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网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

  • 来源:消费电子
  • 关键字:绿色,低碳,关键技术
  • 发布时间:2024-09-11 13:53

  栾鹏飞

  【摘 要】微电网在追求绿色低碳的道路上,其发展策略以可再生能源的深度利用为基石,充分整合了能量存储技术、智能能源管理系统、能效优化技术、微网协调控制技术等。这一系列核心技术的集成运用,旨在驱动微电网系统朝向更为环保、低碳的状态演进,进而确保稳定的清洁能源供给,同步大幅削减碳排放量,最终有力地支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与经济社会的长久繁荣。基于此,文章将围绕微电网的概念与特征,对微电网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微电网;绿色;低碳;关键技术

  引言

  能源作为维系经济社会活动的关键要素,其消耗模式深刻影响着地球生态与气候状况。面对化石能源长期无序开采导致的资源枯竭危机,以及由此诱发的空气质量下降与全球气候变暖等严峻环境问题,全球范围内对清洁、低碳能源形式的需求呈现出显著上升态势。在此背景下,构建绿色低碳的微电网体系,被视为未来能源供应体系革新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路径之一。

  一、微电网的概念与特征

  微电网(Micro-Grid, MG)是一种高度集成且具备自我控制能力的局部电力系统,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负荷、监控与保护装置等关键组件构成。微电网的设计目标在于实现分布式能源的灵活、高效应用,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的接入与利用,同时解决大量、多样化分布式电源并入主电网所带来的挑战。其特征体现在:一是独立性与可靠性。微电网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能源系统,能够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提供稳定的电力服务,可以根据当地的能源需求实时调整供求平衡,不依赖传统的大型电力系统。由于微电网的能源源头来自多种能源,当主电源供电中断时,能够及时切换到备用能源,保证了电力系统的高可靠性。二是灵活性与高效性。微电网能够优化能源资源的利用,根据当地的能源条件和需求在线调整能源接入和分配,从而更加灵活地满足各类用户的用电需求。同时,微电网体系能够监控和管理整个能源转化和传输过程,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有效管理,以及减少能源浪费,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三是环保性。微电网将新能源逐步融入能源系统,高效地利用局部的可再生能源,从而降低能源碳排放、减轻环境负担,促进绿色环保[1]。

  二、微电网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技术

  (一)可再生能源技术

  可再生能源技术是微电网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石。这类技术利用自然界中持续再生或几乎无限的能源资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替代化石燃料发电,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在微电网中,可再生能源通常以分布式形式接入,包括屋顶光伏、小型风力发电机、微型水电站等,形成多能互补、就近消纳的能源结构,具体如下:

  一是太阳能光伏技术。太阳能光伏系统通过光伏组件将太阳光直接转化为电能,无转动部件,维护成本低,适合大规模部署在建筑屋顶、停车场遮阳棚、空地等场所。现阶段,高效单晶硅、多晶硅及薄膜光伏电池的研发进步,以及双面光伏、跟踪支架等提高发电效率的技术应用,使得太阳能在微电网中的经济性和适用性日益增强。二是风能技术。小型风力发电机组适用于风资源丰富的地区,尤其在偏远或海岛环境中,作为微电网的主要电源之一。如今,直驱、永磁发电机、变桨距控制等先进技术提高了风电机组的发电效率和低风速适应性,同时降低了噪音和运维成本。三是水能技术。微型水力发电利用河流、溪流、潮汐等水流能,适用于有适宜水资源条件的微电网项目。紧凑型水轮机、低水头发电技术的应用,使微水电系统能在较小规模下高效运转[2]。四是生物质能及其他。生物质气化、热电联产等技术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电能或热能,既解决废弃物处理问题,又提供清洁电力。地热能、海洋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形式在特定地理条件下也有望纳入微电网。

  尽管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但其输出受天气、季节等因素影响,存在间歇性和波动性。为确保微电网稳定运行,需采用功率预测、需求侧管理、灵活调度等策略,并结合储能系统进行平滑输出。

