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绣才”胡奉雅:用焊枪绣铸大国重器

  2024年4月29日,鞍山钢铁集团公司钢铁研究院焊接与腐蚀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胡奉雅,荣获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在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胡奉雅有一个特别的“名号”——“焊接一姐”。这不仅因为她是整个焊接实验室中唯一的女性,更源于她在焊接技术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她靠智慧和一双巧手,用焊枪绣铸了大国重器的钢铁脊梁。

  立志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为爱入职鞍钢

  1990年,胡奉雅出生在安徽芜湖的一个书香门第。学业优秀、长相温雅的她,骨子里有着一股韧劲。直到今天,她的父母仍不太理解,一个斯文的女孩,为什么要去做男人们干的“焊工”?

  2008年5月的一个晚上,胡奉雅从电视上看到关于北京奥运会鸟巢建设的纪录片。“当时我就被这道火花飞溅的弧光俘虏了,我想,能不能找到更先进的设备、更好的工艺来完成这项工作呢?”

  此时,胡奉雅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并不是那些被数字、符号包围的科学理论,而是将这些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

  当了解到钢结构杰作——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的建成经过,胡奉雅在震撼之余,热切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超级工程的参与者。

  这年高考后,胡奉雅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大学期间,胡奉雅每天清晨早早起床学习,晚间最后一个离开图书馆,每晚入睡前默默盘点当天学过的知识,并计划好明天的学习内容。大二时,各门学科成绩优异的胡奉雅就被导师选入实验室,参与国家863项目焊接装备搭建。

  本科毕业时,胡奉雅获得“省优秀毕业生”的荣誉。为了深耕焊接技术,她放弃保研,选择出国留学,并以专业第一的成绩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

  2015年,胡奉雅研究生毕业,因成绩优异,导师建议她继续深造。当时,胡奉雅的丈夫已入职鞍钢,权衡再三,胡奉雅决定为爱入职鞍钢。她放弃国外全额奖学金读博士的机会,来到辽宁,成为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的一名研究员。

  那时候,中国钢铁行业进入寒冬。单位的设备与在校期间接触到的设备相比,显得有些落后。对于从未接触过的设备,胡奉雅并没有打退堂鼓,而是虚心向前辈们请教。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5年10月,海洋装备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鞍钢,胡奉雅承担起了多个集团A级项目,负责高效焊接工艺开发课题。

  在同事们眼里,胡奉雅是个“90后女绣才”。她欣喜地说:“在鞍钢可以近距离地接触焊接,能更好地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我是焊接车间唯一的女生,科研工作需要细心,女生的细心可以与男研究员形成互补,有助于团队更好地发展。”

  为什么要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来到鞍钢集团呢?胡奉雅坦率地说:“从小我就立志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如果选择航天、船舶、核电等具体的行业,也许我只能接触到某一领域内的工程。而钢铁作为原料单位,完成的是前端材料设计工作,我可以有机会接触到各个领域的大国重器,比如我做过海上工程、核电工程、桥梁等各领域的焊接研究。”

  东北老工业基地有新的面貌,需要更多年轻人去建设、去振兴,胡奉雅乐意扎根在鞍钢集团,她还乐呵呵地说:“东北有暖气,真的很舒服。”

  不断学习,闪耀的弧光只为钢铁强国

  在鞍钢集团,胡奉雅接触到的第一个项目就是集团重大科研项目——钛钢复合板的开发。钛因其万年不腐的特性,在国家重大工程尤其是海洋强国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但钛的力学性能欠缺,且开采难度大。相比之下,钛钢复合板既能兼具钛的耐蚀性能和钢的力学性能,又能降低成本,一块钛钢复合板的价格相当于纯钛合金价格的四分之一。

  到鞍钢集团工作的第2个月,某“大国重器”项目甲方和监理到鞍钢集团审查桥梁钢生产能力,由胡奉雅负责相关工作汇报。正是这次近距离接触,让胡奉雅发现打造“大国重器”比自己想象得更复杂。她深感自己经验不足,又深信“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从此,胡奉雅扎根实验室和生产现场,在火花飞溅的弧光中刻苦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2018年,胡奉雅被选派到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在女儿2岁生日的第二天,胡奉雅带着对家人的不舍和作为科研人员的责任感,踏上了异国学习的道路。在为期半年的交流学习中,胡奉雅与英国剑桥大学、英国焊接研究所等知名高校院所建立了联系,她成了当时组里最年轻的访问学者。

  出国学习让胡奉雅受益匪浅,但剑桥求学之路也是充满艰辛。为了节约实验经费,胡奉雅晚上在实验室熬夜做实验,经常忙碌到清晨四五点才休息。虽然很辛苦,但她觉得值得,下决心要把先进的焊接技术带回鞍钢集团。

  结束访问即将归国的那个晚上,胡奉雅打开手机记事本,郑重地写下“闪耀的弧光只为钢铁强国”。

  回到鞍钢集团的胡奉雅立刻组建科研团队。“差一点也不行。”这是胡奉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面对科研,胡奉雅保持着严谨的态度,有的同事觉得她有些执拗,甚至不近人情。

  曾多次获得鞍钢集团“焊接技术状元”的刘祥峰,是焊接与腐蚀研究所负责实操的技术人员,他说:“有一次,我们利用窄间隙TIG设备进行氩弧焊堆焊,焊接电流已经达到300A,完全符合焊接要求,但胡奉雅当时提出,应该加装热丝连接线,加入热丝电流。此举必须重新改装设备,复杂且麻烦。”

