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应用问题及解决策略

  •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 关键字: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安全监管
  • 发布时间:2024-06-27 13:39

  贾南南,赵燕华,刘 丽,高英莉,田 辉

  (菏泽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山东菏泽 274000)

  摘 要: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应用水平和效果对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提升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应用水平是现阶段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及相关技术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鉴于此,本文概述我国常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梳理现阶段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应用问题,并针对应用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安全监管

  为给新时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食品检测机构及相关技术人员有必要在实践工作中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应用水平和效果。对此,需要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及相关技术人员在全面了解现阶段常用食品检测技术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以便更加科学、规范、严谨、灵活地运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获得最佳的技术应用效果。

  1 常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种类也愈发丰富。从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常用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①以光学理论为基础的检测技术。食品中的某些成分会对光产生吸附和反射的现象。基于该检测原理,科研人员利用相应的光学理论研发出分光光度检测技术、分子荧光光谱检测技术、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拉曼光谱检测技术等检测分析技术。目前,上述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②以电化学理论为基础的检测技术。不同物质在特定溶液中所表现出的电化学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通过分析化学电池(特定溶液)的组分及其电学参数与被测物质的浓度关系,即可对被测物质的成分和质量进行检测分析。基于上述原理,科研人员研发出伏安分析法、电化学传感器法、电位分析法、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联用法、极谱分析法等检测分析技术。目前,电化学传感器法因具有选择性高、反应快速、可进行多目标分析等优势,在我国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的应用较为广泛。③以免疫学理论为基础的检测技术。随着免疫学领域科学研究的深入推进,科研人员依托免疫学理论研发出多种高精度的检测分析技术。其中,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技术在近几年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应用愈发广泛[1]。

  2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应用问题

  2.1 缺乏有力的设备支持

  食品检测技术的运用离不开检测仪器设备的支持。实践表明,检测仪器设备的功能性和运行状态对于技术应用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缺乏有力的仪器设备支持,是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应用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个问题。其主要包括检测仪器设备更新速度较慢,部分老旧设备的检测功能和检测精度难以满足现阶段行业的技术应用要求;检测仪器设备日常维护保养不当,存在未定期进行精度校准和清洁保养、易损元件或老化元件未及时更换、仪器设备存放与使用环境不适宜等问题,导致仪器设备未处于最佳功能状态,无法保证食品检测过程的运行可靠性,容易产生检测误差[2]。

  2.2 检测人员专业性不足

  作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主导者,检测人员的专业能力对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应用水平和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因部分食品检测机构缺乏科学完善的人员聘用标准,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检测技术人员的能力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技术人员存在技术应用要点掌握不牢固、对先进检测技术缺乏了解、规范化操作意识薄弱等问题,以至于无法保证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各环节操作的规范性和严谨性,从而严重影响技术的应用效果。

  2.3 检测技术更新不及时

  随着近几年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不断增强,对食品安全检测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食品安全检测机构能够通过技术革新的方式,进一步提升食品检测的效率和精度,以此全面增强食品检测工作的质量。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食品检测机构未能形成良好的技术更新意识,存在技术研究与创新工作支持力度不足、未能积极组织检测人员学习先进检测技术、依然沿用老旧检测技术等问题,以至于检测质量难以满足行业的发展

  需求[3]。

  2.4 技术应用缺乏科学性

  食品安全检测对技术应用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具有较高的要求,想要获得最佳的检测质量,必须确保检测技术选用的合理性以及技术应用过程中各环节操作的规范性。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受环境条件、专业能力等因素影响,很多检测技术人员在选择和运用检测技术时缺乏科学性,从而严重影响检测技术的应用效果,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检测技术的优势和价值。

  3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应用问题的解决策略

  3.1 做好检测设备的维护与更新

  新时期背景下,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及相关工作人员应切实做好检测仪器设备的更新与维护工作,确保实验室检测仪器设备的功能和工况能够有效满足食品检测技术的应用需求,以此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高质量运用奠定坚实基础。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在综合考虑行业发展现状、自身经济状况、主要工作内容等因素的基础上,科学制订实验室检测仪器设备更新计划,以此实现仪器设备的合理更新,在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保证检测仪器设备的先进性。②建立健全实验室仪器设备维护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约束的方式督促相关人员做好检测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工作。例如,根据仪器设备的使用频率、使用年限、维护记录和保养要求,科学编制仪器设备性能检测与校准计划。在计划规定的时间节点委托生产厂家对仪器设备进行性能测试和参数校验,以此确保仪器设备的检测精度、灵敏度、辨识度时刻处于最佳状态。同时,在制度中对各类仪器设备的取用流程、操作要点、清洁方式、使用环境条件等内容进行细致的阐述,确保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性,避免因人为操作不当而影响仪器设备的工作状态[4]。

