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本里的植物——苹果

  • 来源:天天爱科学
  • 关键字:语文,课本,苹果
  • 发布时间:2024-04-27 18:55

  文/ 王瑞芳(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苹果:历史悠久的水果之一

  请问水果界的“大白菜”是什么?一年四季餐桌上从不缺席的水果是什么?很多人会立即回答说:“苹果!”

  苹果(Malus pumila)是蔷薇科苹果属落叶乔木。株高可达15 米左右,多具有圆形树冠和短主干;小枝短而粗,圆柱形,幼嫩时密被茸毛,老枝紫褐色。叶片椭圆形、卵形至宽椭圆形,先端急尖,边缘具有圆钝锯齿,幼嫩时两面具短柔毛,长成后上面无毛。花序为伞房花序,具花3—7 朵,集生于小枝顶端;花瓣倒卵形为白色,含苞未放时带粉红色。果实扁球形,俗称苹果。

  有趣的是,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桃李,有西瓜,苹果这个名字却很少。原因何在?

  其实,早在汉朝时,通过丝绸之路,苹果便已传入中国,只不过它那时叫“柰”。明代时,苹果开始广泛种植,“苹果”一词首次出现。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农书《群芳谱·果谱》中就有“苹果”这一词条。

  《广志》和《齐民要术》等书有与柰、林檎有关的记载,柰即苹果之古称,又名蘋婆。苹婆果、蘋果、苹果,则是后人给它取的名字。柰,即当今之绵苹果或中国苹果(Malus pumila Mill.),亦包括槟子(Malus asiatica var. rinki Asami) 等。林檎,即当今之花红(沙果、果子)(Malusasiatica Nakai)。由此可知,苹果在我国已有1 600 年以上的栽培历史。1 400 多年前,今甘肃河西走廊已有我国原产的绵苹果的栽培中心。现在,新疆、甘肃、青海、陕西一带及西南地区仍有绵苹果栽培。

  苹果:“养生神仙果”

  谚语有云:“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苹果的果实酸甜可口,脆嫩多汁,富含糖、蛋白质、钙、磷、铁、锌、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纤维素等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举例来说,苹果果实富含的果胶(一种多糖),不但可以降低血压和血糖,还可以帮助消化系统维持健康状态;苹果果实中的硼可以壮骨和健脑;苹果果实中的类黄酮,可以降低包括肺癌和乳腺癌在内的多种癌症的患病风险,还可以延缓包括老年痴呆在内的各种退行性疾病的发生。

  中医认为,苹果的果实性平,味甘,具有补血益气、止渴生津和开胃健脾之功效,生吃或挤汁服用,可消食顺气、增加食欲。

  新疆野苹果:世界栽培苹果的“祖先”苹果的身世如何呢?

  除栽培苹果外,其他苹果属物种通常被人们称为海棠或野苹果。野苹果果实通常很小,直径为1—4 厘米。不过,栽种在天山一带的新疆野苹果—— 塞威士苹果的果形较大,直径最大可达6 厘米。

  20 世纪20 年代,苏联植物学家瓦维诺夫发现,新疆苹果(塞威士苹果)与栽培苹果的形态特征非常相似,指出天山野果林是栽培苹果的起源地。近年来,通过苹果全基因组图谱绘制和重测序研究,遗传学家们证实了塞威士苹果是世界栽培苹果祖先的说法:塞威士祖先种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欧洲后,与当地的野苹果森林苹果发生了杂交,经过改良和选育,培育出栽培苹果,之后又传入美洲、亚洲、大洋洲、非洲—— 近百年来,世界五大洲先后有了栽培苹果。

  这意味着全世界的苹果都有中国苹果的基因。

  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 (Ledeb.)Roem.] 是蔷薇科苹果属乔木。株高2—10 米;树冠宽阔,常有多数主干;小枝短粗,圆柱形,嫩时具短柔毛,二年生枝微屈曲,无毛,暗灰红色,具疏生长圆形皮孔。叶片卵形、宽椭圆形、稀倒卵形,先端急尖,边缘具圆钝锯齿,幼叶下面密被长柔毛。花直径3—3.5厘米;花瓣倒卵形为粉色,含苞未放时带玫瑰紫色。果实大,球形或扁球形,黄绿色,有红晕。

  新疆野苹果为古地中海区温带落叶林的残遗植物,属濒临灭绝的珍贵稀有种质资源,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的野苹果林里,有一株600 多年的野苹果,树干肆意伸展,树皮黝黑粗糙,枝头每年春天如期绽放出娇艳的花朵,给雄伟苍茫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生机与绚烂,被称为“野苹果王”,是现存最老最美的野苹果古树。2013 年,吉尼斯世界纪录把这株野苹果树评为“树龄最大的野生苹果树”。

  苹果:靠什么撑起水果摊的半边天?

