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强国之路向何方?

  • 来源:产权导刊
  • 关键字:金融,阶段,发展
  • 发布时间:2024-01-20 11:57

  ◎周雪飞(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大连116086)

  翻开人类历史发展的长卷,不难发现:在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进程中,金融的发展与强大成为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和关键一环。

  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国家核心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然成为“国之大者”,关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正因为此,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可谓“只争朝夕”、时不我待。

  从“世界金融大国”迈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2017 年4 月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国已成为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国。

  六年后的2023 年10 月30—31 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目标、宏伟蓝图,这是在总结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领域取得经验、成果基础上发出的新的号角令、最强音。数据显示,2012 年底,我国银行业总资产为133.6 万亿。到2023 年上半年,这一数字跃升为406.25 万亿。截至2023 年6 月底,全国共有456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毋庸置疑,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银行体系,同时还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股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普惠金融走在世界前列。

  作为金融大国,我国金融体量、总体规模引人瞩目。迈步金融强国,更要注重金融“质”的提升、“力”的加持。由此,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总方向,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最终落脚于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归根结底,就是要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金融如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要求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让金融更好地促进人民福祉的增长。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意味着我国金融业更加需要注重回归本源、去虚“务”实(实体经济),更好服从、服务于全局,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务求实效”。

  宗旨确立、取向明晰,接下来需要作答的是金融当如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可以注意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此提出“三个着力”,首当其冲是“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这就需要把宝贵、稀缺的金融资源集聚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上,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民营小微、先进制造、绿色发展、普惠养老等健康发展,用心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切实加强优质金融服务。

  典籍《吕氏春秋·达郁》曰“血脉欲其通也,筋骨欲其固也”。因此,接下来应“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推动金融机构、市场体系在规模、结构、区域布局上更加合理、更为优化,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数字化水平,紧紧抓住“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来“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再者,是“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传递“中国金融开放的步伐不会停歇,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改变”的明确信号。而在“引进来”的同时,国内金融机构更要主动、勇敢“走出去”,到境外市场拓展服务、成长壮大。与此同时,循着“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轨迹,应以上海(人民币在岸中心)、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两大国际金融中心为支点、链接,行稳致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正所谓“亢阳鼓汤,血脉偾张,故筋力倍加强壮”,唯有金融“强筋壮骨”,方可“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

  直面挑战、问题与防控风险、危机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在风平浪静、岁月安好中成为金融强国的。直面问题、挑战,甚至历经风险、危机,几乎成为金融强国锤炼、锻造中的成人礼与“必修课”。毕竟,防控风险原本就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正如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所分析的,当前我国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凡此种种,需要金融系统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

  一方面,要树立金融大监管理念,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手段、先进方式,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针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房地产市场风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织缠绕,纷繁复杂”等情形特点,建立由中央金融委牵头、国务院相关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地方党委金融委等参与的“财政—金融—房地产风险防控日常统筹协调机制”,开展实时跟踪监管、信息通报,以有效防范化解财金领域系统性风险,显得尤为必要。

  另一方面,应采取“有破有立,破立结合”新思路来“排雷拆弹”:地方政府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更加注重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坚持预算法定、强化预算约束,主动打破“土地财政”路径依赖,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中小金融机构要逐步摆脱“存贷利差”传统盈利模式束缚,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持续提升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房地产行业领域则要义无反顾“去金融化”,回归“房屋居住”真正本源,围绕“市场供求关系的深刻变化”,改“期房预售制”为“现房销售制”,加快推动构建房地产健康发展新模式。

  可以肯定的是,国际经济金融情势同样“复杂多变,变幻莫测”,行进途中还会遇到各种坎坷波折、艰难险阻。然而,中国金融业仍将一往无前,虽百折而不挠也。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向未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