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与风度
- 来源:中国会展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机遇,风度,关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3-30 14:08
文:兰宇鑫 ● 责任编辑:裴超 3186473330@qq.com
借国际大会之机遇,展开放合作之风度。近日,多场国际大会在中国密集举办,不仅全面拉开了我国对外交往的序幕,还引来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自4月21日到4月25日之间,我在梳理近期在我国召开的重要国际会议时发现,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在上海“世界会客厅”举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蓝厅论坛;在杭州举办的第四届联合国世界数据论坛;在西安举办的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在北京举办的中国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五十周年纪念活动致贺信。五天之内,习近平主席先后对外发出的四封贺信,真可谓频率之高,前所未见。
纵览这四场峰会活动,涉及科技、文化、外交等多个方面,无不释放出强烈的与世界各国加强经济人文交流,发出中国好声音、讲述好中国故事的信号。恰如4月24日,习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70位驻华大使递交国书时讲的,“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推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
其实,自2023年疫情解封之后,中国连续承办和举办了一系列的区域或国际大会论坛,以实际行动向世界表明对外交往的态度。这期间,习主席曾多次表明,“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决心没有改变,中国将坚定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发展路径,通过广泛与深入的交流,推动全球化高质量发展。”而于近期持续举办的多场大型国际峰会也成为承载这一使命的重要载体。
从这几场全球瞩目的国家论坛中不难看出,眼下,国际峰会不仅已成为我国对外塑造新时期中国精神的重要窗口,更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经济建设的重要平台。我国在向世界展示,中国是坚持对外开放、扩大对外合作的支持者和践行者,并通过举办国际峰会的方式,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受这一环境的良性影响,我国近期的会议市场也开始恢复生机,多种类型的国际会议、论坛及活动如雨后春笋般覆盖我国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其实,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年时间里我国一直都在致力于高水平举办国际会议。一系列重要会议已成为我国外交新名片。向世界集中展示我国的发展成果与开放态度。不过,这些国际峰会除了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要建树外,也对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产业升级、科技进步与文化交往带来重要帮助。细品其中意味之余,也让我体会到更多意义。
一方面,“小城办大会”引发的风潮,已成为三、四线城市积极举办国际会议关键目的。
随着一系列国际大会落址地方小城,不仅提升了当地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还发挥了经济牵引力,推动了地方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这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成功举办博鳌亚洲论坛的康养之城,博鳌;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的科技之城,乌镇;举办库布奇国际沙漠论坛的旅游之城,鄂尔多斯;举办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的数据产业之城,德清;举办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的生态之城,青田等。
另一方面,“会经济概念”带来的变革,已成为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因素。
举办国际大会,让我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数据制度体系,加强技术和生态能力建设,助力全球经济产业在我国积极分享实践和经验。加速中国同世界各国一道,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深化国际合作,携手构建开放共赢的国际合作新格局。
当下,国际领域的竞争与合作越发频繁。因此,我国要抓住国际会议这张牌,打出经济“弯道超车”的机遇,展示大国合作的风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