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跨学科阅读教学研究

  • 来源:基础教育论坛
  • 关键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跨学科学习
  • 发布时间:2024-03-01 16:16

  黄丽萍(福建省将乐县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跨学科学习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一大亮点,对于学生整合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建构良好认知,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跨学科学习。阅读是语文学科的基础内容,是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的支撑。文章提出教师应当在跨学科学习育人观念的指引下,开发丰富的课内外教学资源,拓宽跨学科阅读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体验跨学科学习,实现跨学科学习价值,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跨学科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 是教师实施语文教学的导向。《标准》有诸多亮点,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是其中之一。同时,《标准》提出“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这一课程理念。在《标准》的指引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跨学科学习。所谓的跨学科学习是在《标准》的导向下,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运用跨学科学习的方式,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思维方式等解决语文问题的教学方式。众所周知,阅读是语文学科的基础内容和基本活动,是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的依托。为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着力实施语文跨学科阅读教学,推动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

  一、语文跨学科学习的价值

  语文跨学科学习有重要的价值。从育人观念层面来说,可以彰显《标准》中的育人要求;从教学方式层面来说,可以打破学科分裂式教学,推动教学方式的转变;从学生发展层面来说,可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1. 彰显课程标准的育人要求

  在教育功利化背景下,应试教育曾一度占据育人的制高点,培养出了一批高分低能的“人才”。社会在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呼唤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此背景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而“五育”融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五育”融合中的“融”与跨学科学习中的“跨”在本质上有共通性。

  首先,“五育”融合不是德智体美劳的简单相加,而是德智体美劳的有机融合,尤其是与各学科的有机融合。语文跨学科学习不是不同学科的简单杂糅,而是以某一学科、某一主题、某一情境为基础,采用不同的学科知识、学科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跨学科学习的过程正是“五育”融合的过程。学生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悄无声息地受到德智体美劳的影响,有利于获得全面发展。

  其次,“五育”融合的过程和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过程都是动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发挥主观能动性,迁移已有认知,使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由此,在建构学科认知的同时,建立道德品质,提高智能水平,塑造健康身心,学会审美创造,发展劳动素养,有利于实现全面发展。

  2. 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变

  跨学科学习势必会引起教学方式的转变。跨学科学习是以学生为本的学习活动。在实施跨学科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本,选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活动。以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统编版教材”) 九年级上册《乡愁》跨学科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邮票,使他们感受一枚小小的邮票背后的深刻内涵。在学生绘制邮票时,教师可以融入《乡愁》的背景知识,助力学生感受余光中寄托在邮票上的对母亲的无尽思念。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作品展示活动,鼓励学生借助小小的邮票来表述其中无限的思乡愁绪。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实现了紧密结合,学生始终发挥主观能动性,借助多样的“表达”品味邮票的深刻内涵,体会真挚的情感,建立深刻的阅读认知,同时受到心灵的净化,形成感恩父母、思念家乡的意识。

  3. 助推学生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语文教学目标。跨学科学习可以让学生走进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在此情境中,学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迁移学科认知,灵活思维,使用多样的方式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可以发展语文核心素养。仍以《乡愁》跨学科阅读教学为例,在学生诵读时,教师可以把握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一关键内容提出问题: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这些是符合生活常识的。但是,海峡本应是广阔无边、深不见底的。为什么诗人却说 “浅浅的海峡”?能不能将其替换成“深深的海峡” 呢?在问题的作用下,学生会开放思维,搜集与“海峡”相关的地理、历史和政治内容,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深刻含义,由此体会到诗人寄托在其中的思乡之情,以及对祖国早日统一的无限渴盼。在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化思维,感受语言文字的独有魅力,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和审美感知水平。

  二、初中语文跨学科阅读教学策略

  为了实现语文跨学科学习价值,教师可以借助如下策略实施语文跨学科阅读教学策略。

  1. 树立跨学科育人观念

  在传统教学观念中,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很容易将阅读教学重点放在文体特征上,机械地引导学生探究某一文体的语言表达方式、写作手法。而学生在这种文体思维的影响下,很容易出现阅读片面性、单一性的问题。实际上,阅读是一种科学思维,倡导读者使用不同的学科知识、思维方式来探究核心概念,获得多元发展。

  例如,统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是一篇说明文。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会专注地引导学生探究说明文的写作方法、特点。学生因此落入了概述全文大意,探寻写作方法、特点的窠臼中,毫无收获。跨学科阅读教学则可以使学生从美术、物理学、数学等角度探寻苏州园林的建造工艺及特点,帮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这一核心概念下的多学科内容,切实地建构较为完善的“苏州园林”认知结构,尤其感受到中国传统建筑之美及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因此,在实施初中语文跨学科阅读教学时,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跨学科育人观念。

  要想树立跨学科育人观念,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报刊、论文、专著等,阅读与语文跨学科学习、跨学科阅读教学相关的内容,厘清“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建立正确的认知。教师还可以主动参与跨学科学习培训活动、名师工作室等,与优秀的一线语文教师共同探讨跨学科学习和语文阅读跨学科教学,从内涵、特点、价值等方面建立进一步的认知。教师还可以以教学实践为依托,自觉地联系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内容,认真地进行跨学科阅读教学设计,确定“教什么”“如何教”“教到何种程度”,进而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表现,利用恰当的教学评价方式了解他们的跨学科学习程度,由此发现教学问题,及时改进。同时,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回顾课堂教学情况,探寻教学问题及成因,完善教学设计。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学生可以进一步地增强跨学科阅读教学认知,树立跨学科育人观念。

