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突围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幼儿园,突围,调整
  • 发布时间:2024-07-20 21:33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张静,特约撰稿王依睿 编辑顾佳贇

  转型、调整,其实早就从幼儿园内部开始了。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潘院长五行亲子疗愈沙龙来啦。育儿不断遇到新问题、老问题总是解决不了,就来五行亲子疗愈沙龙,这里有心法、方法,帮你重获做妈妈的智慧和力量。”潘蕾的助理在“学习力”家长群里发了最新“广告”。

  潘蕾是北京一家民办幼儿园园长。面对幼儿园招生难的现实问题,她及时转型,做起了教育自媒体,教家长如何进行亲子交流、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思维。

  潘蕾所在的幼儿园并非孤例。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7.44万所,共有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092.98万人。相比2022年,全国幼儿园减少了1.48万所,在园幼儿数量减少了534.57万人。这意味着,2023年,全国平均每天关闭40.5家幼儿园。

  2023年底,人口大省湖南出台新政,要求“有序组织幼儿园设并转撤”。这是我国首个省级层面出台的调整幼儿园布局的政策。

  大量幼儿园“一孩难求”,经营难度逐年攀升,幼儿园何去何从?

  

  数量下降

  2022年,我国幼儿园数量出现首次下滑,较2021年减少了5610所,降幅接近2%。2023年,全国幼儿园数量降幅突破5%。

  近年来,安徽、福建和海南等地均出现了幼儿园规模性停办。前不久,澎湃新闻通过梳理150个城市(含直辖市、地级市)的《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等文件,发现其中80%的城市在2023年出现幼儿园数量减少的情况。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导秦旭芳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幼儿园关停、撤并高峰已经来临,这一阶段会出现几个趋势:公办园师生比提高、班额缩小;乡村幼儿园持续撤并;招生竞争白热化,一些民办非普惠园退出市场或转为普惠园。”

  十年前,幼儿园还呈现入园难、入园贵的特点。为了更好满足群众需求,国家大力发展普惠园,扩大幼师人才培养规模。

  “如今生源下降,师资配比会出现阶段性失衡,一部分教师需要转型。” 秦旭芳说。

  幼师人数在过去几年经历了从逐年上升到断崖下降的“过山车”。据教育部数据,2021年,全国共有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超过350万人,比2011年增加了约200万人。2022年全国共有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324.42万人,2023年这一数据下降至307.37万人。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乔锦忠曾带领团队,用模型计算后得出预测:到2035年,全国将有约150万小学教师、37万初中教师过剩,小学教师需求量过剩较大,初中教师则会经历先短缺、后过剩的周期。

  基于当下的人口发展趋势,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刻认识人口和社会结构变化对教育布局结构和资源配置调整的紧迫要求”。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陈先哲认为,面对人口发展趋势,人口结构与各阶段教育结构如何更好匹配,这是首要挑战。“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新生儿数量出现了一个小高峰,2022年出现下降,这个状况带来的问题是,不同学段既要增加学位供给,迎接人口“洪峰过境”,又要做好适龄入学人口减少的科学应对。因此,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相应的改革方案,做好人口负增长阶段的教育顶层设计。

  自主转型

  转型、调整,其实早就从幼儿园内部开始了。

  “我在2018年一次教育大会上,听到一位专家说,5年后会有大量民办幼儿园撤闭。当时我感到深深震撼,因为那时是幼儿园招生最热的时候。但近两年,我愈发感受到,关停潮来得比想象中快。”潘蕾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作为园长,潘蕾很早就开始寻找转型路径,如今,她拥有多重身份:高级家庭教育规划师、亲子疗愈师、语润学习力研究院创始人……

  目前,在潘蕾经营的双语幼儿园,小班仅招收了一个班,共10个孩子。为了招生,她发动所有老师出去发传单,在社区做活动引流,将推广范围扩展到5公里外,还增加了家长公开课次数,重新装扮了幼儿园内部环境,但所有努力的效果都不太理想。

