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杨 直
灯塔专业版显示,截至2 月20 日18 点36 分,《热辣滚烫》总票房突破30 亿元,成为中国影史上第20 部票房超30 亿元的电影。这似乎和目前流行的“抄袭、催泪、营销取巧”等风评不符。
说实话,站在个人角度,《热辣滚烫》这部电影从前期的营销开始,几乎可以断定不用看。
猜都猜得到它一定是将贾玲减肥置于某个具象化的场景之下,补全基本的前后逻辑。但重点是,她一定会放大那些想放弃或咬牙坚持的细节。换句话说,它的成功,不能完全摆脱故事,但更多因为在接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带着观众在情绪的过山车上,一次又一次地穿行。
2024 年开年。一边是沙特、未来运动、奥运、电竞世界杯等关键词代表的热闹,另一边却是头部联赛频频遭受流量下滑的质疑。这并不矛盾。一边是全球范围内电竞产业顶层主设计师位置的争夺;而另一边却是在新的阶段里,电竞赛事怎么能持续性地吸引观众。
信仰、故事固然重要,但首先,要给足情绪。无需多言,所有的头部电竞联赛,全球范围内都一样,都在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所有竞技的要素开始被更精确地评估、定价、分档。结果即是好的选手、好的教练、战术与策略甚至精彩的镜头类别,就那么多。赛季初转会结果公布后,可能只需几场比赛,大概的走势基本上就能被预测个七七八八。
一个S 级队伍一路领先顺利晋级最高级别的锦标赛和一个低级别的队伍想尽办法仍被挡在季后赛的门外几乎都是铁打的事实。通过技战术上巨大的创新获胜、以下犯上、新人技惊四座不再是常态。
这时候,一名观众在电脑前坐着的几个小时里,他能获得什么呢?毫无疑问,还是情绪。这个情绪从哪里来?从赛场上的细节来。盘佛珠,赛前故意大声在麦克里说垃圾话,单杀或被单杀时的微表情,这些既是选手在情绪驱动下自发的动作,也是比赛输出情绪的来源。
固然不同的选手因为个人经历的不同最终会和拥护者之间缔结出不一样的情感链接,但整体上,体育的故事从来都是简单、固化的。竞技之所以能够对抗时间, 无外乎其能一遍遍唤醒那些每个时代里都有的普遍的情绪,紧张、兴奋、难过、惋惜、无奈……在更长的时间维度里,人是追逐意义的动物,所以需要故事;但在连续起来的一个个瞬间,人首先是情绪的俘虏,所以我们需要体育、需要摇滚、需要嘻哈,乃至需要《热辣滚烫》这样的电影。
我相信,在这么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起码对于相当一部分观众而言,走进电影院之前,他已经模糊地猜到了接下来两个小时将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但配合上前期的宣传,当贾玲在电影里几乎像参加真人秀一般,带着观众一一体验了人生里的迷茫、痛苦、挫折,完成了大部分人梦想中的成长时,他们依然忘了时间的流逝。因此,UP 选出龙龟对抗RNG 的双射手,IG 以下犯上速刷BLG 引起社区的广泛讨论就不值得奇怪了。
但还是那句话,在接下来的阶段里,这些都是偶然性的事件。我们的镜头必须对准那些必然性的事件,回到选手身上,去捕捉被情绪控制无意识间做出的举动,展现出来,让他们能够在屏幕前欢呼、起跳乃至咒骂。这本就是体育或者说竞技最擅长的事情。
除了传记类的外,体育题材的电影从来都不能深究。镜头对准的一个是有天赋的那个,快进的时间后,主角一定能达到某个实力层次。体育电影的优势在于永远通过简单、易懂、几乎带有确定性的努力去唤起永存的情绪。一片黑暗中,《摔跤吧,爸爸》不是带你讨论体育界的男女平等,是展现主人公面对不公的挣扎与努力,和你在日常生活的其他领域里遭遇的一样。
《洛奇》不是像一位长者一样娓娓讲述人生的道理,而是用主人公的境遇告诉你,这个世界上的每个角落都有和你一样挣扎、迷茫、彷徨的人。
《热辣滚烫》也不是告诉你,减肥是解决一切的灵丹妙药,而是让你重新想起迈出腿前的犹豫、糖原耗尽后依靠意志的挣扎、训练后浑身上下的酸痛、数字下降后的喜悦。
无论在哪个时代,这些情绪从不过时,永远被共享,一直可以唤起大部分人的共鸣。站在今天看,一个赛事IP在故事和信仰的打造上,可能还是要依赖时间。但如何让观众嗨起来却是可以主动实现的。
这解释了为何FPS 项目经久不衰,因为它直给的镜头天然带有强烈的冲击;也解释了为何格斗游戏始终难以复兴,因为它只保留了技术,却割舍掉了所有情绪相关的部分,比如淤青、鲜血。对于更复杂的MOBA 项目来说,或许只能回到选手身上去寻找这个缺失的部分。说得再直白一点。最近电竞世界杯公布了入选项目的宣传片。
在星际争霸2 项目十几秒的宣传片里,镜头俯视之下,城市的街道、十字路口上的战舰和它的影子、象征了急促的鸣笛声。每一个观者感受到了紧张、兴奋的情绪。就是这些了。但也足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