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背后的思考

  • 来源:中国会展
  • 关键字:数据,背后,思考
  • 发布时间:2024-03-09 14:35

  文:兰宇鑫 ● 责任编辑:裴超 3186473330@qq.com

  4月27日, 商务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 今年以来各地展览活动加速恢复。一季度, 境内专业展馆举办的展览活动共计540场, 同比增长3.3倍;展览总面积1031.1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2.3倍。其中, 展览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展览活动286场,占比53%,同比增长5.7倍。在展览类别上,以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大健康、食品类题材展会增长迅速;而在举办地域上,以北京、上海、辽宁、广州、深圳等省市展会恢复较快。一季度的会展数据中显示, 当前我国会展业发展一方面呈现较快恢复增长态势。另一方面在新时期的发展进程中也呈现出新的变化。这不仅得益于经济的带动作用,还得益于良好的产业基础。

  不过, 透过商务部发布的这期数据, 其中也折射出会展业的一些现象, 引发我的一些思考。

  首先, 展会周期密集, 规模普遍偏小。从周期上看。三个月共计举办540场展会活动, 平均每个月180场。每周45场的办展频率远高出疫前同期水平;从规模上看,540场,总面积1031.1万平方米,算下来平均每场不到2万平。办展规模普遍偏小。总体看, 周期紧, 规模小。历史来看, 一季度并非办展旺季。目前出现这一现象, 我判断主要有三个因素。其一, 目前市场主要是解决疫情期间积压的大量展会订单, 进而呈现出短周期的火爆景象。因此, 数据更多体现出市场清库存, 结订单的办展态度。其二, 疫情三年, 受经营性压力, 主办与展商都普遍存在获取新订单、对接新市场, 获取新渠道, 抢抓销售机会的心态。加上地方政府出台政策等多重利好因素, 致使展会项目呈现出供需旺盛的情景。其三, 产业红利与内外需热度, 在短时间内提升相关产业的办展热度。

  其次,新业态正崛起,消费类齐发力。数据显示,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大健康、食品类题材展会增长迅速。当前,数字经济、新能源领域展会受国家政策影响,成为行业中炙手可热的产业类别。受政策托举,带动其在办展方面的积极作用。而促消费,扩内需等政策也大幅提振消费类展会的办展力度。因此,这一期间,办展主力军与办展生力军的背后均受到经济、政策等宏观大环境的普遍影响, 进而带动该产业在会展领域的发展。

  最后, 地域分布明显, 四强增速最快。商务部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与深圳四个城市恢复速度较快。从以往态势看,这四座城市一直为我国会展领域传统四强,同时也是疫情期间受影响最严重的城市。由此可鉴,传统地域布局没有改变。北、上、广、深依然处于我国展会市场顶端。

  当前, 我们正面向中国式现代化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 在这个关键节点更要立足会展业建设, 推进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 持续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创新会展发展理念、服务手段和题材模式, 加快会展数字化进程与其他业态的跨界融合, 增强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产业发展和服务城市经济。另一方面, 通过会展业对内打造产城融合、展城融合新模式, 提升区域产业发展质量, 打通产业对接渠道。扩大商贸交往, 提升居民收入水平, 拉动城市消费经济。对外, 更好发挥会展助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功能作用, 赋能实体经济, 为国内大循环为主,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