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

  •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 关键字: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防治对策
  • 发布时间:2024-06-27 13:48

  姚媛媛

  (范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河南范县 457506)

  摘 要: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人们十分关注的话题。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食品生产效率大幅提高,食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论述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深入剖析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食品安全问题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防治对策

  食品是满足人们基础生存需要的重要物质,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是以“食”作为基础,只有不用担心“食”方面的安全问题,才能更好地投入其他社会生产活动。现阶段,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食品行业随之蓬勃发展,人们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部分不良商家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一些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有害物质,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制约着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问题亟待解决[1-2]。本文论述了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深入剖析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食品安全问题的防治措施。

  1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1.1 生产企业自身的主体责任缺失

  食品生产企业是食品生产的主体,主体责任的缺失是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企业自身对食品生产过程缺乏有效监管,对原材料的质量没有做好把关,不少企业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对原材料的质量把控不严,使用不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原材料进行生产,从源头上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②在食品加工销售过程中,部分企业的生产工艺不符合要求,使得食品生产过程中容易残留一些有毒有害物质,食品贮存条件不达标,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变质问题。③部分食品生产厂家缺乏社会责任感,必须从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环节入手,提高各环节参与人员的责任意识,避免违法经营。但是,部分不良商家为了获取利润,在食品中滥用食品添加剂,如苏丹红、三聚氰胺、吊白块等,人们长期食用容易引发健康问题[3-4]。

  1.2 食品监督管理力度不足

  目前,食品监督管理力度不足是导致市场中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尽管我国制定了各种有关食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并于201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9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进行了修订,但市场上仍然存在各类食品安全问题,可能是因为基层部门未能严格执行这些法律法规、条例,对食品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不足。相关法律规定未对部分企业形成震慑,部分不良商家乘虚而入,违规生产、加工食品,销售一些质量不达标的产品。此外,监督管理部门之间存在互相推卸责任、重复执法等现象,食品监督管理流于形式,不利于合法经营的食品企业正常经营。在社会力量的调度和应用方面,部分消费者缺乏食品安全反馈意识,在遭遇食品安全相关问题后,通常只是与商家协商处理,缺乏向执法部门寻求帮助的意识,导致食品监督管理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支持。

  1.3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应用不够到位

  近些年,我国科技得到了迅猛发展,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有了较大的突破,提高了食品检测的准确度和效率。但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仍落后于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检测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影响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有效落实;食品安全检测设施配置有待完善,影响食品安全检测进度;缺乏专业的食品安全检测人员,现有的部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人员缺乏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导致食品安全检测无法发挥出真正的价值与作用[5]。

  1.4 消费者识别与防范能力有限

  消费者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识别与防范能力有限,也是产生食品安全事件的原因之一。消费者对食品行业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消费者的要求可以对食品行业起到倒逼作用,促使食品企业进行改革,完善食品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的食品质量监管制度。很多消费者在购买食品的过程中,将食品的价格作为首要考虑因素,缺乏食品安全意识,无法对食品进行正确识别和辨认。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很多消费者不太了解食品包装上的配料表信息,购买食品时没有第一时间注意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对自身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在食品安全意识培养方面,部分消费者接受外部信息的能力有限,缺乏主动了解食品安全问题的意识,再加上现有的食品安全宣传力度有限,对网络信息环境适应不足,导致消费者识别与防范能力难以得到提升。

  2 食品安全问题的防治对策

  2.1 增强生产企业的质量主体责任意识

  食品安全问题的把控需要从食品生产企业抓起,管理好食品安全问题的核心在于生产企业自身应具备较强的质量主体意识,并能对食品安全问题承担起首要责任。①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宣传和培训,切实强化生产企业的责任意识,增强生产企业的法律意识与食品安全意识,让食品生产企业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主动规范自身的食品生产行为,严格遵循相关食品法律法规和条例,依据法律参与食品生产经营,生产过程中不制假,销售过程中不售假,诚信经营,对食品质量和安全做好保障,坚决抵制市场中一切假冒伪劣食品,形成良好的自律机制,才能真正生产出更多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食品[6]。②食品安全问题存在于食品生产链中的各个环节,必须加强对食品生产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单纯依靠检测技术对这些环节进行检测,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而且检测压力较大,因此相关企业必须加强自我监督,从管理入手,保障食品安全,如把控好原材料质量,严格遵守农业生产规范,对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流程和方式进行合理规范,完善质量管理系统,并进行危害分析,从源头上保障食品质量安全。③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建立起科学全面的激励机制,结合企业在食品安全管控方面的具体表现,开展评优评先活动,对食品安全表现良好的企业进行奖励,同时作为先进案例进行推广。在生产经营环境中,建构崇尚食品安全的外部环境,进一步增强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意识。

