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 来源:国际商务财会
  • 关键字: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应对措施
  • 发布时间:2024-04-06 15:29

  吕占武

  (临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增强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空间。建筑施工企业由于项目相对分散、区域跨度大,甚至涉及海外施工的情况,导致在内部控制方面容易出现较多的问题。文章对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为建筑施工企业全面加强内部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49;F821

  在我国现行经济发展环境下,建筑施工企业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稳脚根,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提高自身内部控制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当前,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已经意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践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内控实施效果。只有规范采取针对性的内控措施,把握内控关键节点,才能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一、建筑施工企业现存内部控制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佳

  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没有构建良好和谐的内部控制氛围,内部控制活动分工不合理、职责不清,没有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员工等在内部控制中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或指定相关的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局限性,从管理层到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淡薄,甚至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和手册,仅仅是企业为了应对资质评审、合规检查等需求而制作的,相关内控制度的制定,没有与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相结合,纯粹照搬照抄内控准则。一些建筑施工企业是由包工头带领的施工队从劳务清包或专项分包做起,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公司管理延续着之前的项目班组管理的粗放型模式,领导层只关注商务投标和项目施工管理,相关配套职能部门设置不合理,管理机制不健全,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到位,甚至有些管理层认为内控制度是用来约束广大员工的,自身不受内控制度的约束,他们自己不仅没有成为内控制度的践行者,反而成为内控制度的践踏者,不仅没有为广大员工起到表率作用,反而对内控制度起到破坏作用。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片面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对施工项目的控制,在对施工项目的质量、进度、造价方面控制得很好,而忽略了整个企业从发展战略、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等全方位的内部控制建设。

  (二)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有效性

  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包含设计有效性和运行有效性两个层面。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当初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未按照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未遵循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制定出来的内控制度本身就存在漏洞和问题,这是内控制度设计的先天性缺陷导致缺乏有效性。有些建筑施工企业最初设计的内控制度是有效的,但随着企业不断的快速发展,可能出现新业务、新技术等引起企业对管理模式和业务结构等进行调整,而内控制度并未及时进行修订和补充,导致内控制度未能与企业实际发展需求相适应,制度也失去了有效性,其在实际操作中无法运行。在内控制度贯彻执行时,经常会遇到部分员工甚至管理者排斥抵制内控制度,自身不愿被制度所束缚,将设计有效的内控制度束之高阁,在实际业务操作中按照经验主义另搞一套,导致制度在执行层面大打折扣,甚至设计的制度和实际的运行完全脱节。

  (三)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

  风险评估作为内部控制五要素之一,是进行控制活动的依据。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相应的风险管理意识不足,特别是在房地产发展的黄金时代,很多房建企业享受到时代的红利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这种快速发展却掩盖了自身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建筑施工企业一般会关注施工项目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风险,但对于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未能有效地识别企业的内外部风险,也无法确定企业对于风险的承受度,没有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和风险控制机制,对于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没有设立专业的风险管理部门和引进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没有制定相应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大多数依然凭借着主观经验来防控风险。建筑施工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各类内外部风险,为保障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必须通过有效的内控手段,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提升企业的全面抗风险能力。

  (四)信息沟通传递不顺畅

  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项目具有临时性和分散性特点,区域跨度大,特别是海外项目,由于项目所在地和企业总部所在地存在时差、地域差,这就会造成信息沟通不畅和时效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部分企业没有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没有明确内控相关信息收集、处理、传递流程和沟通渠道,导致在信息沟通传递时没有标准化的传递路线图,主观随意性较大。2. 部分企业对于海量的内外部信息缺乏筛选鉴别整合能力,欠缺对信息的敏锐度和综合判断力,无法及时提供高质量的有用信息。3. 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下,未能建立高效便捷的信息系统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传递沟通中的作用;或者相关系统流于形式,缺乏必要的维护和更新,严重影响信息数据的收集、存偖、分析利用能力。

  (五)内部监督不到位

  内部监督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也是对内部控制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对于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部门在内部监督中的角色和职责权限没有明确,未建立完备的内部监督流程,未制定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相关监督部门或人员在履行监督职责时,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外部干扰因素较多,职责与权限严重不匹配,无法对内部控制发表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于发现重大缺陷后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时,处罚力度不够,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惩戒效果欠佳,起不到相应的威慑作用。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监督流于形式,监督力度弱化,对内部控制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

