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也能设计枪械——马戈林与他的MTs-1运动手枪(下)

  • 来源:轻兵器
  • 关键字:盲人,设计,测试
  • 发布时间:2024-01-06 14:24

  江湖

  重回运动手枪

  战争结束后,1946年马戈林重回运动手枪的设计工作,这支手枪基于TT手枪改装而成,取消原本的套筒设计,并加长枪管。但此时伊热夫斯克兵工厂已经在生产谢夫留金设计的R-3(基于TT手枪)和R-4(参考瓦尔特运动手枪)运动手枪,马戈林的设计连参加测试的机会都没有。

  多次的失败让马戈林开始思考:运动手枪究竟是什么?经过思考后,他认为通过改装现役军用手枪来设计运动手枪这条路行不通。

  “我在脑海中构思了数百种结构,对不同结构进行反复思考,利用想象力对它们进行分析,权衡每个节点和每个技术方案的利弊。最终精心选出几种有前途的结构,放弃所有我认为不适合制造半自动运动手枪的东西。”之后,马戈林列出新型运动手枪的6条设计要点:

  其一,军用武器要求在最极端的气候条件下都能正常运作,但运动武器的使用环境比较温和,因此对可靠性要求相对较低。

  其二,军用武器的结构必须保证在没有复杂工具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拆解和保养,且步骤尽量简单。运动武器通常在射击场使用,因此可以在专门的工作间进行维修和保养,对拆解简便性要求不高。

  其三,军用武器要求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保证易用性,以便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作战条件下使用。而运动武器主要面向体育竞赛项目,有些甚至采用手动单发射击,目的只有一个——最大限度地发挥射击技术。

  其四,军用武器的主要目的是打击敌人,因此其口径要根据目标特点进行选择。运动武器的主要目的是在一定距离内击中目标,口径是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来确定的。

  其五,军用武器的瞄具在发射时几乎不会调整。而运动武器要求瞄具能根据外界环境和枪管磨损等情况,在较大范围内方便进行调整。

  其六,在人体工程学方面,军用武器在设计时,依据的是平均人体测量数据。但对于运动武器来说,最重要的是方便在特定运动项目中使用。

  经过深思熟虑后,马戈林拿出新型运动手枪的设计方案,并生产5支样枪,这便是日后大名鼎鼎的MTs-1手枪的首批原型枪。新手枪完全依据上述6条要点设计,并采用当时别具一格的瞄具设计。以前,无论是军用手枪还是运动手枪,瞄具一般是固定在套筒或枪机上。马戈林创新地将照门固定到一个倒U型底座上,底座安装在手枪套筒座上,架空在套筒之上。使得射击时套筒的前后运动不会影响射手的瞄准,有助于提高射击精度。

  之后,马戈林将原型枪交给迪纳摩体育协会的射击运动员测试其综合性能,大家对其评价相当好。但马戈林也意识到,虽然新手枪性能不错,但如果不绘制图纸、制定技术文件,手枪是无法投入量产的。

  1946年,在军械部的安排下,马戈林再次起身前往图拉,这次他的目的是到新组建的图拉中央体育狩猎武器设计研究局(TsKIB SOO)为手枪量产绘制图纸、准备技术文件。在马戈林的回忆录中,他将这段时期称作是“我创作生涯中最美好的几个月”。他只提到当时设计局的代理局长P.A.博戈斯洛夫斯基安排一位年轻的设计师格尔曼·尼基福洛夫协助他开展工作。但是据TsKIB SOO设计局资历最深的员工谢宁回忆,马戈林新手枪的诞生还离不开一位重要人物:提洪·伊万诺维奇·拉什涅夫。

  拉什涅夫(1919~1988年)出生于图拉,技术学校科班出身,1939年毕业后就进入TsKB-14设计局工作,1940年借调到图拉第66机械工具厂,监督TsKB-14设计局研发的VYa-23机炮生产工作。1941年因战争被疏散到兹拉托乌斯特,担任过设计师、高级设计工程师、装配车间副主任等职务。1946年重新回到图拉TsKIB SOO设计局,第一项工作就是改进马戈林手枪,主要负责运动零部件的分析和计算。谢宁提到拉什涅夫所做的工作十分关键。

