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文学赏析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育
  • 发布时间:2023-12-27 21:04

  刘 璇

  文学赏析是语文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是让学生从文本阅读和鉴赏中获取美感、提升审美能力的过程。在小学阶段,进行文学赏析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对文学有基础的理解和认知。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文学赏析内容,分析其意义,探究如何有效地进行文学赏析教育,以及如何评价和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研究文学赏析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实际应用,寻求更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方法。

  1 小学语文文学赏析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日益增强,传统教育已不能满足当代社会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文学赏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文学鉴赏并不仅仅是一种审美体验,它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人们不仅可以从中获得启示和感悟,还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强自信心和个性魅力。例如,在阅读《红楼梦》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封建社会的生活习俗和家族制度,并且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在阅读《西游记》时,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民间传说的魅力和巧妙的构思,同时也能够拓展自己的国学知识和文化素养。

  此外,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文字的组合,它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和艺术价值。在文学鉴赏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细致入微的解读、深入思考和广泛交流,深入挖掘出作品中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哲学等多方面的内涵,从而达到知识和智慧的传承和升华。

  1.1 对学生的影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文学鉴赏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高尚的情操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文学作品通过生动形象的艺术形式表现出丰富多彩的人类情感和思想理念,让学生领略到别样的文化魅力和审美感受。同时,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获得对美好事物的认知、情感及其价值的体验,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

  其次,文学鉴赏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全面而深入地理解文化的内涵和历史背景。文学作品不仅是人类社会文化遗产中的珍品,更是反映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纪录。透过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与联系,获得更广阔的文化视野及其他学科的补充,提高跨学科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此外,文学鉴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意境、形象化等都是由语言构成的,通过解析所欣赏的文学作品,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语言之美的认知,还能够掌握运用语言表达思想与情感的技巧,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1.2 对语文教师的影响

  对于教师而言,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既是知识传授者,更是道德引路人,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提升其文化素质,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美好世界的窗户。

  首先,文学鉴赏教学可以促进语文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在文学鉴赏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对所选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并且能够将这些内容生动地传递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和扎实的教学能力,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这种能力可以不断得到提高和巩固,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其次,文学鉴赏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在文学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课堂讲解、互动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所选文学作品,加深对文学作品的认知。同时将文学与生活经验、社会现实等相结合,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这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认知就会更加深入,使教学效果得以提高。

  1.3 对语文教育事业的影响

  小学语文文学赏析对于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当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们不能只强调学术性和实用性,应该从整体上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小学语文文学赏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掌握其中蕴含的道理和哲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同时,文学赏析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能力。

  学习语文不仅是掌握一些基础技能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内心素质。小学语文文学赏析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设计的一种教育模式。通过阅读精选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文化脉搏,增强文化自信。同时,文学赏析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 小学语文文学赏析现状

  2.1 重视程度不够

  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学赏析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不容忽视。然而,在现实中,很多小学并未将其纳入常规教学计划,或者只是草率地处理一下,缺乏深度。首先,对于文学赏析这一概念,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认知。有些小学教师甚至认为文学赏析太过高级,不适合小学生接受,因此在教学中就忽略了文学赏析。其次,教材配套不充分也是问题所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训练,文学赏析内容相对较少且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再者,师资力量不足更是限制文学赏析教学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教师对文学赏析理解和应用的能力不强,往往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讲解文学赏析,难以起到积极的教育效果。

  2.2 素材选择单一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赏析内容较为单一,来源较为有限,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学经典上。例如《三字经》《百家姓》等,这些经典作品虽然深刻而优秀,但是由于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的不同,难以与现代学生产生直接的联系和交流。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这些经典名著的教学效果可能会有所欠缺。同时,由于素材选择单一,学生们长时间面对同样的文学作品,很难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学习热情。如果教材体系能够更加丰富多样,加入更多新颖的文学作品,尤其是现代文学作品,将更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和认同,进而激励他们深入学习。

  2.3 教学方式陈旧

  传统的小学语文文学赏析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通常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即教师简单介绍课文背景和意义,让学生记忆文学典故和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缺乏真正的交流和互动,无法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学生们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机会,容易产生学习兴趣不高、知识记忆度低等问题。