  二、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建筑施工企业需结合行业特点和自身实际情况等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相关机构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从企业总部管理层、职能部门至各施工项目组,在全企业范围内加大内部控制内容的贯宣培训力度,增强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定期组织内控相关会议,强化管理层和员工对自身在内控工作中的角色,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按照内控要求规范约束自身的行为。特别要提高施工企业高层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认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自觉遵守内控要求,为广大员工做好表率和带头作用,高层管理者重视内部控制并以身作则,会将内部控制意识传导给各职能部门和中层管理者,并最终传导给广大员工;施工项目组领导重视内部控制并以身作则,会将内部控制意识传导给各施工班组长,并逐步传导给广大施工技术人员;这样就会在全公司范围内在各施工项目组内形成良好和谐的内部控制氛围。建筑施工企业从战略决策、财务投融资管理、人力资源、工程投标报价、合同谈判商签、建设施工、物资采购等各项业务都应纳入内部控制范畴,各项业务的关键节点都应融入内控手段,以防范化解各种潜在风险,形成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优化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过程,由松散的施工队伍发展成建筑施工集团,其管理组织机构也由发展初始的简单直线式、职能式逐步演变至事业部式或矩阵式,相应的企业内部控制也必须随着管理模式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优化。随着在房建、装饰、市政工程、园林绿化等施工业务方面的不断拓展以及施工新技术的运用实施等,建筑施工企业必须结合新业务、新技术的特点,对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补充完善,以确保内控制度设计全面有效。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应用指引的要求,围绕实现内部控制目标,遵循内部控制的五大基本原则,建立完善与本企业实际经营管理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组织实施。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需要在实际运行中不断的检验、评价、完善、补充,然后再指导工作实践。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将内控制度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将制度落实到位、执行到位,确保内控制度运行的有效性,更好的为企业高质量快速发展服务。

  (三)健全风险防控机制

  建筑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复杂的内外部风险,主要包括投标报价风险、合同风险、工程垫资风险、涉税风险以及施工过程中的造价、质量、工期、安全、环保等风险因素,如有海外施工业务,还面临着汇率风险、所在国政治政策风险、人员财产安全风险等。建筑施工企业应结合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建立健全包含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预警、风险应对等内容的全面风险防控机制,能够根据自身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准确识别与控制相关的内外部风险,开展风险评估,确定企业自身的风险承受度。风险承受度是企业能够承担的风险限度,包括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企业应当吸收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团队,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风险分析方法,严格执行规范的风险分析程序,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类排序,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以确定优先控制、重点关注的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的投标报价直接决定着施工项目的盈亏,应重点防控在投标报价时出现过于冒进,大打价格战超低价中标的情况;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下行的大背景下,房建施工企业更应谨慎承诺工程垫资,重点关注资金风险,一旦资金链断裂,将会面临破产清算的风险;施工质量与安全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线,必须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与安全风险作为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的优先控制目标,严格防范因施工过程中抢赶工期、压缩成本等出现施工质量和安全风险。企业应将风险分析结果与自身风险承受度相比较,综合权衡风险与收益,以确定合适的风险应对策略。企业在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时,还需要准确掌握决策层、管理层、关键核心岗位员工的个人风险偏好,采取恰当的防控措施,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问题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重大损失。建筑施工企业须建立全面风险防控体系、健全风险防控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四)提升信息沟通水平

  建筑施工企业所面对的内外部信息十分纷繁且复杂多变,外部信息包括政策法规信息、行业协会信息、市场招投标信息、施工设备和建材价格信息、客户和供应商信息、工艺技术信息等,内部信息包括企业施工定额数据、施工项目历史成本数据、项目预算数据和财务核算数据、人力资源数据、企业资质和荣誉等。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和完善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的方法和程序,让全体员工了解内外部信息的获取渠道,提升相关人员信息筛选鉴别整合能力,特别是企业管理者应具备超强的信息敏锐度,对内控信息进行精准识别和科学判断的能力。信息技术可以使企业高效完成相关重要信息的搜集获取,企业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获取重要的信息,从而帮助企业高层做出科学决策[1]。建筑施工企业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便捷的信息沟通平台系统,将企业施工管理数据和财务管理数据在平台系统中融合共享,在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业财融合数据共享。例如在信息系统中及时将财务核算数据与工程预算数据进行动态对比分析,有利于项目施工管理人员高效查找施工项目费用偏差和进度偏差产生的原因并在后续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纠偏,提高施工项目综合管理水平。建筑施工企业应设立专门的部门对信息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数据更新,加强对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存储与保管以及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为企业准确高效便捷地开展信息沟通提供技术保障。

  (五)强化内部监督

  内部监控系统是监督并及时修正内部控制中各要素运行情况的机制,也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保障。要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落到实处并具有良好的执行效果,就必须对内部控制过程加以适当的监督[2]。建筑施工企业应在内部控制制度中明确相关监督机构和部门的职责权限,规范实施内部监督的相关程序、方法和要求,制定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对于识别出来应重点关注的投标报价活动、物资采购活动和项目施工管理等活动,建筑施工企业应给予重视,加大监督力度。对于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按照性质及产生原因可将其认定为设计缺陷或运行缺陷,按照影响程度可将其认定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或一般缺陷。建筑施工企业需持续跟踪内控缺陷整改情况,如在监督中发现重大缺陷,应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给予其严厉的处罚以强化内部监督的惩戒警示效果。建筑施工企业应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工程审计、财务审计和离任审计等监督工作,强化其内部监督职责并给予充分的授权,保障其监督工作的实质独立性。

  三、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对于自身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应给予足够重视,在内控环境、内控制度、风险防控、信息沟通、内部监督等方面积极采取妥善的应对措施,将内部控制融入建筑市场开拓、商务投标报价、工程施工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各项经营管理中,全面提升自身内控管理水平,为实现建筑施工企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 邬和用, 原英. 从COSO 内部控制框架探讨组织内控体系有效性— 以FTX 破产案为例[J]. 国际商务财会,2023(18):75-80.

  [2] 黄萍萍. 完善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内部控制问题探析[J]. 国际商务财会,2018(10):62-63.

  责编:险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