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展会的知识产权保护

  • 来源:中国会展
  • 关键字:经济,国际化,全球化
  • 发布时间:2024-06-02 21:41

  文/ 唐昂 责任编辑/ 常予莹 861563981@qq.com

  随着经济国际化、全球化的不断发展, 国际展会已成为各国企业展示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重要平台。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发布的《2023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显示, 2023年单我国境外自主办展总数就达190个, 较2022年的24个增加了166个,增幅为691.67%, 展览总面积为97.72万平方米。1 国际展会作为企业展示与交易产品、技术及品牌的平台, 亦是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集中场所, 不仅集中在商标、专利和版权, 还有展台设计、展会标志(如展会名称、会徽、会标、会旗、会歌、吉祥物) 等。一旦参展企业在国外因知识产权纠纷而被举报, 展品和展台将面临被扣押、查封、颁发禁令、追诉等不利后果, 从而导致参展受阻、企业及国家形象受损,很可能会进一步陷入诉讼纠纷之中并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 在国际展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就变得尤为重要, 要求展会组织方、参展企业有效预防和抵御知识产权纠纷风险的同时,还要求我国及相关国家就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及协定进行有效协调, 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 促进国际贸易和维护公平竞争的有序发展。

  一、各国关于国际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关于国际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各国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这主要是受各国法律体系、执法机构、执法措施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 美国

  美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涵盖了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多个方面。一旦发生侵权行为, 权利人可以通过与涉嫌侵权人协商、民事诉讼或准司法的行政执法措施来寻求救济。对于专利侵权, 法院有权颁布临时禁令、永久禁令以及判决给付金钱的赔偿, 对于故意侵权, 甚至可能判决三倍的惩罚性赔偿。

  美国现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机构主要包括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美国版权局、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 和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其中ITC负责进行337调查, 即根据美国贸易法第337条, 如果外国企业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侵害了美国知识产权, 权利人可以向国际贸易委员会(ITC) 提出调查请求, ITC经过调查核实后, 可以颁发强制排除令或禁止令, 由海关采取相应措施扣押侵权产品。

  (二) 德国

  德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相对比较成熟, 其中与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直接相关的法律包括专利法、实用新型法、商标法、外观设计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并且拥有专门负责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机构, 主要包括专利和商标局、海关以及法院系统。专利和商标局负责知识产权的登记、审核和发放证书等工作, 海关负责在进出口环节对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商品进行查扣和没收。其中, 德国的专利法、实用新型法、外观设计法以及商标法皆对海关扣押予以详细的规定。如果参展商的产品被德国海关查扣, 必须及时提出异议并接受法院的审查。法院系统则负责审理涉及知识产权的民事和刑事案件。德国法院在审理涉及知识产权的纠纷时, 可以采取临时禁令等紧急措施, 以迅速制止侵权行为。当然, 鉴于欧盟条例在德国具有优先适用效力, 故德国国内法仅起到补充作用, 仅在欧盟条例未涉及或未明确领域予以适用。

  (三) 东南亚国家

  东南亚各国是“一带一路” 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沿线国家, 其各国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也因经济与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同存在差异, 但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知识产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相关法律, 如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在执法机构方面, 东南亚国家的设置和运作也存在差异, 一些国家尚缺乏专门的知识产权执法机构。在执法措施上, 东南亚国家可能更多地依赖于行政处罚和民事诉讼, 而对于刑事追究的力度则相对较弱。此外由于各国执法措施的不统一和执行力度的不一致, 也导致执法效果存在不同差异。

  (四) 中国

  我国在国际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除了依据已经加入的国际公约和协定, 如《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专利合作条约》(PCT)、《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等, 国内方面, 有《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电子商务法》、《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指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文件。其中《专利法》第24条中还特别就关于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中国政府主办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以及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不丧失新颖性做了规定。《商标法》第26条中做了关于商标在中国政府主办的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展出的商品上首次使用的, 自该商品展出之日起六个月内, 该商标的注册申请人可以享有优先权的规定。

