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物业企业作用贯穿垃圾分类各环节

  • 来源:民生周刊
  • 关键字:物业,垃圾,分类
  • 发布时间:2024-08-16 15:11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赵慧

  经过多年持续推进,我国垃圾分类制度逐步完善,分类体系初步构建,公众的分类习惯逐步养成,垃圾分类正成为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目前, 全国2 1 个省份、1 7 3个城市出台了垃圾分类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 建立起“省级负总责、城市负主体责任”的工作责任制。46个重点城市率先建立比较完备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2.6%。

  在各地出台的法规中,普遍把物业企业作为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那么,受业主委托、为业主服务的物业企业,如何由服务提供者转变为管理责任人,承担起垃圾分类新职责?面对可能增加的成本,物业企业该如何应对?

  7月25日,主题为“推动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引领低碳生活新时尚”的第七届物业管理创新发展论坛—垃圾分类平行论坛在北京举办,与会专家就上述问题进行了研讨。

  服务者变为管理责任人,物业如何适应新角色?

  2 0 1 7年,《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发布后,相关城市陆续出台地方性法规。各地普遍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制度,明确物业企业为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

  此前,在上海、北京等较早推行垃圾分类的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工作主要由社区(居委会)负责。上海从2011年开始推行垃圾分类,采取的是社区(居委会)主推、物业配合的方式。2 0 1 9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出台,明确规定住宅小区由业主委托物业服务企业实施物业管理的,物业服务企业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2 0 2 0 年5 月实施的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也明确,北京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制度,城市居住地区,包括住宅小区、胡同、街巷等,实行物业管理的,由物业管理单位负责。

  按照规定,作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物业企业的职责包括设置分类投放硬件设施和分类日常管理制度,对投放人进行宣传、指导、劝告、监督及要求改正,分类收集和驳运,以及保证所交投的生活垃圾符合分类标准等。

  天津市西青区零萌公益发展中心政策主任谢新源注意到,除上述一般职责外,一些城市还作了特殊规定:如北京和苏州要求物业企业建立生活垃圾管理台账记录,杭州要求签订物业服务合同时应当约定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服务内容。

  2022年到2023年,零萌公益对北京、上海、杭州、苏州的一些小区物业企业及北京、上海的物业管理行业协会进行了实地调研。

  调研发现,物业企业普遍认同垃圾分类是大势所趋,但相当一部分企业面对垃圾分类工作时感到吃力,存在畏难心理。

  对于物业企业遇到的难题,谢新源总结为,一是“管不住”,即难以独力承担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角色。二是“管不起”,垃圾分类增加了工作成本,却无法从现有机制中获得补充。三是现有处罚对物业较为严苛, 很少处罚不分类的居民,“而居民才是垃圾分类第一责任人”。

  此外,一些垃圾分类推进较好的小区物业经理反映,由于垃圾分类在区域内未统一推行,导致积极实施垃圾分类的企业,反而受到居民抱怨。

  住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城市环境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赵海涛说,作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物业企业面临配套机制不完善,缺乏相应目标责任体系、信用评价规则等难题。“物业在管理垃圾分类时没有处置权,导致在居民不配合的情况下难以有效管理。 ”

  居民自主分类较好的小区和依赖二次分拣的小区,物业垃圾分类的成本构成差别很大

  诸多难题中,最令物业企业担忧的是,垃圾分类是否大大增加企业的成本?当前,垃圾分类带给物业企业的成本,主要是桶前值守、二次分拣、分类清运的人力成本。

  零萌公益调研发现,由于所采取措施的重点不同,居民自主分类较好的小区和依赖二次分拣的小区,物业垃圾分类的成本构成差别很大。

  在居民自主分类较好的小区有一个共性—物业企业付出的成本和精力集中在垃圾分类启动前后一段时间,主要用于协调动员居民、业委会、居委会等相关方,以及工作团队建设、开展宣传、建立“薄弱名单”、针对性劝导等。虽然前期管理成本较大,但这种程度的投入仅限于垃圾分类刚开始的一两个月;一旦居民分类习惯养成,成本就会降下来。而对于依赖二次分拣的小区,保洁员值守和二次分拣带来的长期成本是物业无法规避的。

  “在垃圾分类启动阶段,我们管理层投入了很大精力,由于后续居民自主分类率较高,无须二次分拣,人员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北京燕侨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观澜国际花园项目经理周丽丽说。

  观澜国际花园小区2020年开始推行垃圾分类,目前居民自主垃圾分类率超过85%。

  调研结果显示,在居民自主垃圾分类率超过70%的小区,垃圾分类并未给物业造成长期的额外支出。但由于不少小区形成对二次分拣的依赖,因此物业对人力成本压力反映强烈。

  物业服务要融入社区治理体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机制不难看出,居民是否自觉进

  行垃圾分类是物业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有效控制成本的关键。

  在谢新源看来,小区垃圾分类目标,无论从成本角度还是可持续效果上,都应设定为“让居民养成自觉分类的习惯并持续下去”,而不是依赖物业二次分拣确保达标。这就要求,小区垃圾分类不能仅靠物业,街道、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执法部门等相关方应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宣传、劝告、监督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物业服务企业扎根社区,服务群众,覆盖面广,承担着重要垃圾分类管理工作。”住建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杨宏毅说,作为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力量, 今后物业服务要融入社区治理体系,形成垃圾分类共建共治共享新机制;把物业服务企业的作用贯穿垃圾分类各环节,提升物业服务价值。同时,加强企业精细化管理,创新工作模式,提升服务体验。

  对于物业企业当下面临的现实难题,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南斌表示:“近期将会同市住建委、财政局,研究制定针对物业企业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明确其市场主体地位。”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