  2. 开发课内外教学资源

  《标准》指出,开发课程资源应当坚持目标导向,调动多元主体,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育人功能。课内、课外是开发语文跨学科阅读教学资源的切入点。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标准》的指导下,开发丰富的课内外教学资源,助推跨学科阅读教学落地生根。

  (1) 课内:研读教材,挖掘综合性学习版块。统编版语文教材是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师实施语文跨学科阅读教学的依据。统编版语文教材由五个版块构成,综合性学习是其中之一。综合性学习版块具有丰富的主题,深厚的育人价值,是开展语文跨学科阅读教学的不二之选。教师应当研读语文教材,利用综合性学习版块实施跨学科阅读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语文教材,实现语文教材的价值,还可以使跨学科阅读教学获得新阵地,赋予综合性学习活力。

  例如,统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围绕“青春少年”这一主题设置了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针对该综合性学习设置了梳理小说情节、举办故事会、小组合作、建立档案卡、竞猜活动、写作文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要进行跨学科学习。以梳理小说情节为例,学生在活动中要操作电脑,使用信息技术软件绘制思维导图,借助框架、线条等展现故事的起因、发展、经过和结果,以及主人公和其他角色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等。在思维导图的助力下,学生可以在提高小说梳理效率的基础上,建立整体认知,为深入探究小说作准备。

  需要注意的是,语文跨学科阅读教学时间有限,但是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应当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跨学科阅读教学目标,选取适宜的活动形式,确保学生获得跨学科学习机会。

  (2) 课外:联结生活,挖掘日常生活资源。

  《标准》在解读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时提到,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语文跨学科阅读教学的显著特征之一是生活化。在课外,教师要联结学生的实际生活,挖掘丰富的生活资源,做好跨学科阅读教学准备。在实施跨学科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借助教学目标锁定跨学科阅读教学资源,使学生能有目的地采用多种方式挖掘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尽可能地获取丰富的生活资源。

  例如,“君子自强不息”跨学科阅读教学目的之一是寻找生活中的自强不息的榜样,感受他们身上自强不息的美好精神品质。围绕此目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归现实生活,调查、搜集身边自强不息的榜样人物及其动人故事。大部分学生会采用实地调查、网络搜集等方式获取丰富的信息,并认真阅读,思索主人公的一言一行,感悟其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同时,学生可以储备丰富的写作资源,便于在跨学科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各种“表达”,如制作海报、书写诗歌等,歌颂榜样人物,发展语用能力。

  3. 拓展跨学科阅读教学手段

  与传统阅读教学相比,跨学科阅读教学所需要的教学手段不单单是讲授法、讨论法、课堂提问法等,更需要一种能推动师生双边活动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手段可以在拓宽教学空间的基础上,促使师生进行多样互动,尤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语言、文化、思维、审美的全方位发展。信息技术是这种手段的典型代表。《标准》要求教师“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运用信息技术实施语文跨学科阅读教学。

  例如,在实施《西游记》整本书跨学科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颠覆传统的教学流程,要求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自主观看电视剧或动画片版《西游记》,初步建构整体认知。随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并鼓励他们利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方式搜集与该人物相关的内容,使用软件制作人物成长历程图。在人物成长历程图中,学生要明确地标注影响人物的重大事件、人物的性格变化等。在制作人物成长历程图后,学生要将自己的作品发送至在线课堂,与他人共享,同时对照他人的作品,发现自己作品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教师要认真阅读每名学生的作品,明晰他们的良好表现和不足,进而走进语文课堂,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指导。以“孙悟空的人生成长历程”为例,教师可以围绕具体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其再次走进整本书,有针对性地进行圈点批注,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借此完善思维导图。在学生建构完善的认知后,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制作人物海报,使用图画、文字等介绍人物的成长历程、性格特点、美好的精神品质等。同样,学生要利用在线课堂与他人共享自己的海报,相互评价、借鉴。

  总之,有效的跨学科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借助多学科知识、思维方式等探究阅读内容,建立深刻的阅读认知,发展语文核心素养,转变阅读方式,成为阅读的主人。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指引下,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实践,不断强化跨学科学习的育人观念。尤其要以教学实践为依托,研读教材内容、联结学生生活,开发丰富的课内外教学资源,获取跨学科阅读教学依据,进而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拓宽师生互动的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借助多学科知识、思维方式解决学习问题,由此实现跨学科学习价值,提高跨学科阅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苏来妹.“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视野下初中生语文阅读迁移能力的培养研究[D]. 广州:广州大学,2023.

  [2] 柏浩文. 语文本体视域下跨学科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3.

  [3] 杨丹飞. 语文教学跨学科学习的“四大整合”: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下《活板》为例[J]. 语文教学通讯,2023(5):45-48.

  [4] 常志刚. 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例[J]. 甘肃教育研究,2022(4):81-84.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