  当时,刘祥峰觉得没必要加入热丝电流,没有理会胡奉雅的反复提示。可是没想到,两个实验结果真的差别很大。这时,刘祥峰第一次理解了胡奉雅的较真劲。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胡奉雅与团队成员严谨而执着的努力下,鞍钢集团绣铸出不少“大国重器”的钢铁脊梁。于是,胡奉雅携团队逐渐将科研的目光投向“不能焊的材料”——钛钢复合板焊接技术研究。渐渐地,一个个国家重点项目落地见效,这支青年团队的底气越来越足。

  2018年,胡奉雅携团队正式将攻关重点聚焦在钛与钢一体化成形材料——钛钢复合板上。胡奉雅深知,这一材料不能广泛应用的根源在于后期的焊接。

  钛材虽然可广泛应用于海洋材料领域,但价格甚高,虽然钛钢复合板能将成本大幅降低75%,但却面临做出来用不上的尴尬局面。胡奉雅坚定地说:“我和团队成员会继续携手深入探究,相信总有一天在钛钢复合板研制和使用领域实现突破!”

  有人问胡奉雅:“如何看待当下年轻人群体流行的热词‘躺平’‘内卷’,以及‘躺不平又卷不动’的说法?”胡奉雅微笑着说:“你看我的手机壳上就有一个‘躺’字。嘴上说‘躺平’,‘收到’回不停。其实,‘躺平’是我们对自我的一个调侃,是在快节奏、高压力情况下的一种解压,并不是真正想‘躺平’,我们奋斗的人生不需要‘躺平’。”胡奉雅直率地表示,“大家开玩笑说‘躺不平又卷不动’‘我们都是卷心菜,又想卷又很菜’等等,只是想从心理上放松一下。其实我们都在努力奔跑,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内生的驱动力,用焊枪绣铸“大国重器脊梁”

  团队的科研工作任重道远,父母、丈夫都十分理解胡奉雅。胡奉雅也始终把家庭放在重要位置,忙碌之余不忘家庭建设。

  “我下班后都是准时回家接孩子放学,等孩子睡觉后再加班,哪怕到很晚。”胡奉雅说,“我觉得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与呵护,而我作为一名奋斗青年,我也需要实现我的人生价值。有人说我‘卷’,其实我不是‘卷’,而是内生的驱动力让我持之以恒地努力。有时候我也会感到很累,比如我近几天晚上通常只睡4小时,但第二天,我会尽力以良好的状态投入科研工作。”

  正当胡奉雅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刻苦研发钛钢复合板时,一位业内专家直接将他们的想法否定了。“只要超过1000摄氏度,钛材和钢材就会反应开裂,但焊接的温度高达2000余摄氏度,不开裂的话,那么太阳就要从西边升起来了!”专家直率地说。

  “那段时间,这个问题就像一座大山压在我的心头!”胡奉雅凭借骨子里那股韧劲,暗下决心,“一定要攻破这道世界难题!”为早日成功研发钛钢复合板,胡奉雅一头扎进图书馆埋头学习。很多人劝她放弃,但胡奉雅不甘心,潜意识里觉得自己距离成功只差一步了。

  胡奉雅组建起一支青年突击队,专攻自我研发自主创新项目。“为了强国复兴,为了现代化建设,我们一起去努力,这就是我理解的五四精神。”胡奉雅激动地对队员们说。

  历经1024个昼夜的攻坚克难,胡奉雅带领团队成员终于成功完成“钛钢复合板焊接技术研究”项目,并实现产业化应用,破解了钛钢复合材料无法熔焊的世界性难题。“有时候科研的成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当时我们很多人都不相信,大家晚上做梦都是复合板的断裂声。”胡奉雅回忆道。团队成果很快经过认证及实践检验,被广泛应用于深海、船舶等装备及沿海建筑中。2021年,安徽池州长江大桥的防撞结构件是钛钢复合板首次在桥梁领域的应用,至今效果甚好。

  随着鞍钢集团越来越多参与“大国重器”的建设,胡奉雅意识到自动化智能化焊接技术是一个亟待攻克的难关。

  740个昼夜、数百次实验,胡奉雅带领团队勇闯科研工作的极限,终于突破瓶颈,实现了智能化焊接全球最厚水电用钢、全球强度最高深海用钢、全球最高线能量船舶用钢等“从零到一”的历史性突破,焊接效率提高十倍以上,熔焊技术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2024年3月15日,国内一大型低温超高压极端环境下深海科研装备用实验材料上出现了一个肉眼不可见的气孔。这个破解难题的重任,国家交给了鞍钢集团。胡奉雅和团队成员临危受命,火速赶往目的地,全天候不眠不休地与时间赛跑,最终确认是生产过程的失误导致质量不合格。

  找到气孔成型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后,对方要求在15天之内解决。胡奉雅和同事们第一时间分赴4个地方查找问题,最终,他们用12天完成找原因、改工艺、再生产的工作。用户感激不已,为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近10年来,胡奉雅主持、参与各级科研项目50余项,承担鞍钢新钢种焊接评定32项,授权专利20篇,均用于生产实际,共创效千万余元。因贡献突出,胡奉雅相继获得“国际焊接工程师”“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诸多殊荣,她的团队入选全国优秀青年突击队案例。

  以钢材为“布”,以焊枪为“针”,胡奉雅把不同钢材“绣”入港珠澳大桥、“华龙一号”等重大工程中。她说:“我的理想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对国家有用的人,能把自己的青春与强国建设‘焊’在一起,我十分自豪。”

  文/杨柳(完)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