  此外,传统的文学赏析教学模式注重对文本的解构分析,而忽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和融合。这样一来,学生们难以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也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2.4 缺乏综合素养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文学赏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文学赏析不仅仅是对文本解读能力的提升,更应该是对综合素养的培养。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历史、地理、哲学、心理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主题和意义。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很多注重字面意思理解的现象。在文学赏析过程中,只注重学生对文本的表层意思理解,忽视了深层次和抽象的内容,这种教育方式造成学生缺乏对文学作品的整体感知和对作者创作意图的理解,缺乏对历史、地理、哲学、心理等方面的知识的掌握,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

  2.5 评价标准不够科学

  文学赏析主观性较强,评价标准应该更加科学化和客观化。然而,目前在小学语文中,笼统的分数评价或者主观压制的方式仍然被广泛采用来考查学生的赏析水平。这种做法不仅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的能力水平,反而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压力和负担。

  笼统的分数评价无法全面和准确地评估学生的赏析水平。成绩单上的数字只反映了学生在考试中的表现,而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深度、情感体验等方面。这样的评价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功利心理,追求分数而非真正的学习效果。主观压制的方式更是会使学生对文学产生抵触情绪。如果教师过于主观地评价学生的作品,忽略了学生的观点和个性特点,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失望和沮丧。而且,如果教师评价不公、欠缺专业性,会影响到学生对赏析的兴趣和信心,甚至会让他们对文学失去兴趣。

  3 小学语文文学鉴赏的要素

  3.1 文学知识能力

  小学语文文学鉴赏的要素之一是具备文学知识能力。这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其中包括文学史、文学流派、文学体裁等。只有对于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有着基本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内在意义和艺术特点,提高鉴赏水平。

  此外,掌握文学名句也是一项必备能力。经典的文学名句或常用的成语、俗语、谚语等都是对学生日常生活和阅读起到很大帮助的工具。熟知这些名句及其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及艺术表现手法。了解基本的修辞手法也是文学知识能力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比喻、象征、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经常使用,它们可以使文章更为生动、形象,并传达出更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在阅读时掌握这些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领会作品的艺术表现。

  3.2 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文学鉴赏的要素之一是语言表达能力。包括熟练掌握汉字及词语的拼写和使用,避免在阅读时出现理解偏差。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即快速正确地准确阅读并理解文章内容。具备较高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初步形成自己的文学品位和审美意识,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3.3 思考分析能力

  思考分析能力是小学语文文学鉴赏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文学作品中,深层思想和价值观念通常没有直接说明,而需要读者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去探索和理解。因此,有较强的思考分析能力可以帮助读者独立思考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深层思想、价值观念等。同时,具备准确理解文学作品表达的主旨和主题,并且对其中的隐含意义进行深入挖掘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文学作品中,有些信息不仅仅是文字表面上所呈现出来的那样,还可能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含义,只有通过深入挖掘才能真正理解和体验文学作品。

  除了具备思考分析和深挖的能力外,小学语文文学鉴赏还需要有比较全面的知识背景和文化素养。这样可以将文学作品融入历史、哲学、社会等方面的讨论中,进一步丰富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深度。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有广博的知识和文化背景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历史、人文和社会背景。

  3.4 审美鉴赏能力

  小学语文的文学鉴赏要素中,审美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具备审美鉴赏能力的人能够深入分析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包括情节、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和描写手法等方面,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同时,他们还能够敏锐地感受到文学作品所传递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念,并且通过对不同类型、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和品位。

  4 小学语文文学赏析能力的培养

  4.1 提高教学认识,明确文学鉴赏教学目标

  语文教师对语文文学鉴赏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鉴赏不是简单地读懂和背诵,而是通过分析解读作品,了解文学的内涵与风格特点,使学生领略到美感思想的蕴含,达到提高阅读素养和文学水平的目的。

  在提高教学认识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文学鉴赏的理论知识,掌握相关方法和技巧,例如细节分析、情感分析、形式主义等。只有清晰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学鉴赏教学,并贯穿学生的整个语文学习过程。

  树立教学目标应当具体、可量化、可操作,以便于学生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如何去实现。在文学鉴赏方面,教学目标应该注重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和思辨能力提高,例如学会通过作品理解历史、人物、故事等,强化学生的阅读与思考;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