  2.2 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除了生产主体之外,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也是影响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丰富监督管理手段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①构建良好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食品安全问题也在不断更新,针对新型食品安全问题,需要从国家层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食品安全管理相关要求。②监督管理部门需要丰富监管手段。针对一些不符合经营管理要求的企业,加大对其生产现场和产品的抽查力度,尤其是对一些重点项目和产品,应提高抽检的频率。③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组建一直高质量的监督管理人才队伍,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供保障[7-8]。④合理引导社会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并对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反馈,同时搭建网络信息平台提高食品安全信息反馈效率,为食品安全执法提供线索。

  2.3 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及检测技术

  预防食品安全问题还需要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及检测技术,从而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①加强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发,不断探索合适的检测方法,创新检测技术,为食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食品抽检提供科学依据。将高校科研工作与食品开发相结合,在教学员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利用高校先进研究成果,推进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普及应用,保障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和高效性。②组建食品检测机构,鼓励社会机构进行检测技术研发,引进最新的食品检测技术,培养专业检测人员,提升相关人员的检测能力;在结合食品安全检测实际市场需求的情况下,保障技术投入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全面推广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形成与食品安全管理相适应的技术体系。③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检测数据资源的有效共享,让食品检测成为监督食品生产企业的重要手段,促使食品生产企业真正规范生产、合规经营,做到问题早发现早解决,从源头上降低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为人们生产生活做好物质保障。

  2.4 强化消费者对相关食品的识别与防范意识

  强化消费者对食品的识别与防范意识,不仅可以避免摄入不合格食品,还能倒逼食品生产企业完善食品生产过程,促进市场的良性竞争。①社区要做好消费者食品安全的宣传普及工作,设置专栏,为消费者提供一些食品安全知识,如配料表有害成分以及营养价值等信息,帮助消费者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消费者的识别能力。②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及时发布一些有害污染物的相关信息,做好提示工作,定期发布相关企业的食品质量抽检结果,对不良企业的违法行为进行宣传报道,更好地引导消费者从正规渠道购买食品。③消费者在购买食品过程中,除了要关注价格以外,更要将质量放在首位,注意产品的保质期和生产日期,避免购买到过期食品,对自身健康产生威胁。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对食品安全方面的实际案例进行宣传展示,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重点打击,对食品安全问题惩治结果进行公示,同时加强食品辨别技能宣传,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将食品安全知识传播工作落到实处。

  3 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与人们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构建安全的食品生产环境,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生产企业要强化责任意识,规范经营,选择合格的原材料,提升生产工艺,兼顾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承担起社会责任,从源头上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政府部门要强化监督管理职责,对市场中的不法经营者加大处罚力度,规范市场行为。消费者作为食品供销链中的最终环节,要提升对食品产品的辨别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产品,注意产品的保质期和配料表信息,督促企业完善生产过程。

  参考文献

  [1]朱月月.十堰市绿色食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食品,2024,30(1):7-10.

  [2]张旭东,刘杨,胡康.基于物联网、大数据构建面向人群健康的食品安全追溯新模式[J].中国数字医学,2019,14(10):25-27.

  [3]何可.中国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需向“新”求“质”[N].中国质量报,2024-04-29(2).

  [4]杨建国,盖琳琳.食品安全监管的“碎片化”及其防治策略:基于整体性治理视角[J].地方治理研究,2018(4):15-25.

  [5]李建国,李博,田珊珊.现代物理技术防治是保障生态和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J].农业装备技术,2013,39(1):6-9.

  [6]刘文.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防治策略[J].现代食品,2020(20):158-160.

  [7]岳燕霞,张小芳.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J].现代食品,2019(9):132-134.

  [8]韦彬,林丽玲.网络食品安全监管:碎片化样态、多维诱因和整体性治理[J].中国行政管理,2020(12):27-32.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