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内科护理效果观察

  • 来源:精准临床医学
  • 关键字: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护理,护理效果
  • 发布时间:2024-07-20 20:45

  依香叫

  勐腊县第二人民医院 急诊科 云南勐腊 666307

  摘要:目的:观察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内科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1 年8 月- 2022 年8 月这一时间段,选择该时间范围内本院门诊留观患者10 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急诊内科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管理后,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0.00%。患者护理管理前生活质量评分为(14.87±2.34)分,护理管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43.45±2.87)分,护理前与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给予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急诊内科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

  关键词: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562(2023)01-084-01

  心力衰竭是各种类型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指的是心脏结构以及功能性疾病导致的心排血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求,致使患者肺循环不足。重症心力衰竭死亡率高,患者预后差,体循环淤血、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等是导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提升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疾病预后需要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基于此,本研究将就本院2021 年8 月- 2022 年8 月收治的10例重症心力衰竭留观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急诊内科护理的应用效果,现将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21 年8 月- 2022 年8 月本院接诊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留观患者10 例为主要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本次纳入研究患者中男性患者4 例,女性患者6 例,患者年龄60 - 79 岁,平均年龄(67.98±2.53)岁。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符合关于重症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标准。所有纳入研究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研究目的、方法,患者配合意愿良好。

  1.2 方法

  给予患者急诊内科护理干预。主要护理干预措施如下:(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脉搏、血压、心率等,若出现心律失常应当及时告知主治医生进行处理,避免贻误病情,若患者出现胸痛应当在接诊后尽快排查急性冠脉综合征。(2)体位护理干预。观察患者胸闷、突发性端坐呼吸、阵发性呼吸困难、焦躁不安的情况,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变化判定患者是否存在肺水肿等情况,协助患者改变体位,提供支撑物协助患者端坐,并防止患者坠床,并告知主治医生实施相应治疗。当患者出现低血压、皮肤湿冷、尿量减少时应当给予患者平卧位,具体体位应当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来及时更改。(3)氧气治疗。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给予患者氧气治疗,从1 - 2L/min 开始给予患者氧气治疗,根据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进一步增加氧流量[2]。(4)心理护理干预。部分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因为年龄过大,且病情较严重,因此对疾病治疗持有悲观态度,同时心力衰竭病程长且导致患者反复住院,给患者生理与心理上带来很大压力,因此部分患者在入院后可能会十分焦虑与紧张,且对未来治疗丧失了基本的信心。护理人员在察觉到患者存在负性情绪后,应当及时与患者沟通,为患者讲述以往预后良好的案例,促使患者对未来治疗充满信心,同时还应当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使患者感受到医院与家人都支持与关心,积极配合治疗。(5)饮食护理干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身体机能每况愈下,在发病期间,患者心脏负荷更大无法承担基本工作。因此在日常饮食中应当注重饮食搭配,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确保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减少机体负担。(6)运动护理干预。在急性发病期时,为了减少心脏负荷,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以及急性发病期患者应当卧床休息,并保障充分的睡眠,减少机体耗氧量。为提升患者免疫能力,在住院期间病情好转后,可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基本运动,如慢走、散步等,避免长期卧床导致身体机能进一步退化。(7)用药指导。向患者或患者家属介绍药物的使用说明与不良反应,若出现药物副作用时不必惊慌,遵医嘱调整用药即可。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具有改善心脏结构、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作用,主治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更改剂量,患者每日用药必须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可凭主观意愿改变剂量,切忌自行更换药物[3]。

  1.3 判定标准

  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其中生活质量评分满分60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 统计学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计数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x±s)表示,组间配对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管理后,患者9 例患者对本次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0.00%。患者护理管理前生活质量评分为(14.87±2.34)分,护理管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43.45±2.87)分,护理前与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

  3. 讨论

  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恶化、组织灌注减少,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肺水肿、心脏性休克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对于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而言,除了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外,还需要给予患者有效护理干预,方可提升患者生存率[4]。急诊内科护理干预相较于常规护理管理而言,更加具有针对性,面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时,可根据患者疾病情况给予相应的生命体征监测,并指导患者调整体位,缓解患者病情。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管理后,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0.00%。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

  综上所述,给予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急诊内科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吴晓倩,朱永洁,张瑜新,等.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内科护理效果观察[J]. 养生保健指南,2021(32):175.

  [2] 赵林琼,张翠竹,胡秀丽.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内科护理效果观察[J]. 母婴世界,2021(4):221.

  [3] 王勇红.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内科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4):114.

  [4] 胡慧丽. 急诊内科优质护理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8):201-202.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