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镐头刨出了大发现
- 来源:奇妙博物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考古,专家,颜色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5-10 16:11
文/成志芳
图/朱梦瑶
1965年,山西省大同市石家寨村的村民正在打井,可镐头刚刨了几下,就刨到了什么坚硬的东西。停下来清理一番后,浮土下面竟露出了青灰色的砖,大家仔细一瞧,青砖上还有文字呢。村民意识到事情不简单,就立刻上报给了相关部门。最后,村民们的水井没有挖成,却替我们发现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考古专家通过考察发现这是一座北魏墓葬,经过研究确认墓葬的主人是北魏的司马金龙和他的夫人姬辰,墓葬时间已有1500多年了。
别样的“故事绘本”
司马金龙是谁呢?他本来是西晋王朝的皇室子孙,他的父亲司马楚之曾经是东晋的贵族,后来遭遇变故逃亡到北魏,当了北魏的将军,征战多年,屡立战功,不但被封为琅琊(lánɡ yá)王,还迎娶了北魏的河内公主。司马金龙虽然含着“金汤匙”出生,但他依然勤奋刻苦,热爱钻研军事知识,长大后不仅在朝廷担任重要官职,还承袭了父亲的琅琊王爵位。也正是因为司马金龙身份尊贵,所以即使他的墓葬被盗过,也还是出土了各类文物450余件。当工作人员开展发掘工作时,几块带颜色的木板一下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经过考古工作者的认真清理,这几块木板被确认是一组漆画屏风,出土时共有5块,现在分别被收藏在山西博物院和大同市博物馆。说到这里,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屏风。北魏时期,人们喜欢在屋内放置屏风,这些屏风不仅能调节高矮,还可拆可合,与床榻搭配,非常实用。
经过考古工作者的认真清理,这几块木板被确认是一组漆画屏风,出土时共有5块,现在分别被收藏在山西博物院和大同市博物馆。说到这里,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屏风。北魏时期,人们喜欢在屋内放置屏风,这些屏风不仅能调节高矮,还可拆可合,与床榻搭配,非常实用。木板上。现在看这些漆画屏风上的画面,是不是像极了来自 1500多年前的“故事绘本”呢?这些画面中体现的“李善养孤”“李充奉亲”“如
履薄冰”等内容,用一个个历史人物的美德故事来训谕后人,也向我们展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与传承。
凭“实力”引人注目的国宝
除了清晰的内容和鲜艳的颜色,这组漆画屏风能如此“出名”,还靠它绝妙的技法。屏风上的漆画运用了渲染和铁线勾描的技法,工匠先用黑色的线条勾出轮廓,再往轮廓里填色,部分人物形象还会局部进行晕染,空间感和立体感十足。这种铁线勾描的技法,即使放在今天,我们也不得不赞叹一句“高超”!工匠的笔触流畅,一气呵成,甚至都没有出现一点儿停顿或修改的痕迹。这种绘画风格和技法与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十分相近,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深入了解。
这组漆画屏风的出土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北魏时期髹(xiū)漆工艺的发展状况,更给我们研究北魏前期的书法和绘画风格乃至我国古代绘画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而它也成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64件(组)珍贵文物之一,重要性一目了然。
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很多随葬品都是文化融合的有力证明,比如,成组的甲骑具装俑、骑兵俑、仪仗俑等具有北魏的军事和文化特色;而墓中所见的漆画屏风、石砚台等,又有中原地区日常生活的典型特征。这些随葬品,仿佛在诉说着一千多年前司马金龙施展抱负的励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