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融合下的高中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高中,信息技术,语文课堂
  • 发布时间:2024-04-07 11:36

  周铁军 辛 萍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加强,因此,针对不同阶段的语文教学也有着一定的教学要求,为了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在高中阶段的教育,需要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堂相互融合,进一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完整的语文学习架构,促进学生语文和信息技术水平共同提高。本文将以人教中图版教材为例,总结出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和语文课堂相互融合教学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为各位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提供一些帮助。

  引言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大部分学校已经开展了信息技术课程,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是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内生需要,若能够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堂相互融合,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实现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深度融合实践,将能构造开放性、实践性、共享性的语文课堂。这在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教师就应该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要让信息技术为高效语文课堂的建构提供有力的支撑。按照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原则,让学生积极参与、协同创造、多维思考、主动创新,给予他们展示自身学习成果的平台。同时也要在过程性评价、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引领下,让学生综合分析自身知识与素养形成的具体情况,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得到大大的提升。

  1 高中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相互融合的现状

  事实上,早在信息技术刚刚开始兴起和发展时,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要求的综合性人才,已经出现了一些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的工作。但是根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阶段的教育理念已经与传统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不同。因此,过去的信息技术化语文课堂教学已经不太适用于现在的教学模式。因此,下面将对这一部分的现状和不足之处进行简单的叙述。

  1.1 古文类文章应用较多,现代文反倒不那么重视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阶段的信息技术和语文融合教学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尤其是在古诗文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过去的古文表达方式和现在的白话有着很大的表达中的不同,许多的词语和句子都需要经过翻译才能够明确地理解。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古诗文内容,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观念,大部分教师会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于文中的一些内容进行画面投射。此外,近些年来我国逐渐开始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在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开始将信息技术与古诗文教学融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来宣传优秀的传统文化,并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创新。在古诗文方面的信息技术融合教育已经基本成熟,但是在现代文方面的教学中,却少有关注,还需要更进一步地研究和运用。

  1.2 缺乏多样化的信息技术运用手段

  目前阶段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主要还是基于原文内容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为主。虽然信息技术在情境化教育中的作用十分显著,应用方式也较为简单直接,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但是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功能却很少使用,也无法利用这一技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知识应用情境,难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无法让他们在课程学习中主动反思。而且在长时间的单一的情境化应用下,难免会对这种教学模式有“审美疲劳”,学生需要更有创新的信息技术与语文融合教学点子,用以促进其思维多方面不断发展。

  1.3 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中主要起辅助作用

  不难发现,不管是语文还是其他学科,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仅仅将信息技术,尤其是信息化产品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教师仍然主要以自己在台上说教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而没有做到真正的融合教育。传统的课程教学是以知识本位为主,它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此外,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在融合的过程中很可能出现知识超载的情况。比如,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大量的知识内容,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得学生的学习历程更为复杂,引起学生普遍性的学习困难。事实上,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足以满足新时代的教育需求了,高中生的大脑发育已经比较完善了,他们有着自己独立的思维意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更多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思考自己在信息技术中的探索和发现,研究出文章中的实际意义,这样的教育效果要远远超过现如今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的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更加高效地推动学生更好地成长,使得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够积累足够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在之后的人生中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2 高中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相互融合的意义所在

  2.1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教学方式也得到了创新。在高中阶段,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相互融合,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内容,还能够改变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让学生们足不出户却能够知晓天下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开阔学生们的眼界,在感受到语文学科教育方式的不同后,学生也能够打破在脑海中对其教学模式的固有印象,活跃学生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帮助教师更好地改善学生们错误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未来人生中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间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2.2 帮助学生高效理解学习内容,提高自身核心素养

  随着当下不断的教育课程发生改革,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开始逐渐得到了重视,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相互融合,能够使学生透过信息技术的视角,从另一个方面对语文学习进行理解,构建起更加完善的语文学习系统,在实际学习中也能够更加高效。此外,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相互融合,能够使得学生在实际探索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还可以在学习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磨炼自我,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到了崭新的发展,对自己的学习方向也有一个更加明确的目标,以更加稳定的状态促进学习效率的整体提升,建立起从文化知识到综合素养的培养体系,帮助教师更好地塑造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为学生在未来人生中的长远发展奠定更加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

  3 高中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相互融合的具体策略

  上文已经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融合的现状、问题以及实际意义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说明,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和语文课堂的深度融合教学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为了培养祖国未来发展的栋梁之材,我们会积极思考并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去解决相关的难题,得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措施实施过程中,助力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文化、情感等共同生长,生命润泽,为学生搭建更好的成长舞台。在教育不断进行改革的背景下,新课标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而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可以采用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教育模式,通过将高中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教学,能够有效打破学生在过去认知中对语文教学模式的固有印象,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建立起语文学习的系统网,能够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学习语文知识,下文将会以人教中图版教材为例,介绍关于信息技术和语文课堂融合教学具体的实施策略。