  至于到底谁在MTs-1手枪的研发过程中贡献最大,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重要,因为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才促成MTs-1手枪的诞生。如果没有马戈林的构思和前期工作,没有他与绘图员、装配工之间的密切配合,没有图拉技术人员帮助编写技术文件和改进结构,MTs-1手枪都不会是今天的样子。

  生产情况

  1947年,MTs-1手枪定型投产,名字中的M意为型号,Ts则是设计局名称首字母,1代表第一种,即TsKIB SOO设计局第一型运动手枪。1947~1980年,TsKIB SOO设计局根据体育协会的订单进行小批量生产,产量共250支。

  1948年,生产转移到著名的伊热夫斯克机械厂。该厂是当时全苏联最大的手枪生产厂,可年产手枪32万支。但由于战争结束,生产计划被大幅度缩减至年产6万支。为处理闲置产能,1946年,工厂开始生产前文提到的谢夫留金R-3和R-4运动手枪,这两种手枪采用许多TT手枪的零部件,能最大程度利用现有设备进行生产。但由于设计保守,弹药质量较差等原因,R-3和R-4运动手枪实际表现差强人意,两年多产量也不过10000多支。

  1948年,工厂接到任务,根据TsKIB SOO设计局绘制的图纸试制10支马戈林MTs-1手枪,工厂对这支新手枪抱有很大希望。很快,负责试制任务的第28号车间就制造出首支样枪,但射击测试结果却很不理想,手枪故障频发,TsKIB SOO设计局派往工厂的技术代表也未能解决问题。

  关键时刻,还是伊热夫斯克机械厂的工人和工程师们联手解决了问题。在MTs-1手枪投入大批量生产的过程中,他们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比如试制车间的洛巴诺夫和巴塔洛夫,还有马戈林的老对手谢夫留金。1942年谢夫留金调到伊热夫斯克机械厂,在设计部门担任设计师一职,1945年升任研究室主任。

  谢夫留金帮助马戈林完善了手枪上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供弹。当时MTs-1手枪遇到严重的供弹问题,因为5.6mm运动步枪弹是1980年代为单发步枪设计的,本身并不适合弹匣供弹,更不合适自动武器,供弹设计十分复杂。再加上解决供弹问题必须深入了解弹匣与供弹线路上导向零部件之间相互作用的细微差别,作为一名盲人马戈林很难做到这一点。

  另外,由于当时苏联生产的5.6mm运动步枪弹质量十分糟糕,谢夫留金为了保证武器供弹顺畅,使用卡尺等工具仔细测量每发枪弹的尺寸,据说超过一半的枪弹都被工厂拒收,只有经过挑选的枪弹才用来测试武器。

  马戈林在回忆录中高度赞扬伊热夫斯克人所做的工作,他这样说道:“我整天都待在装配车间里,但也必须花很多时间去试制车间工作。这个车间由谢夫留金领导,虽然我的设计取代他的设计,但谢夫留金还是积极参与我手枪上‘困难’零部件的研发……。他帮助我和试制车间的工程师完成弹匣供弹系统这样一个反复无常的东西。”

  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首批10支手枪顺利下线并通过测试。第二年,厂长帕拉迪纳在报告中这样写道:马戈林手枪的生产计划已100%完成,同时改进手枪的设计和工艺。如改善手枪的装配性;提高枪机、击发机和其他一些部件的寿命。在量产刚开始的几年内,MTs-1手枪的寿命延长1倍有余。

  在马戈林、TsKIB SOO设计局和伊热夫斯克机械厂众人的共同努力下,MTs-1手枪终于得以量产。正所谓好事多磨,MTs-1手枪因其优异的性能,一经推出就频频亮相于当年的世界顶级射击赛事,并取得傲人的成绩。在加拉加斯(1954年)、莫斯科(1958年)和开罗(1962年)举办的世界射击锦标赛上,苏联运动员使用MTs-1手枪三度斩获金牌。1968年和1972年,波兰射击运动员使用改装后的MTs-1手枪两度斩获奥运会手枪速射项目金牌。1976年,捷克斯洛伐克运动员也使用MTs-1手枪获得奥运会金牌。