  3.2 增进检测人员对技术的了解

  鉴于检测技术人员能力水平对食品检测技术应用效果的显著影响,为使食品检测技术得到最有效地运用,食品检测机构应通过以下措施来增进检测人员对检测技术的了解,提升其技术应用能力,确保技术应用的规范性。①定期组织检测技术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相关主题学习活动。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教育,加深技术人员对现阶段主流食品检测技术的了解,准确掌握各类检测技术的原理、适用对象、技术优势、技术弊端及操作要点,以此丰富技术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准确地选用最佳的技术形式来开展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确保检测技术、环境条件、目标物特征、检测需求等因素的耦合性,获得最佳的检测效果。②定期开展与“检测技术应用”相关的竞赛性或考核性培训活动,以此促进技术人员之间的经验交流,进一步加深技术人员对检测技术操作要点的了解与掌握,切实提高检测人员技术应用水平。例如,开展有关“液质联用技术应用”的竞赛活动,通过评比和交流引导技术人员掌握液质联用检测技术实践应用过程中“离子化模式选择”“流动相选择”“仪器设备技术参数”等方面的技术要点,从而全面提升技术人员对“液质联用检测技术”的应用水平[5]。

  3.3 注重检测技术的更新和创新

  “技术创新”是新时期各行业进步发展的重要思路。此背景下,食品检测机构也应紧跟行业发展步伐,进一步提高对食品检测技术更新和创新工作的重视度与支持力度,以此不断提升自身检测技术的先进性,更好地满足新时期食品安全检测的工作需求。①食品检测机构应建立针对“技术创新”的激励性制度,以此鼓励和驱动技术人员主动进行技术创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检测技术的应用方式进行优化,促进检测技术水平的提升。②食品检测机构应在能力范围内进一步加大对“技术研究与创新”的资源投入力度,积极与高校合作开展相关的技术研究工作,并积极将学界认可的研究成果或先进技术应用到实际的检测工作中。例如,以往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经常使用液相色谱法进行目标物检测。随着食品检测质量要求的提升,该技术逐渐难以满足实际的工作需求,对此,食品检测机构可顺应时代发展,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取代该技术进行食品检测。相较于液相色谱法,液质联用融合了质谱检测与色谱检测的优势,能够使检测效率和精度得到显著的提升,从而更好地满足新时期食品检测工作的需求。

  3.4 注重检测技术的科学化运用

  食品检测技术应用过程中,只有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对每个环节进行科学操作,才能最大限度保证技术的应用效果,获得最佳的检测效果。对此,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深化对常见检测技术的认识,切实做好检测技术的科学化运用。以气质联用食品检测技术的运用为例,前处理环节,应先利用乙腈对食品样本进行提取,然后通过盐析离心的方式提取上层清液,最后利用固相萃取柱对上层清液进行净化处理。经过上述处理后的样本才能利用气质联用技术进行检测。同时,检测过程中,应选用石英毛细管柱作为色谱柱,选用纯度>99.995%的氦气作为载气,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检测结果的精准性[6]。

  4 结语

  新时期背景下,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及相关技术人员在开展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过程中,应通过做好检测设备的维护与更新、增进检测人员对技术的了解、注重检测技术的更新和创新、注重检测技术的科学化运用等策略,有效应对常见的食品检测技术应用问题,以此保证食品检测技术的应用水平和效果,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白利娟.浅谈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现状及创新策略研究[J].食品界,2024(3):102-104.

  [2]马晓.浅谈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食品界,2024(1):108-110.

  [3]陈易卿.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食品工业,2023(19):75-76.

  [4]卢娜.食品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J].现代食品,2022,28(11):8-10.

  [5]高盼盼,陈蒙蒙,马晓.论现代食品检测技术问题及解决对策[J].食品界,2022(5):88-90.

  [6]翟卫刚.食品检测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研究[J].食品界,2021(9):87.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