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茼蒿试春盘
- 来源:美食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青青,茼蒿,春盘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4-22 12:24
文/ 徐楠
在春风春雨的轻抚下,细细的春暖蔓延开来,乡野田间便泛起一簇簇绿,植根于芬芳土壤中的野菜,生机勃勃地出现在原野上。当年,“宋代第一美食博主”苏东坡看着葱茏鲜嫩的野菜,不禁勾起心中对美食的无限想象,欣然赋诗:“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诗里的青蒿就是蓬蒿菜,可见苏东坡对茼蒿也是情有独钟。
茼蒿是春天最先生长出来的一种野菜,被当成报春的使者。茼蒿又名蓬蒿、蒿子秆,叶互生,羽状分裂,叶型类似菊叶,且带着菊花的清香,故又名“菊花菜”。印象中,家乡的菜园里随处可见茼蒿。春寒料峭之时,各种时令菜蔬还没有影儿,茼蒿就芽儿初萌,细细碎碎,铺满了地面。待到农历二三月,再去菜园瞧瞧,茼蒿已葳蕤一片,茎秆翠绿如玉,墨绿的叶子内敛稳重地弯垂着,身姿蓬勃伸展着。它特异的清香,幽幽弥漫到园子的每一个角落。农历四五月份,正是茼蒿花盛开的季节。无论是乡间的小路上,还是菜园里、庭院边,到处晃动着茼蒿花美丽的倩影,花开绚丽夺目,如一个个小太阳一般扬着灿烂的笑脸,微风吹过,株株茼蒿随风摇曳,宛如亭亭玉立的少女跳起欢快的舞蹈。如果田野是一首诗,那么茼蒿花就是最美好的诗行。作家刘墉曾写道:“茼蒿既可蔬,又可赏,又有乡情浓郁之味,田园的依稀印记,一举而数得。”
茼蒿既有蒿之清气,也具菊之甘香,鲜嫩爽口,实属美味。苏东坡在《浣溪沙》中曰:“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他青睐茼蒿,是因为那一份清欢之味。在我的记忆里,散发着浓浓清香的茼蒿是一种美味至极的野蔬,入口仿佛在舌尖上感受春的流连,如今依然让我爱不释口。
茼蒿随遇而安,烹调方法有多种,可拌、可炒、可烩,也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喜好进行尝试。它既能与膏粱厚味共舞,亦能与油盐酱醋相融。最本色的清炒茼蒿,将洗净的茼蒿倒进热油锅,上下翻炒,除了加入一小撮盐,无须其它佐料,绿意盈盈地盛碟上桌。氤氲的蒿气,弥漫的香味,清鲜的口感,一清一浓的碰撞,丰富的汁水瞬间充盈口腔,味道绵延而悠长。
新鲜的食材只需要朴素的烹饪方法。凉拌茼蒿由来已久,先将茼蒿用开水略烫,然后切碎挤去水分,用油盐来调着吃,《农政全书》上载有此法。如今可以讲究一些,加入麻油、虾皮或豆干丁、火腿丁等凉拌,那就更为可口了。而茼蒿沙拉操作更是简单,只需将新鲜的茼蒿菜叶洗净切段,加入番茄、黄瓜等蔬菜,淋上特制的沙拉酱,清新爽口,营养丰富。这样的吃法既保留了茼蒿的原汁原味,又使口感更加丰富。
茼蒿做汤也是清爽佳品,待汤煮沸后,加入豆腐,再将茼蒿汆入,以保持其颜色的翠绿、口感的脆嫩以及特有的香味。茼蒿与豆腐青青白白,用盐、香醋、麻油调味拌匀,吃起来酸爽鲜脆,香气直袭脑门,入口难忘。当然也可以加入蛋花,或放进几个肉丸子,让人吃起来感觉爽而不腻。
寒冷的冬天,茼蒿也是火锅的绝佳伴侣。香浓的原汤、肥厚的肉食,令食客们酒酣肉饱。姗姗来迟的茼蒿顿时让大家眼前一亮,他们熟练地拈几根茼蒿,放入锅中来一个“快捞即食”。在汤汁的浸润下,此时的茼蒿更加滑、嫩、香、脆,且不油不腻,调正了口感,调剂了胃口,真是妙不可言。
茼蒿如今是普通的家常菜,但在中国古代,茼蒿由于香嫩美味,加上种植的不普及,物以稀为贵,因此专供宫廷享用,被称为“皇帝菜”。到了唐代,茼蒿开始流入民间。茼蒿还有一个很有文化味的名字,叫“杜甫菜”。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后来患了肺炎,抱病到了湖北公安县。当地人用茼蒿和菠菜、腊肉、糯米粉等搭配做菜,给心力交瘁的杜甫食用,肺病得以减轻,故称之。
“小园五亩剪蓬蒿,便觉人间迹可逃。”平淡朴实的茼蒿,上得了豪门盛宴,进得了百姓厨房,不媚不骄,素雅恬淡,以其活色生香的美味滋润着人们的烟火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