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审视会展场馆的经济带动效应
- 来源:中国会展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理性,会展,效应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9-12 20:43
刘海莹
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发布的《2023年展览场馆全球地图》显示,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展览场馆聚集地, 拥有全球29.3%的展览场馆面积, 一支独大, 美国第二, 占14.9%, 德国第三, 只占7.5%。
新近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显示, 2023年全国展馆出租率低于10%的场馆占比高达66% ;自2011年编制报告以来, 纳入统计的展览城市由 83个最高增至197个, 最初83个城市2023年展览数量和展览总面积分别占到全国83%和88%, 仍然是中国主要的展览城市。
以上两份统计报告显示出我国会展场馆“高热度” “超大体量” “高集中度” “高空置率” 等特点标签。即便如此, 仍有不少城市会展场馆在规划当中, 并且这一趋势已下沉至三、四线城市。比如, 笔者在上个月看到一则中标公告, 一座地区生产总值2000余亿元, 常住人口约120万人的城市, 将采用EPC+O总承包模式, 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超过20万平米的会展中心及酒店项目。
会展业是现代化城市的窗口, 是城市能级的直接体现。会展场馆建设可行性分析要充分考虑城市经济繁荣和市场化程度、人口数量及结构、投资建设目的、政府的政策、支持措施、交通条件、气候特点、人才储备及对会展中心作用的认识和期待等综合因素, 才有望实现城市打造城市商务会客厅、消费目的地和文旅展示窗的愿景。
以上海为例。虽然上海已位列中国会展业第一方阵, 但会展业营商环境及相关支持政策仍在不断优化推出。今年7月2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增强本市会展经济带动效应的若干措施》, 对首次在沪举办、扩大规模效应、进一步提质增效等符合条件的展览项目给与相应额度资金支持, 同时还发布“上海展会管家” 小程序打造“一站式” 的会展智能服务平台,制定优化安保措施、促进会展与商旅文体联动等政策措施。
以上海城市能级和会展业发展状态,对会展业支持政策尚且如此,其他城市应如实对照。《2023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显示,山东省展览馆数量居全国之最,50家场馆展览总面积270万平米,出租率超过20%的仅有1家。会展场馆经营看似门槛不高,但会展行业与城市能级息息相关的特性, 会展场馆前期规划与后期投资回报相对接, 才能真正实现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丰收。否则, 建设会展中心的初衷就会形成竹篮打水一场空。
会展场馆高热度建设促使会展场馆委托管理进入激烈竞争状态。当下场馆管理输出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会展场馆企业, 还有大型会展组展企业、搭建企业、会展服务企业, 跨行业的地产企业、文旅企业、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OTA平台等等也参与其中, 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投资方在选择时需擦亮眼睛。
在过“紧日子” 的当下,会展场馆规划建设充满了不确定性,各利益相关方应当站在城市层面,对会展场馆经济带动效应、会展场馆布局进行更加理性的规划。瞅准机会, 算清细账再下手不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