  另外, 我国的国际展会组织方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 较国内展会通常会采取更为严格和全面的措施, 以确保展会的国际声誉和参展商的权益。如: 严格审查参展商资格、制定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加强与国际知识产权组织(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 的紧密合作, 共同制定和执行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政策、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投诉处理机构、加强知识产权培训和宣传、制定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和服务保障工作方案、引入第三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

  针对国际展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我国目前执法和司法体系是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双轨并行的。 行政管理部门在国际展会举办期间通常采取联合执法措施, 如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管局、版权局等多部门联合开展执法行动和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活动, 对展会进行巡查, 对涉嫌侵权的展品、资料等进行检查, 及时发现和制止侵权行为, 通过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协同办案, 提高执法效率和效果。对于严重的侵权行为, 如假冒专利、商标等, 相关部门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以严厉打击侵权行为。鉴于国际展会本身具有公开性、时限性特征, 需要在短期内快速采取有效的执法措施及时制止侵权行为, 所以行政部门与司法部门加强了协调配合, 进一步实现了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 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合力。

  二、企业在国际展会中知识产权保护的风险防控

  (一) 深入了解当地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企业在参加国际展会前, 应深入了解展会所在国当地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 以及国际上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和标准, 进行风险预警和防范、提高维权意识和应对主动性。

  (二) 进行全面的知识产权风险评估: 企业在参展前应对自身的产品、技术等进行全面的知识产权风险评估, 确保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同时, 也要关注可能面临的来自其他企业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做好防范和应对准备。

  (三) 加强知识产权培训和宣传:企业应对员工进行国际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培训, 提高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 通过内部宣传等方式, 增强全员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

  (四) 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包括知识产权的申请、审查、维护、管理、转让等环节。这有助于企业在展会中更好地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 同时也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长期发展提供保障。

  (五) 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和支持: 企业在参加国际展会时, 可以寻求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的帮助和支持。这些机构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能够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和建议。

  (六) 加强与国际同行的沟通和合作:企业可以通过交流会议、研讨会、培训等活动与国际同行分享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实践和经验, 共同提升整个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通过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行业协会等平台, 共同制定和执行知识产权保护标准;通过合作研发、技术转移等方式, 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商业化运用;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合作机制等方式, 深化双方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合作, 为未来的合作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国际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建议

  (一)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加强对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趋势和规则的研究, 了解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制定和修订, 制定更加完善的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 与国际接轨, 确保国内法律与国际条约保持一致。完善展会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具体措施, 衔接展会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

  (二)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队伍建设。通过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和效率, 为企业在国际展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支持。

  (三) 推动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转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主任刘华表示:“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创新创造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全面保护, 才能激发新质生产力。” 所以, 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和专利申请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优惠、资金支持等方式, 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投入,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同时, 简化专利申请流程, 降低专利申请成本, 提高专利审查效率。推动知识产权的转化和应用, 促进知识产权与产业深度融合, 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最大化。

  (四) 加强知识产权培训和宣传力度:持续加强对企业的知识产权培训和宣传力度, 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和保护能力。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讲座等活动, 普及知识产权知识, 分享成功案例和经验教训,激发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内生动力。

  (五) 建立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建立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 及时监测海外专利纠纷、337调查、跨境电商纠纷及海外商标抢注等重点领域纠纷信息,及时发现和评估潜在的知识产权风险, 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建立快速维权机制, 加强与国内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合作,建立全国性的知识产权信息共享平台,便于知识产权信息查询、评估和交易服务, 为企业提供信息沟通、风险防控、纠纷解决等多渠道、全方位的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和应对策略。

  (六) 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打击跨国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通过参与国际知识产权组织、举办双边或多边知识产权合作活动等方式, 推动形成更加紧密、有效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

  由于国际展会知识产权纠纷的复杂性, 因此在探索快速、有效制止侵权行为的各项措施时, 无论是执法机关还是展会组织者都需要慎重把握因展会时限性引发的快速执法紧张与各方利益恰当保护之间的平衡。3 有关国际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研究方向和改进措施也应当围绕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推动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转化、加强知识产权培训和宣传、建立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以及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展开。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 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为企业的国际竞争和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