  最后,语文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出发,构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文学鉴赏课程。应该不断更新文学鉴赏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打好阅读、思考、表达与评价等基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同时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4.2 整合语文教材,拓展融合优质文学素材

  整合语文教材、拓展融合优质文学素材是培养小学生语文文学赏析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涉及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和《三国演义》等四大名著节选,要求必读国学经典《诗经》《尚书》《易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和《淮南子》等,以及老舍、鲁迅、叶圣陶等文学巨匠的作品。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深入解读这些文学素材,整理相关书籍资料,依照教学进度或者学生的兴趣表现和阅读水平有序安排指导学生展开阅读,制订个性化阅读计划,增加学生阅读储备,帮助学生感受阅读魅力。

  例如,针对四大名著的教学,语文教师可以注重梳理小说的情节、人物、风格等要素,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例如,《红楼梦》以荣府为背景,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一众人物的生活和情感,其社会历史背景、动人的情节、深邃的思想都值得深入挖掘。而《水浒传》则着眼于民间英雄的抗争,通过对108位好汉形象的刻画和故事的描述,让学生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波澜壮阔。对于这些经典作品,教师可以辅以一些配套的讲解材料,例如书评、影视剧等,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解读。

  对于老舍、鲁迅、叶圣陶等文学大师的作品,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文本中的语言、情节、人物等要素,引导学生领会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精神内涵。同时,引出作者的其他经典著作,如鲁迅的《呐喊》《彷徨》,老舍的《骆驼祥子》《茶馆》,叶圣陶的《稻草人》等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参与阅读,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

  除了整合语文教材中、国内的文学素材,教师还可以拓展课外、国外优质、不同类型的文学素材,例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民间传说等,这些故事的特点是趣味性强,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相符合。例如《小红帽》《青蛙王子》等童话故事,可以通过绘本、漫画等形式来展现给学生。而《狐狸三贱客》等寓言故事、《牛郎织女》等民间传说,可以用影视剧或者动画片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这些文学素材都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并慢慢地培养起学生的文学素养。

  4.3 创新教学方式,打造开放语文教学环境

  现代教育注重创新教学方式,语文教育也不例外。为了增强小学生的文学赏析能力,语文教师应该采用一些创新方法和手段,构建开放、多元、互动、自主的语文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提高学生文学鉴赏与欣赏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引入网络文学赏析课程,通过展示优秀文学作品及其背后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逐步体会和感受文学作品所反映的人性、社会生活以及价值观念。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网上阅读相关的文学评论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学流派和风格的特点和不同的创作手法,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在实践中感受文学的魅力。

  其次,教师可以将文学赏析融入课堂教学,以“读中有学,学中有用”的方式来展开教学。例如,在文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以表演、讲故事、互动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品味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情感和思想,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领悟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文学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文学课外活动来加强学生的文学素养。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所,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关联性和交融性。组织文学论坛、文学研讨会、文学大赛等活动,通过言语交流和比赛竞技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提高其文学创新与创造能力。

  4.4 重视跨学科,引领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更应该重视跨学科知识的引入,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历史、地理、哲学、心理等学科都与语文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跨学科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深度思考,提升综合素养。

  以《西游记》为例,历史上的唐朝是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通过了解唐朝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涉及的人物、事件和思想内涵。例如,《西游记》中涉及佛教、道教等宗教因素,了解唐朝时期的宗教环境,可更好地理解小说作者对于宗教信仰的描写。另外,《西游记》所涉及的地理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沿途穿越的山川大江、探险过程中的极境与奇异地貌,这些都影响了主人公的成长和命运。学生可以通过了解这些地理背景,对小说情节的理解及其背后的含义会更加深入。

  此外,哲学方面的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西游记》中塑造了许多深刻的人物形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孙悟空。他的成长历程和内心世界塑造得非常深刻,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理念。通过探究这些哲学思想,可以引发学生对于人生意义、个人价值等问题的深刻反思。

  5 结语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文学赏析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提升审美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入分析,学生不仅可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鉴赏作品的价值,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逻辑思维和情感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在进行文学赏析的学习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聚焦于文学作品的内在价值,尤其是作品中所蕴含的道德、人文、历史、哲学等思想内涵,这些都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好的精神养料,塑造其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希望有更多教育者关注并支持文学赏析教育的开展,以期将语文教育推向更高水平。

  (作者单位:合作市第四小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