  3.1 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化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加注重于学生兴趣的激发,要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意愿。情景教学法的引入将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习潜能,完成对知识点的综合性分析与质疑判断。因而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使情境符合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契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服务于学生高质量的课程学习及实践探究,为学生带来更为丰富且愉悦的课程学习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富有新颖性、有趣性。同时也要具有较为深厚的内涵,一切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探索欲望为前提,助力于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以人教版教材第三册中《林黛玉进贾府》的课文为例,这篇课文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节选单元。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应当首先明确本文的学习重点,首先要总体把握文章内容,激发学生对《红楼梦》这一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曹雪芹对于群像的把握,深入体会其艺术魅力。事实上,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有着许许多多经典的影视和音乐作品,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红楼梦》中十分经典的曲子《枉凝眉》,引导学生在乐曲的氛围中自由地对文章进行阅读,并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解读和品味其中的内容,整体感知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之后,教师可以节选电视剧《红楼梦》中的一些片段,将学生带入贾府这个环境中,更加直观地观察每个人物的特点,对于贾府当时的环境氛围也能有更多的了解,方便后续对于文章的深入学习。众所周知,林黛玉和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主角,但是作者对于其他配角的塑造也十分精细,根据出身和环境的差异,每个人也都有着很大的性格差异,林黛玉看似柔弱,每天流泪,却语言犀利,甚至会显得有些阴阳怪气;贾宝玉看似温柔多情,实则有些软弱;王熙凤更是贾府中杀伐决断、威重令行的铁腕人物,她模样标致,言谈爽利,心机却又极其深沉,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不过她。教师可以主要从出场形式、肖像描写、服饰特点和出场语言等方面,一帧一帧地分析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艺术形象,以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课堂教学民主化的氛围。通过这样的情景设置和小组成员的合作讨论,能够更好地理清文章的结构,明确了解文中每个人物的艺术形象,在引导其自由发挥认知水平鉴赏作品的同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体现出自主学习的特点。

  3.2 信息技术提供语文课堂资源,融通社会生活

  单一的学科知识是有限的,未来社会需要多领域、全能型、综合性人才。此外,由于学生的社会阅历较少,所见识过的东西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语文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更是很难凭借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来寻找到相对应的情感答案。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教师应当要结合时代发展背景,在高中教学中与其他学科领域进行融合教学,才能够把学生培养成为多领域、多学科的综合性人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进行跨学科教学。比如,教师在实施新课教学之前,就应该根据课本教材的内容及课程教学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课堂学习资源。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而后指导他们以更为科学且多元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丰富课前认知基础。学生在完成课前自主学习的时候,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收集资料,了解有关文章写作背景及作者相关的信息内容,进行搜集并罗列,并在课堂上积极地展现出来,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的课堂交流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也能够凸显主题与中心,实现多元信息的共享。这种方式改变了学生传统被动式的学习状态,会让学生互相研究的氛围逐渐浓烈起来,更能够启发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多维度思考,让学生产生更强、更大的学习动力。

  仍然是以《林黛玉进贾府》课文为例,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引导学生对林黛玉进贾府之前所发生的相关背景进行调查,在网上搜集有关其他人对《红楼梦》作品的评价。学生在学习之前事先了解了文章背景,根据人物各自的生活背景,能够对每个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有所了解,在教学中也能够更快地对文章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语文的学习效率。

  再比如,在学习《祝福》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从鲁迅先生其他的代表作品入手,分析当时的时代特点,并通过阅读其他名人对这篇文章的评价,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教学分为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先详细分析祥林嫂这个人物的具体形象,了解她的心理及其变化,在第二个课时则主要以分析社会环境为主,认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激起学生对祥林嫂不幸的深切同情。鲁迅先生不是画家,可他分明又是“高明的画家”,他刻画出了在喜庆团圆、迎春接福的时刻,有一个人无家可归、寂然地死去的经典场面。教师可以在学习本篇文章内容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这一幕直观地展现出来。通过诵读文章,尝试揣摩祥林嫂的心理。事实上,祥林嫂每一张剪影背后都是生活给予的不幸和苦痛,或是祥林嫂不屈的抗争,她拼尽力气,渴望得到一丝安慰,但命运还是将她推向了死亡的深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究竟是谁“杀”了祥林嫂。本篇小说的题目和结尾都采用了“以喜写悲”的手法,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查询同样手法的其他小说作品,并将其展示到课堂中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3.3 小组协作,在与他人对话中反思自身问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改变传统单一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不仅要实现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要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技术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多维交流、合作与分享。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多角度感知和多元化评述。因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参与并体验课程学习活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在小组协作中进行多元化反思。学生在这种富有现代化技术的环境氛围中学习、交互和实践,将更加有助于他们的良好发展。

  语文教学目的的达成,除了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还应引导他们协作探究,在交流的过程中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此外,教师还应提供一个交流和反思的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线上匿名的一对一评价方式,与其他同学进行对话,引导学生在学习的每个过程中互相评价,学会反思自己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此外,新课标要求学生必须要有足够量的课外阅读,教师可以设计出一个线上的阅读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多多分享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并对这些文学作品表达出自己的感想,其他同学则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并评价。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指导学生的主要看法,在与他人对话的过程中,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和思考时间,完善自己的观点,之后,教师可以从价值导向、内容、语言等方面规定发帖的标准。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完成新课标要求的课后阅读量,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启发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这些文学作品,完善自身的学习过程。

  3.4 运用信息技术,健全师生互动机制

  在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只是通过课堂进行互动和交流。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很难真正地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随时随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也可以及时提供解决的方案,帮助其更加高效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现阶段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教师以充满艺术的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学习活动中,彰显学生的自主性。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能从多个不同的维度出发,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各项能力及素养得到充分的发展,激活学生的体验与探究性,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相长,引领学生在充满活力与特色的环境中彰显个性,借此达成学生语文素养培育及发展的目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质量的提升并不能一蹴而就,但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却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时代新的教育政策引导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将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进行合理地融合,共同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学习语文知识内容的兴趣,还能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对高中语文学科及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加强学生的主观意识及语文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使用跨学科教学的方式,更好地培养与时代接轨的人才。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抓住教学融合的契机,明确了解现如今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多种方式合理融合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拓展学生学习范围和眼界,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学生遇到学习中的困难时,教师理应有耐心地引导他们,对学生学习的每个阶段进行合理的多元化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进行反思,帮助其快速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调整学习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帮助教师建立起更加高质量的语文教学环境。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九中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