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点“炸”了

  • 来源:国企管理
  • 关键字:奇点,汽车,势力
  • 发布时间:2024-04-06 11:09

  综合报道/本刊主笔 简单

  提到奇点汽车,可能很多人会有些陌生,但它却是国内较早的一批造车新势力。它不仅与“蔚小理”同年成立,高光之时还与游侠汽车、乐视汽车并称造车新势力“三剑客”。

  不过令人唏嘘的是,曾喊出“用小米的模式打造中国特斯拉”口号的奇点汽车,虽然用9年时间融资了170亿元,但量产车始终没能走上生产线。

  贪吃撑破了胃

  奇点汽车给外界的第一印象,就是胃口太大。

  新能源汽车行业,抢先一步量产往往意味着摊薄成本。因此,对于初创的车企而言,大多是集中有限资源,寻求单点突破。与奇点汽车同一时期入场的“蔚小理”便是如此,

  然而,奇点汽车却选择在创业之初“多点开花”。

  2017年,奇点汽车发布首款车型IS6。为了保证所承诺的IS6车型在当年实现小规模量产,奇点汽车选择了代工。然而,代工厂一直无法达到生产标准,其不得不改为自产。

  为了快速占领市场,几乎在同一时间,奇点汽车一下子规划了安徽铜陵、湖南株洲、江苏苏州三个生产基地。同时,在一辆新车还没落地的情况下,奇点汽车就冲出亚洲,在全球3个国家打造了数个研发中心,号称“三国六地”研发布局。

  除了工厂、研发中心,奇点汽车还布局线下体验店,展开总部搬家等等操作,可谓是花钱如流水。

  然而,奇点的胃口还不仅限于此。

  2018年7月,奇点汽车母公司成立了智点汽车,向新能源商用车发展。一个月后,其又将目光望向电动摩托车领域,成立了鲨湾科技。

  2019年7月,虽然鲨湾科技的首款电动摩托车品牌“蓝鲨Robor”正式问世,但是业内普遍认为“奇点有些不务正业”。因为最核心的新能源汽车还遥遥无期,就想着吃电动摩托车、电动化平台的蛋糕,显然不现实。

  果然,时至今日,奇点也没有量产交付过一辆汽车。有投资者曾调侃道:“奇点汽车造车9年,归来仍是PPT。”

  空想埋下了雷

  奇点汽车的创始人沈海寅作为雷军曾经的部下,在造车中自带浓厚的“互联网基因”。这也是奇点汽车犯下的一个致命错误——互联网思维。

  奇点汽车在发布首款车型IS6时声称:“这款卖20多万元的SUV,配置顶得上50万元的豪车。尤其是智能系统,更是价值100万元。”意思就是,消费者只需要花20万元,就能获得150万的豪车体验。

  对此,用沈海寅的话说就是,我们不指望卖车赚钱,只靠“智能系统”和服务赚钱。

  这是奇点汽车与其他品牌的最大不同。在沈海寅的设想蓝图中,未来把停车、洗车、代驾等一系列汽车周边服务都会被做成App和汽车绑定,靠服务赚钱。

  互联网思维下,奇点的这套商业逻辑看似能够实现自洽,但如果连车都造不出来,一切就是空中楼阁。太多的资源放到“智能”“系统”上,那留给造车的资源就更少,更何况前者还是个无底洞,无疑于给自己发展埋下了一个雷。

  尽管奇点汽车也多次尝试“自救”,但一直都未能摆脱困境。此后,奇点汽车出现了拖欠员工工资、第五大股东转让所持全部股份、安徽子公司大股东退出、母公司约8703万元股权被冻结等状况。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期待奇点汽车或许有一天再次翻盘。

  编辑/温碧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