  (二)能量存储技术

  能量存储技术在微电网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吸收过剩电能并在需要时释放,实现供需平衡、平抑波动、提升电能质量和提供备用电源等功能。存储技术种类主要有这几种:第一,电池储能。锂离子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快速响应能力成为主流选择。磷酸铁锂、三元锂等电池技术不断发展,安全性、成本效益持续改善。此外,钠硫电池、液流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新型储能技术也在特定场景中展现出优势。第二,机械储能,主要是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技术利用物理过程储存能量。抽水蓄能规模大、效率高,适用于与大型电网连接的微电网;其他机械储能形式则更适用于小规模、快速响应的需求。第三,热能储能,例如,相变材料、蓄热水罐等热储能技术适用于与热电联产、太阳能热利用相结合的微电网,实现冷热电三联供。

  储能系统的配置需考虑微电网的具体需求、可再生能源特性、负荷特性及经济性。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储能电站控制系统(EMS)以及与微电网控制器的深度融合,确保储能系统高效、安全运行,并通过充放电策略优化、寿命管理等提升整体性能[3]。

  (三)智能能源管理系统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IEMS)是微电网的“大脑”,负责监控、调度、优化整个微电网的运行。其主要功能包括:(1)数据采集与监控,具体是通过高级计量基础设施(AMI)、传感器网络收集各类设备状态、能源产量、负荷数据,实时监控微电网运行状态。(2)能源管理与调度,基于预测模型、优化算法,实现可再生能源出力预测、负荷预测,制定发电计划、储能充放电策略,协调各分布式能源单元,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能源,最小化碳排放。(3)电能质量控制,需要通过有源滤波、无功补偿等手段,维持电压、频率稳定,抑制谐波,提升电能质量,保护敏感负载。(4)经济运营与市场参与,通过计算能源成本、收益,协助微电网运营商进行电价决策、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5)故障诊断与自愈,即:快速识别故障、隔离故障区段,启动备用资源或调整运行模式,保证供电连续性。

  值得注意的是,物联网(IoT)、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为IEMS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分析和决策支持能力。例如,机器学习算法用于提升预测精度,区块链技术确保交易透明与安全,5G通信技术保障数据高速传输与远程控制。

  (四)能效优化技术

  能效优化技术是微电网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涵盖了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到消耗全链条的效率提升措施,旨在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操作,最大程度减少能源损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其技术与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源管理系统(EMS)与优化调度策略

  能源管理系统是微电网能效优化的核心平台,负责实时监测各分布式能源单元的运行状态、储能设备的电荷状态、负荷需求变化等数据,并基于预设的优化目标(如最小化化石燃料消耗、最大化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降低碳排放等),运用先进的数学模型和优化算法(例如,动态规划、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粒子群优化等)进行能源调度决策。EMS能够根据预测的能源供需情况,动态调整各类电源出力、储能充放电行为以及负荷需求响应,确保系统整体运行在高能效、低排放的状态。

  2.分布式能源单元性能提升与维护

  针对微电网中的光伏、风力、生物质能等分布式能源单元,能效优化技术包括采用高效转换设备(包括高效率光伏逆变器、直驱式风力发电机)、优化设计(例如,光伏阵列的最佳倾斜角和方位角选择、风力机叶片气动性能改进)、智能运维(比如,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故障预警、远程诊断与预防性维护)。此外,通过热电联产(CHP)系统、余热回收装置等,实现多品位能源的梯级利用,进一步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

  3.负荷侧能效管理与需求侧响应

  在用户侧,能效优化技术体现在推广高效电器、实施建筑能效改造、推行智能家电与智能家居系统,以及通过电价激励、信息引导等方式鼓励用户参与需求侧响应计划。通过智能电表、家庭能源管理系统等工具,用户可以实时了解能源消费情况,调整用电行为,实现节能降耗。同时,微电网可通过V2G(Vehicle-to-Grid)技术,利用电动汽车电池作为储能单元,实现电动汽车与电网之间的双向互动,既有利于电网稳定运行,又能有效利用电动汽车的储能潜力,提升整体能效[4]。

  (五)微网协调控制技术

  微网协调控制技术是保障微电网绿色低碳运行、确保其与主电网安全稳定互联的关键手段。其核心任务在于维持微电网内部电压、频率稳定,优化能源分配,快速响应电网扰动,以及在孤岛模式下自主运行。在实现控制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主控制器架构与功能

