移动性、服务质量保障、可管可控、可重构、可感知以及绿色节能等特征,同时还要与现有的网络技术高效融合,并能够灵活地支持不断涌现新型业务的需求。

  早在2009年,刘韵洁就提议,设立有关未来网络的研究咨询课题;2010年,刘韵洁等专家向国家建议布局“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项目”。“互联网发展下半场,中国要从跟跑变成领跑,要实现一个跳跃,不然中国的互联网没有自主话语权和自主控制权,是不堪设想的。”在刘韵洁看来,中国完全有机会抓住机遇,实现“弯道超车”。

  2011年,刘韵洁牵头在南京成立了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江苏未来网络集团,从事未来网络的顶层设计、技术研发、产业孵化与发展等。2018年,又进一步创建了紫金山实验室这一重大创新平台,刘韵洁担任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刘韵洁介绍,紫金山实验室一是要在未来网络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二是要在普适通信领域实现5G、6G方面的领先,这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需求;三是要在网络安全领域提出新的网络理论、网络安全架构,支持强国战略。围绕这3个方向,紫金山实验室布局了一批重大科研任务,开展基础性、前沿性研究,2020年10月进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序列。

  “创新不是简单的,如果顶不住压力,没有坚持,没有团队的配合与付出,创新之路是走不出来的。”这是刘韵洁常说的一句话。他认为科学家要敢于承担国家重大使命、重大责任,要做到实事求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