  冬天里,许多季节性水果都下了市,可选择的水果并不多。此时此刻,是谁撑起了水果摊的半边天呢?

  是它,是“平淡无奇”的苹果。

  一年四季都在场、随时能顶上去挑大梁,苹果是如何做到的呢?

  新疆野苹果所在的蔷薇科苹果属,现存35 个物种,大多数果实又小又酸。农学家们认为,这是因为多数野生苹果“选定”的种子传播者是鸟类——它们喜欢的就是又小又红的果子,酸点也不要紧。但是,新疆野苹果不一样,它的果子更大、更甜,因为它的“目标用户”不是鸟,而是野鹿、野熊等动物。

  野熊享用新疆野苹果时,会挑更大、更甜的果实吃。排泄时,苹果种子被播下种,无意中野熊便帮新疆野苹果完成了一轮轮自然选育,筛选出了果实更大更甜的苹果树。

  不过,苹果是一种让人很苦恼的果树。

  苹果及苹果属植物都是自交完全不亲和的植物—— 也就是自我授粉,没有办法结出果实,连基因相同的植株相互授粉也不能结实。因此,想要让苹果结果,必须选择基因有差异的植株。此外,不同苹果杂交产生的种子,播种后结出的果实,往往会又小又难吃。

  苹果这些不友好的特性,让想要对其进行栽培育种的古人感到困惑不已。不过,中国人发明的栽培技术—— 嫁接,让保存苹果品质成为可能。

  嫁接技术的成熟让苹果育种逐渐变得容易起来,使苹果新品种的产生和大规模栽培成为可能。

  作为世界上栽培最广、产量最高的水果之一,苹果的品种非常丰富,至少有7 500 种。这些不同的品种,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因此,从夏末到冬初,都有苹果接力上市。苹果品种虽多,但按果皮颜色,可以简单地分成三类:红苹果、黄苹果、青苹果。这跟苹果里的花青素、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有关,这三种色素的含量和比例不同,使得它们呈现出不同颜色。

  “牛顿苹果树”落户中国

  改变世界的苹果之一还有牛顿苹果。

  1665 年夏季的一天,英国林肯郡伍尔斯索普庄园里,一只苹果从枝头坠落。看到苹果掉落,一道科学灵感闪电般划过牛顿的脑海,他随后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古典物理学自此诞生,让我们走进了科学时代。后来,人们将牛顿家乡的这棵苹果树移植到剑桥大学校园中,牛顿与苹果的故事广为流传。

  “牛顿苹果树”是英国国家级文物,由英国国家信托基金会管理。

  1969 年10 月, 阿波罗10 号的宇航员带着牛顿苹果树的种子进行了绕月飞行,这是它迄今为止到达过的最远的地方。

  2010 年5 月10 日,英国皇家学会为庆祝学会成立350 周年,委托美国宇航员皮尔斯·塞勒斯将牛顿苹果树的标本带入太空,进行了一场为期12 天的太空之旅。

  2012 年,牛顿苹果树被选为50棵大不列颠树之一。

  2016 年4 月8 日,一批牛顿苹果树的种子随宇航员进入国际空间站。这次任务以牛顿的著作《原理》为代号,这批种子在外太空漂泊了198 天,8 月6 日,返回了地球。经过低温处理,2017 年5 月,这批种子顺利发芽长大。

  牛顿苹果树品种是肯特之花,是一种烹饪用苹果,果肉柔软,口感较酸,不适合直接食用,一般用来制作苹果酱。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牛顿苹果树的后代,它被赋予科学的象征意义。如果想就近观赏牛顿苹果树,可以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和上海辰山植物园,这些地方都有牛顿苹果树的身影。

  如今,栽培苹果的产量仅次于香蕉。小小的苹果,蕴含着无数植物和动物相互博弈和演化的智慧,以及人类对自然的影响。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