  “目前招来的新生,多是熟人介绍的。”潘蕾说。办了十年幼儿园,她切实感受到,“90后”“80后”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投入、关注点也都发生了许多变化。

  “如今的家长,很多人连听完一小时公开课的耐心都没有,直接就问‘幼小衔接能认多少字’‘加减法学到什么程度’,问完得不到满意答案就立马走人。”潘蕾感叹道。

  一些家长出于对培训机构“跑路”的怨气,对学前教育、兴趣班都产生了刻板印象,投入意愿较低。

  诸多因素导致幼儿园越做越难。除了将幼儿园自研的语言思维课程做成线上课,潘蕾还找准了亲子关系疗愈、青少年心理健康等新赛道,不断拓宽服务领域。

  “我的想法是通过线上课、线下沙龙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家长在学龄前打下良好的亲子关系基础。我负责做内容,另外聘请了专业人士做市场,在新的赛道摸着石头过河。”潘蕾说,“幼儿园不能关,一是我热爱幼教事业,二是我要让员工保住工作。”

  一老一小

  对幼儿园投资者、经营者来说,坚持下去并不容易。

  山东济宁的幼儿园经营者于波决定关停一部分园区。2021年,于波夫妻共开了11家幼儿园,见证了行业的火爆。2022年,在园幼儿人数减少了1/3。2023年春,于波夫妻决定关停3所幼儿园,暂时保留8所。“确实很惋惜,但现在还不是最难的时候,2024年9月的招生会更难,我们必须及时止损。”于波说。

  关掉幼儿园,于波看上了养老服务。他重新注册公司,瞄准退休健康老人群体,办了一家综合体式养老服务中心。服务内容包括为老人提供活动娱乐空间、用设备给老人做身体调理,还有家政、陪诊、护理等各类延伸的上门服务。

  2023年5月筹备,当年10月试运营。半年多来,于波的第一家养老中心已服务了近千位老人,员工也在逐渐适应转变。“老师们刚开始不知道该怎么干养老服务,经过一段时间运营,大家慢慢适应了,感觉挺好,甚至感觉比干幼儿园还轻松些。”于波说。

  令于波欣慰的是,养老中心获得所在街道支持,街道提供了免费场地和政府补助,并将老年食堂、社区门诊等陆续融入进来。“老年人对社区服务有很多需求,街道正在建设‘15分钟生活圈’,相当于我们承接了生活圈的一部分落地工作。”于波说。

  转型做老年服务,不少幼儿园园长都有这个心思。

  中国正迅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1.1%。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测算,2035年左右,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比例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未来,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国家高度关注“一老一小”。2024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修订印发《“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各地要统一规划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城市“一老一小”等整体解决方案。

  据《健康时报》报道,目前国内拥有“老幼共托”相关企业36.2万余家,2023年新增企业注册数比2022年上涨了20.3%。

  转型为老人服务中心之外,托幼一体化是解决幼儿园过剩的另一个路径。

  据统计,我国目前城市3岁以下婴幼儿在各类托育机构的入托率仅为5.5%。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都在出台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托育。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建议,过剩的幼儿园资源可转型为2-3岁幼儿提供托育服务。

  从推动幼教事业健康发展的角度看,如何从整体上积极应对幼儿生源减少的趋势?

  秦旭芳认为,可考虑在调研、掌握各级各类幼儿园全局情况的基础上,对公办园、民办园、农村园分别采取行动,找准定位和方向。“公办园质量一般的,理念不够新的,面临关停缩减;农村园根据当地人口和出生率情况,该撤并就合理撤并。对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建议相关部门给予相应的公共政策扶持,迅速采取对策,平稳应对,减少公共财政资源的浪费。”

  “民办园在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教育服务方面依然具有独特优势,普惠的、高质量的幼儿园仍然是发展趋势,只要不断创新和发展,各类幼儿园依然可以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秦旭芳说。

  “在学生规模减少的背景下,如果保持对教育的投入水平不变,就能够把生均经费标准提高,这将改善我国学校的办学条件,让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从而缓解教育焦虑,有助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熊丙奇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