  微网协调控制器通常采用分层控制结构,包括本地控制器、区域控制器和中央控制器。本地控制器负责单个分布式能源单元或储能系统的精细控制,区域控制器负责区域内多个设备的协调控制,而中央控制器则负责整个微电网的全局优化调度与故障恢复策略。控制器需具备实时数据采集、状态估计、故障检测、控制决策与执行等功能。

  2.电压与频率控制

  微网应具备快速响应内部负荷变化及外部电网扰动的能力,通过功率调节、无功补偿、虚拟同步机技术等手段,确保电压与频率在规定范围内稳定。尤其是在孤岛运行时,微网需自主维持电网频率稳定,防止因频率波动导致设备损坏或系统崩溃。

  3.储能系统控制与优化利用

  储能系统在微网中起到平抑新能源波动、提供备用容量、辅助电网调峰填谷等关键作用。协调控制技术需合理调度储能充放电策略,避免过充过放,延长使用寿命,同时确保储能系统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响应,提供必要的功率支持。

  4.多微网间的协同控制

  当存在多个相互关联的微电网时,协调控制技术需考虑它们之间的交互影响,通过信息共享、联合调度、功率交换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负荷转移、故障支援等功能,提升整个能源网络的运行效率与可靠性。

  (六)能源互联网

  能源互联网作为能源领域的新型基础设施,为微电网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与技术支撑,主要将互联网理念、先进信息技术与能源系统深度融合,构建起开放、互动、智能的能源生态系统,体现在:

  1.信息通信技术(ICT)基础设施

  能源互联网依赖高速、可靠的信息通信技术,包括物联网(IoT)、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实现海量能源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与分析,为能效优化、协调控制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

  2.能源交易技术

  能源交易技术依托于能源互联网体系,旨在实现各类能源商品的买卖操作。这一技术体系围绕电力市场运作机制、能源交易服务平台或专门的能源交易场所展开,为可再生能源的贸易流通与供需均衡提供有效支撑。借助能源交易技术,可再生能源生产主体得以将其产出的清洁电力商品化,顺利对接至有需求的购电方;与此同时,能源消费者亦能借此渠道获取来自不同地域的绿色能源供应。能源交易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构建一个公正、高效且信息公开的市场环境,有力驱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壮大与广泛利用[5]。

  3.跨能源系统的综合优化

  能源互联网不仅关注电力系统的优化,还致力于整合热力、燃气、交通等多能源系统,实现能源的跨界协同与互补利用。例如,通过热电联供、冷热电三联供、微电网与天然气管网的互动,提升能源系统的整体能效,减少碳排放。同时,通过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能源服务(包括能源管理APP、家庭能源管理系统等),增强用户对能源使用的感知与控制能力,鼓励用户积极参与能源生产和消费过程,形成节能文化与低碳生活方式。

  结语

  未来,微电网在践行绿色低碳之路上,仍将面临技术创新与市场推广的双重考验。然而,能量存储技术、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等技术的持续创新,无疑将助力微电网效能与灵活性的跃升。能源互联网的兴起,将促使微电网更深入地融入多能源系统网络,实现能源资源的高效互连、共享与优化部署。当然,随着政策层面的支持力度加大与市场规则的确立与完善,则有望为微电网的绿色低碳进程营造有利条件与经济激励机制。总体而言,微电网在绿色低碳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有望在可持续能源供应与环境保护中扮演重要角色,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大规模应用,为全球能源转型开辟崭新路径。

  参考文献:

  [1] 陈晓华, 王志平, 吴杰康, 等. 微电网技术研究综述[J]. 黑龙江电力,2023,45(6):471-480,506.

  [2] 张永明, 姚佳伟, 王健, 等. 面向双碳目标的绿色微电网关键技术与应用[J]. 建设科技,2023(11):114-117.

  [3] 滕玥. 拓展储能应用场景, 引导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J]. 环境经济,2023,(09):7.

  [4] 黄勇, 付士江. 新型绿色微电网在" 小、散、远" 水电站中的应用[J]. 水电站机电技术,2023,46(4):98-101.

  [5] 张士杰. 主动配电网中微电网技术的应用分析[J].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1,11(10):146-148.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