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讨论集》奠基础

  • 来源:大学生
  • 关键字:传播,基础,科学
  • 发布时间:2024-05-31 14:16

  文/张莉(北京印刷学院)

  《讨论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论述集中于3种形式:(1)对马克思主义学说进行专题解读;(2)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与反马克思主义派论战的武器;(3)在比较中阐述双方论点之不同。《讨论集》对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批判主要体现在对无政府主义和基尔特社会主义的批判,而后者是聚焦的重点。

  关于应该走哪条道路的问题,主要是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取舍。先进知识分子认为,人人都想发展实业“增加富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但靠走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老路是行不通的。

  关于应该坚持哪一种主义的问题,存在着关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争论。先进知识分子坚定选择了科学社会主义,强调要明确倡导社会主义,以确保大多数人过上“人的生活”。

  无政府主义是中国知识分子较早接触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它否认阶级斗争、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反对国家政权,主张绝对自由,《讨论集》中对此的讨论占据了很大篇幅。先进知识分子对无政府主义进行激烈批判,其中对马克思经济学说、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的引用,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关于是否需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问题,先进知识分子有明确阐述,包括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论证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对于实现社会改造的必要性,以及强调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将其视为一阶级对另一阶级进行革命的有力工具。这些观点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目标提供了理论支持。

  《讨论集》推动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科学理论在五四时期主要依靠先进知识分子对工人群体的外部输入和宣传,并在学习研究和徘徊争论中厘清概念、捋顺逻辑,进一步巩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阶级的结合和在中国社会的深入发展,引导更多人走上无产阶级革命之路。

  《讨论集》划清改良与革命的界限,确定用阶级斗争的手段来改造社会,也揭示出不同理论派别对中国社会问题不同解决方式的思辨,凸显当时社会主义革命和改良主义之间的理论斗争。与无政府主义者主张通过个体行动和普及理念来推动社会变革不同,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革命的成功更依赖于有组织的阶级斗争。对于基尔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者对其在中国的可行性提出质疑,他们强调,在中国,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才能有效解决国家的困境。

  《讨论集》加深了社会各界对中国国情的认识,从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当时中国社会混乱的根源,主张通过进化到社会主义来有效结束社会混乱的状况,推动了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这表明先进知识分子很早就认识到,中国应该根据自身国情来决定走哪条道路,而不能盲目照抄外来的经验。

  《讨论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定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展现出先进知识分子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方面的卓越成果,强调中国迈向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一讨论的价值不仅在于确认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对于拯救和发展中国的重要意义,也在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这种传播为工人运动提供了正确方向,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推动了工人革命的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虽然历经坎坷,但仍有李大钊、陈独秀等办报办刊、著书立说,《新青年》《社会主义讨论集》等为其广泛传播。《讨论集》是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文本,承载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功用,对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指导教师:袁雪,北京印刷学院红色出版研究中心副主任)责任编辑:丁莉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