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多岁的精美“大家伙”

  • 来源:奇妙博物馆
  • 关键字:文化,异域,风情
  • 发布时间:2024-05-10 16:14

  文/陈汾霞

  说到文化交融,南北朝时期,不少外国人来到山西,有的甚至久居中原,最终长眠在这里。1999年7月,人们在山西太原王郭村发现了一座隋代的大型墓葬,这座沉睡了1400多年的墓葬和我们发现的常规墓葬不太一样,因为它处处透露着浓浓的异域风情。

  来自哪里是个谜

  原来,这竟是一座外国人的墓葬!墓主人名叫虞弘,来自一个名为“鱼国”的地方。“鱼国”在哪里呢?史书上找不到明确记载,也许是很多年以前中亚到西亚之间的一个半农半牧的小国,也可能仅仅是个部落。

  从13岁开始,虞弘就奉命出使波斯等国以及吐谷(yù)浑(今天的青海甘肃一带)等地。有趣的是,他出使北齐,后来就直接留在了这里,还“找”了一份“高大上”的工作,在北齐、北周和隋朝三朝做官,始终没有再返回故乡。

  这个“大家伙”很气派

  虞弘的墓被发现的时候,里面所剩的随葬品并不多,但幸运的是,一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椁被完整保存了下来。汉白玉是极其珍贵的材料,能使用这样的石椁应该是皇帝的“特批”,由此可见,皇帝对虞弘十分看重。

  仔细观察,石椁外壁布满了精美的浮雕装饰,共有54幅相对独立的图案,包括宴饮图、乐舞图、狩猎图、酿酒图、家居图、出行图等,浮雕画面有彩绘,局部还有描金装饰,整个石椁金碧辉煌、色彩斑斓。最有意思的是,石椁上所有的人物都是深目高鼻的外国人!

  无论是从材质,还是从石椁上的图案看,这虞弘墓葬里的石椁都可以称得上是个“气派的独苗”!

  令人震撼的画面

  石椁的54幅装饰图案中,面积最大、人物最多的一幅接近正方形,分为上、下两个部分。

  上半部分画面呈现了一派欢快的气氛,只见男女主人坐在帐内的榻上,一边饮酒一边欣赏歌舞,男主人还梳着浓密的波浪形长发呢。他们身旁各站着两名侍者,前方有一支6人组成的乐队,正在进行精彩的表演。此外还有一名男性舞者,脚踏圆形小地毯,正在飞快旋转,连衣带都飘了起来,可见舞技十分高超。

  与这半边欢快的宴饮场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下方的一幅紧张刺激的人狮搏斗场景。画面上一头雄狮正扑向武士,眼看要把武士的头吞进口中去啦!好在武士足够强壮,他身体前倾,右手用尽全力将一把宝剑插入雄狮的肚子里,真是让人捏了一把汗。和上面的宴饮场景相比,这个画面显得异常惨烈,同时也给人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撼。

  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们

  从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开始,中原王朝和当时的西域各国就建立了商贸联系。西域特产的毛皮、马匹、瓜果、香料等源源不断输入中原,中原的丝绸、漆器、铁器等也远销各国,经济往来十分频繁。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国与中原的往来更为密切。在山西省发现的不少北朝时期的墓葬中,我们都能看到牵着骆驼、马匹的商人形象,这些都和虞弘定居中原一样,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频繁。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