  成功之后

  在MTs-1手枪取得巨大成功后,马戈林并未停下前进的脚步。1951年,他又设计一款5.6mm口径单发运动手枪,采用类似卢格手枪的肘节式闭锁机构,特点是击发机可根据射手习惯前后小范围调整。虽然这支手枪枪管更长,运动零部件更少,理论上射击精度会更好,但测试后发现其精度与半自动的MTs-1手枪没有明显区别,且不发火和抛壳失败故障非常多,因此最终没有下文。

  之后,马戈林还设计一种特殊的5.6mm手枪,这支手枪全长300mm,枪管长度却有500mm,这是如何做到的呢?原来马戈林将枪管做了弯曲处理,一直延伸到握把中,闭锁和击发机构布置于握把底部,从而实现枪管比全枪长的效果,但这种异想天开的设计注定没有未来,因此很快就被放弃。

  不久之后,马戈林又应全苏支援陆海空军志愿协会的要求设计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单发手枪,命名为“曙光”。该手枪可供射击初学者在50m内练习使用,结构与1951年的单发手枪一样采用肘节式闭锁机构,但更加简单,精度表现也很不错。“曙光”手枪在莫斯科射击场连续使用3年。

  1961年,马戈林与另一位设计师戈罗内斯库尔合作设计一款4.5mm口径的气手枪MG-60。MG-60发射喇叭形铅弹,并配备一个装弹器,能将弹头准确地装入弹膛内。MG-60在苏联众多射击场中连续使用7年之久,没出现过一次故障。

  马戈林还为纳甘转轮手枪设计过自动装弹器,为建筑行业设计过射钉枪等等,诸如此类的发明创造数不胜数。1960年代末,马戈林由于身体原因不再从事设计工作,转而研究武器历史、规范轻武器术语。在他人生的最后一段时间,马戈林依旧没有放弃学习,他对任何新生事物都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他常常询问儿子电视和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摆弄研究儿子送给他的飞机模型。1975年1月25日,马戈林在他69岁生日前4天悄然离世。

  马戈林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尽管命运使他遭受诸多不公,但他却依靠自己顽强的生命意志,克服无数困难,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他目光微弱,却志向长远;他双眼黯淡,却思想开明。

  1988年,克里米亚天体物理观测台的科学家将一颗新发现的太阳系小行星以马戈林的名字命名,以纪念这位枪械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盲人设计师。

  结构与衍生型号

  马戈林MTs-1手枪是一种专为大众射击运动和射击运动员训练而设计的5.6mm口径半自动运动手枪,经过改装后也可作为专业运动手枪使用。主要由套筒座、枪管、瞄具、枪机、击发机、复进机、枪机销和弹匣几部分组成。枪管通过一个销钉与套筒座固定在一起。

  MTs-1手枪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惯性闭锁机构。复进机构位于枪管下方,为独立的部件。枪机与复进机之间由枪机销连接到一起。旋转导杆前段的固定帽就可以拆下枪机连接销,从而分离复进机和枪机。手枪的击发机构采用单动设计,扳机力可在5~10N之间调节。手枪握把与枪管轴线呈111°夹角,握持时枪口能自然指向目标,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

  MTs-1手枪发射5.6mm运动步枪弹,西方称.22 LR弹。最初生产有180mm和140mm两种枪管长度的版本,1952年后枪管长140mm的版本停产。

  1950年代初,为适应手枪速射运动项目,MTs-1手枪改用威力较小的5.6mm运动短弹(.22 Short),同时在枪口处安装制退器,改用质量较轻的枪机和更弱的复进簧,弹匣容弹量减小为6发(MTs-1手枪弹匣容弹量10发),改进后的型号称为MTsU。在MTsU手枪基础上,图拉的设计师们还设计过一种枪机倒置的MTs-3手枪(见附录)。设计师通过降低枪管轴线,达到减小翻转力矩,提升射击精度的目的。1969年,MTs-1手枪的现代化改进版MTsM投产,与原版的区别是枪管长度改为150mm,并取消枪身左侧的手动保险。

