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善而行,权衡与选择的智慧

  • 来源:杂文选刊
  • 关键字:权衡,选择,智慧
  • 发布时间:2024-03-02 19:25

  朱国平

  两百多年前的一天,某大学图书馆里,一个叫作约翰的学生沉浸于一本正在阅读的书中。离开的时间到了,他却欲罢不能,他便悄悄地把这本书带走了,想在看完后再悄悄带回来。

  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天夜里,图书馆遭遇火灾,许多珍贵的书籍付之一炬。那本偶然躲过一劫的图书,因此成为孤本,身价倍增。怎么办?把书还回去,行“窃”之事,便大白于天下,自己声名狼藉之外,根据校方的规定,自己还会受到处罚;索性不还,此事便只有天知地知我知。经过一番剧烈的思想斗争之后,约翰选择了归还图书。关于这个事情的结果,一说校长收到约翰归还的图书,对他的诚实给予表扬之后,按校规将约翰开除了。一说因为当时学校对这种违规行为的处罚规定尚不太严厉,所以,约翰只是受到了类似“警告”“记过”之类的处理,没有影响学业的完成。笔者觉得,怎样处理并不十分重要,关键是,当约翰鼓起勇气向学校归还图书时,他在“向善”和“隐恶”之间,选择了前者。

  这使我想到雨果的《悲惨世界》。该书主人公冉·阿让年轻时为了饥饿的外甥女,偷了一块面包,因而成了一名苦役犯。出狱后,已是中年。在受到主教米里哀的感化后,他决意做出一番事业,造福社会。他改名换姓,夙兴夜寐,果然做出一番成绩,解决了当地许多人的就业问题,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还以极高的声望,当上了海滨小城的市长。可在他的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传来了从社会上消失的苦役犯“冉·阿让”被警察抓获的消息。一个叫商马第的无辜之人,因为长着一副和落魄时的他一模一样的面孔,将因为他而接受审判,罹遭牢狱之灾。当然,只要他保持沉默,他便安然无恙。事业的成功,让他一身光环,谁也不会把他和那个苦役犯联系到一起。

  只是,他会于心不安。他觉得如果那样做,他所得到的尊荣和名誉,他的德行和善举,这些圣洁的东西便会和丑恶混杂在一起,让人感到恶心。反之,他如果站出来承认自己是真正的冉·阿让,他将失去所有的光环,失去他为之付出努力的一切。而这样,他却可以获得心灵的安静,可以让灵魂寄居于一种高洁的意境。最终,他还是选择了自首。

  向善之路,道阻且长。无论是还书接受处罚的某学生,还是自首还他人清白的冉·阿让,当他们一只脚在门里,一只脚在门外———门里是恶,跨进去,便有祥和宁静、甚至花团锦簇相伴;门外是善,退回来,凶险难测,甚至遍野荆棘,有枷锁相候。因为内心对善的执着坚守与追求,他们在经历灵魂搏斗之后,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弃恶向善。人性之光划破黑暗的天幕,闪射出不灭的华彩,为世人引路,给这个世界带来不灭的希望。

  其实,不需要有某学子那样的偶发事件,也不需要有冉·阿让由云端到地面的命运落差,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随时能够遇到类似他们那种需要做出选择的境遇。譬如,当大多数人违心地对某一个事件拍手叫好时,你犹豫了一下,把抬起的手又轻轻拢起;当你在只有你知我知的情况下,断然放弃一次送上门来的发财机会时,虽然你会因此而失去一些本来可以得到的东西,但是,你守住了自己的真诚与圣洁。

  善恶惟一念,得失两相依。选择,是一种权衡。向善而行,是一种权衡与选择的智慧。当有了这种智慧,便有了精神的超拔。这,足以让许多利益的衍生物黯然失色。

  【选自博客中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