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清明粿,春日茸茸绿

  • 来源:美食
  • 关键字:清明粿,徽州,灶台
  • 发布时间:2024-04-22 13:24

  文/ 薛莹倩

  时节轻寒乍暖,天气才晴又雨。细雨纷纷的清明将至,徽州的灶台上多了一笼笼冒着热气的清明粿。

  徽州清明粿来历传闻有二。一是百姓用以祭祀先人,祈求庇佑,一年平和安康,顺顺利利。二则与朱升的儿子朱同有关。相传,明成祖朱棣发起政变,成功夺取皇位后,要赐死政敌朱同。朱同本想用明太祖的免死契免除一死,可明成祖不饶,说,只有竹能成薪叶成馃才可免死。这话传到徽州,徽州人感念朱氏父子,便用艾叶做成馃,送到京城时,为时已晚,朱同已悬梁自尽。朱同自尽的那天恰逢清明节,从那以后,徽州百姓为缅怀朱氏父子,做清明馃的习俗就这样世代相传下来。

  清明粿不过巴掌大小,青翠欲滴,带着清新草香。正如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所写:“捣青草为汁,和粉做粉团,色如碧玉。”制作清明粿前,徽州人先从田间地头采摘沾着露水的艾草。新鲜的艾草做出的粿,不仅味道更好,还能消食。艾草洗净后,煮熟沥水,捣成艾草汁,和着糯米粉,揉成粿皮。清明粿馅料分咸甜两种。咸口之中又有地区差异,如休宁流口山区一带喜荤馅,常以烟熏猪肠萝卜丝或熏肉做馅,而屯溪、歙县等地大多用豆干、腌菜、春笋等素菜。甜口有经久不衰的豆沙馅和芝麻馅,也有迎合年轻人口味的蛋黄肉松馅和紫薯馅。

  包馅的时候通常将清明粿捏成扁圆,弹软可爱。有的则仔细捏成如同饱满月牙的饺状,手艺好的不仅能捏出对称整齐的小褶子,把两个清明粿拼一起还能变成一轮圆月。也可以用月饼模压出花纹。做好的清明粿颜色碧绿,犹如初春萌芽。

  徽州清明粿可以蒸吃,也可煎炸。蒸吃便将清明粿放在柴火灶上蒸。时间和火候相当重要。蒸的时间久了,清明粿会硬如石头。时间短了,粘牙甚至不熟。时候到了,揭开笼盖,裹挟着草木香的热浪扑面而来,等蒸腾水汽散开,只见清明粿的颜色变深了,一个个玲珑剔透,春意盎然。

  将清明粿放在竹匾上稍微晾凉,即可捻起一块放入嘴中。牙齿先是陷入软糯,随后感到面皮的韧劲与艾草的独特清香。些许用力,就可咬到热乎乎的馅料。馅料的味道已被完全激发,或咸鲜或甜糯,因艾草调和而无半分腻味。煎炸的清明粿从金黄油锅里捞出,表皮泛着油润光泽,味道酥软喷香,比蒸清明粿多了份滚烫热烈。

  对于徽州人而言,清明粿无论哪种烹调方式,都是家乡气味。

  桃李笑,草木柔,莺飞蝶戏,柳色徽州翠。挎起一篮清明粿,正是踏青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