  从1990年代开始,伊热夫斯克机械厂也在MTsM手枪基础上设计过多款衍生型号,如缩短枪管、简化瞄具的MTsMK“马戈”手枪,名称来源便是设计师马戈林的名字。

  另外还有为执法和特勤人员设计的“钻机”手枪,主要变化是将口径改为5.45×18mm,同时优化握把形状,并在握把上方增设一个手动保险。5.45×18mm MPTs弹最初用于PSM手枪,主要装备克格勃特工使用,特点是尺寸较小,穿透力较强。之后还推出口径为.25 ACP的出口型MP-449手枪和气手枪IZh-77。

  时至今日,马戈林手枪仍在不断进步和改进中。我国也在1959年对其进行仿制,称为东风三普及型运动手枪,分为PS01、PS02和PS03三个子型号,其弹匣设计还被东风五系列手枪借鉴,为我国射击运动的发展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附录:MTs-3手枪

  MTs-3手枪是TsKIB SOO设计局的尼基福罗夫、奥奇涅夫、费拉蓬托夫、喀山斯基根据1954年世锦赛射击冠军谢普塔斯基的建议,在设计局局长米哈列夫的亲自指导下,于1954年研制成功的。

  彼得·康斯坦丁诺维奇·谢普塔斯基出生于1921年,完成学业后应征入伍。从1941年开始参加战斗直到战争结束。战后进入军校进修,毕业后成为军官,继续服役。他非常喜欢射击运动,在服役期间也常常开展训练,多次斩获全苏射击比赛冠军,1954年参加射击世锦赛并夺冠。

  谢普塔斯基在运动手枪射击领域拥有丰富的大赛经验,他创造性地改良射击技术,并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论,据此他提出改进半自动运动手枪的想法,并制作一个模型。

  这支手枪模型采用5.6mm运动短弹,用于在25m范围内射击运动场上快速隐显的目标。手枪的布局方式非常特别,普通手枪由于枪管轴线位于射手手臂和扳机连线之上,射击时会因后坐力产生一个翻转力矩,导致手枪枪口上跳,这对射击精度和瞄准速度都非常不利。特别是对于快速隐显的目标,即使是片刻瞄准时间的加长,也会产生很大影响。谢普塔斯基建议将枪管轴线移动到射手手臂和扳机连线的同一高度,以消除翻转力矩。

  MTs-3手枪以MTsU为基础,相当于把MTsU手枪上下颠倒,弹匣从手枪上方插入,枪机和枪管位于手枪下方。瞄准基线保留在原位置,但由于枪管位置较低,需要将准星加高。如此一来手枪的套筒座就呈现出一个框架式的结构,被非正式地称为“谢普塔斯基框架”。

  MTs-3的性能达到当时运动手枪的最优水平,因此也被人称作“记录”。在1955年的欧洲射击锦标赛上,苏联运动员切尔卡索夫使用该枪轻松摘得桂冠。1956年的友好国家军队锦标赛的射击项目中,他又以超越世界纪录的成绩夺得第一。此外,苏联著名射击运动员纳索诺夫和哈伊杜罗夫都曾使用过该枪。

  但MTs-3手枪的传奇之旅也就到此为止,由于该枪过于突出的性能,国际射击联盟于1956年颁布一条新规定,要求运动武器在握持时,枪管轴线必须高于虎口。从此之后MTs-3手枪只能在非官方的比赛中使用。

  MTs-3手枪总产量125支,其中1954~1955年生产13支,1956~1960年生产111支,1961年生产1支。从技术上讲,MTs-3手枪是具备大批量生产条件的,但规定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发展。(全文完)

  编辑/魏开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