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少林
采访约在晚上8点——拍戏的空隙时间,当晚王宝强要拍“大夜戏”。自11月罪案悬疑剧《棋士》在广东江门开机以来,王宝强便全身心投入紧张的拍摄,有时从早拍到晚,还有不少夜戏,这种状态会持续到春节后。设想中的匆忙对话,因一句“没事,时间留出来了”变得更从容,王宝强的采访状态也比想象中松弛。
2023年,由王宝强导演的电影《八角笼中》凭借紧凑的剧情、真实的角色塑造、精良的视听效果,以及对社会议题的深入探讨,不仅收获了超22亿元的票房,也赢得了观众的认可,该片上映期间,豆瓣最高评分7.6。相较票房,王宝强更在意观众的口碑,“我拍电影的宗旨,就是为观众服务。”
来点“真”的
王宝强曾用“像命一样”形容《八角笼中》在他心中的分量。这个作品,他运筹6年,花3年时间去四川体验生活,亲自参与剧本创作,又来回更换类型、团队,试图为这个故事找到兼顾观众、现实和自我表达的平衡,“拍之前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工作,很多画面已经在脑海中了。”
第一部导演作品《大闹天竺》的经历让王宝强深刻认识到,拍电影是有门槛的,要对电影保持敬畏之心,他“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第二次执导电影的机会”,“《八角笼中》是我演艺生涯必须迈出的一步,是我作为导演的一个新开始,只有让市场、观众看到我的成长和进步,才会有执导下一部作品的机会。”
“每个导演的心中都有他最真挚的东西。”这一次,王宝强想来点“真”的。农村、格斗、少年成长、中年困境、社会议题……《八角笼中》所承载的元素和格局,几乎精准契合王宝强的人生经历和当下心境。演员的选择、讲故事的方式,都呈现质朴气息。有影迷在豆瓣上发表评论,“看向腾辉让我有种错觉,仿佛是不惑之年的王宝强将人生阅历镌刻到银幕上。”
“不到这个年龄,不太会想到要拍这样一个现实题材的东西来表达自己。”王宝强将《八角笼中》视为送给自己“40+”这一人生阶段的礼物,让他对人生和事业满怀信心和希望,并将这份正能量传递给更多银幕前的观众。“每个人都有一个隐形的八角笼,有自己的困境要突破。同时,每个人身上潜在的能量都很大,只要有信念,就可以打破人生命运的牢笼。”
选择“原生态”演员,是王宝强从既往创作中总结的经验,相较流量、热度,他更在意演员与角色的贴合度。他没有去体校选演员,即便那可能会让一些动作戏拍起来更方便、更好看。他跑遍全国,在大山里找到那些孩子,“我在他们眼睛里看到光,看到淳朴和纯真,他们往这儿一站,不用演,谁也演不过他们。
导演王宝强
学习、充实,采访中王宝强经常说到这两个词。他希望变被动为主动,希望自己的能力更全面。相较等待,他更喜欢主动出击,这会让他心里不慌,更有安全感。
从普通人到大明星,合作过很多知名导演、优秀演员,演绎了一系列经典角色,在很多人看来,王宝强的演艺生涯足够幸运和精彩。但身处快速更迭的影视行业,王宝强能真切感受到稀缺性和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安全感。“演员要等到好的剧本、角色、导演很难,等不到适合自己的会很被动。如果做导演,有好的戏就去拍,没有就专心创作,未来我的工作也会如此,在自己的人生节奏里,给自己更多安全感和保障。”
从与优秀的导演合作,到亲自执导两部电影作品,王宝强不断加深对导演工作的理解与认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导演专业技能。在他看来,导演如同“总开关”,是综合性的工作,表演、美术、摄影、服化道、剪辑等每个环节都要考虑,都要把好关。同时,导演的核心工作是讲好故事,要让创作团队充分发挥各自才能,释放各自能量,并肩完成创作。
拍《大闹天竺》时,现场有人叫王宝强“导演”,他有点不适应,“当时还有点蒙。”有了第一次创作经历,再加上这几年的积累和成长,如今的“导演王宝强”已相对自如。《八角笼中》拍摄现场,他在演员和导演之间来回切换,自己演完了再回监视器前看,还要兼顾其他演员的表演,以及各工种间的配合。
从做演员到当导演,王宝强的每一次转型似乎都在质疑声中开始,但这些声音并不会影响他探索新领域的积极性,“拍电影就像人生,是不断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加丰盈的过程。作为导演,我还是一个新人,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很多作品的历练。”
2024年,王宝强将着手准备自己的第三部导演作品,“我希望可以稳扎稳打走好每一步,可能创作周期不会像《八角笼中》那么长,但也一定是个精心打磨的作品。当下的电影观众是很固定、很专业的,糊弄骗不了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