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快跑」的慢与快

  当武汉「萝卜快跑」初上热搜时,笔者并没有在意。自动驾驶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概念出了好多年,国内外企业都在积极推进,但技术不成熟、规模不够大,始终没有成气候。

  当朋友圈、行业公众号都在讨论这一话题时,笔者也只是随手翻看了一些,“苕萝卜”“马路判官”等出圈梗让人忍俊不禁,私以为这也只是技术还没有到达理想中无人驾驶状态的一种侧写。

  当发现诸多大众媒体以及身处十八线小县城的亲戚们都在讨论萝卜快跑的话题,笔者意识到,这不再仅仅是汽车行业从业者关心的话题,由其延伸出的角度——从自动驾驶的实现到替代出租车的探讨,再到对机器人替代人类的焦虑,这些话题为更多群体所关心。本期,我们将以百度的“萝卜快跑”为引线,看一看Robotaxi这一市场的发展状况,期待能够探得无人驾驶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

  萝卜快跑为何在武汉出圈?

  萝卜快跑无人车出行服务平台是由百度在2021年百度世界大会上正式发布的,主要使用自动驾驶汽车开展自动驾驶甚至完全无人驾驶运营。随后,萝卜快跑先后进入了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武汉、成都、重庆等十多个城市“开跑”。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上海刚刚引入萝卜快跑,其车辆都有安全员陪同,而武汉和重庆当时已经批准不设置安全员的车辆在路上行驶。2022年,武汉经开区街头出现了大量无人驾驶测试车辆。据公开报道,武汉目前在路上跑的萝卜快跑数量约400辆,无人驾驶车辆占45%,而其他城市可能只有两位数。

  从今年2月起,萝卜快跑被允许在武汉主城区的大半道路上自由通行,其驶上两座长江大桥,完成自动驾驶的“长江第一跨”。超低的价格,新奇的体验,再叠上可在社交圈迅速传播的名场面buff,武汉的萝卜快跑迅速出圈,成为热议话题。现在,萝卜快跑的运营范围基本覆盖武汉主要城区。

  从2023年底,武汉经信局宣布,武汉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无人驾驶运营服务区之一,从2024年初,武汉自动驾驶出行累计超过68万单,成为全国运营里程最多的城市之一。此外,武汉还有无人自动驾驶车队布局规模全国第一的纪录。武汉,似乎是自动驾驶的“天选之城”。

  2024年8月22日,百度发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其中智能驾驶方面,百度的自动驾驶服务萝卜快跑供应的自动驾驶订单约89.9万单,同比增长26%,截至2024年7月28日,萝卜快跑累计为公众提供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订单超过700万单。

  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5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渗透率将达到40%以上。到2030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市场主流,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万亿元,“车路云一体化”相关市场规模超14万亿元。在共享出行领域,据汽车咨询机构IHS Markit预测,到2030年中国共享出行的总市场规模将达到2.25万亿元,其中无人车服务的部分将超过1.3万亿元,占比达到60%。

  巨大的市场机遇,不仅武汉,也不止百度,在布局自动驾驶领域。今年7月份召开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上海正式揭晓了首批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赛可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百度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裹动科技有限公司(AutoX)、小马易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成为首批获许可的企业。此外,特斯拉FSD也一直在跃跃欲试。

  萝卜快跑的技术发展如何?

  一般来说,自动驾驶主要有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定位系统等支持。其中,传感器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用于感知车辆周围环境信息,如障碍物、道路标志等。例如,毫米波雷达凭借其自身所具有分辨率高、抗干扰性能强、探测性能好等的优点被广泛应用,巴斯夫、SABIC、宝理塑料、塞拉尼斯、金发科技等在毫米波雷达有诸多材料应用的企业迎来发展机遇。

  当前在运营的第5代萝卜快跑基于北汽极狐阿尔法T改造,配备2颗激光雷达、13个摄像头和5个毫米波雷达,算力达800TOPS。今年5月,百度Apollo在武汉举办了Apollo Day 2024上发布了搭载Apollo第6代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的萝卜快跑第6代无人车,全车搭载40个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售价却仅为上一代汽车的不到一半。

  根据南方财富网产业链数据显示,萝卜快跑产业链涉及整车合作、导航定位、车路协同、运营调度等环节。其中,导航定位公司主要包括星网宇达、德赛西威、赛微电子、中海达。值得一提的是,近几代萝卜快跑的激光雷达转向应用国产的禾赛激光雷达作为感知主雷达。

  Apollo Day 2024上,百度还发布了Apollo ADFM——一款专为L4级自动驾驶设计的大模型,实现了人类驾驶员10倍的安全性和城市级全域复杂场景覆盖。据悉,ADFM包括感知大模型和规划大模型,两者通过联合训练,从原始数据捕捉到油门和转向输出,形成端到端的自动驾驶系统。其中,感知大模型已经实现包括检测、跟踪、理解、建图这几项基本能力,基础模型通过点云和视觉多模态融合的方式,实现了相机和主动光不同类型传感器的优势互补,兼顾深度、准确性和信息丰富程度。

  自动驾驶技术的飞跃,单车成本的降低,运营网络的完善,运营效率的持续优化,萝卜快跑的发展速度肉眼可见地快了起来。据百度方面预测,萝卜快跑有望在2024年底在武汉实现盈亏平衡,并在2025年实现盈利。当然,盈利指的更多的是针对单车成本的核算,算上前期投入,平账的路还有很长。

  单车智能还是端到端?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数据等新技术快速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加快应用,由封闭场地测试到道路测试、由试点示范到商业试示范运营快速迭代。当前,自动驾驶的发展路径主要分为两种:单车智能和端到端模型。

  简单来说,单车智能依赖高精地图,通过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根据所获取的信息并结合高精度地图和内置算法进行路径和车速规划、最后再由底层处理器执行控制,从而实现自动驾驶。但其也有缺点——单车智能无法解决现实交通中的所有问题。随着智能驾驶算法的提升,端到端模型应运而生。

  “端到端”自动驾驶大模型是使用海量数据对车辆进行训练,通过“学习”,汽车变得越来越聪明,可以在行驶的时候根据“观察”到的路况自主进行反应,能够处理更多复杂路况。目前,包括华为、小鹏等、元戎启行、商汤绝影等在内的很多公司都提出了自动驾驶端到端技术路线的规划,并逐步落地。不过,端到端的路线如果在运行中出现问题,很难溯源。

  不管技术路线如何,安全才是最终要义——从全球的经验来看,在自动驾驶推进的过程中,一旦哪家企业出了安全事故,其相关项目就会被叫停,虽然智能汽车已经做到远比人类驾驶低得多的事故率。因此,我们也能理解,萝卜快跑被麻袋“硬控”以及它过度“礼貌”地礼让行人和其他车辆的行为——“慢”是安全的一大要义,还没学会走就想要跑起来是不明智的。

  对于自动驾驶的未来,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认为,端到端+大模型会最终到L4,2025年头部车企将进入AI智驾ChatGPT时代,并加速完全甩开当前规则模式的自动驾驶能力,而2026年会实现部分场景无人驾驶。

  在自动驾驶算法中加入对人类社会性行为的考量,是最近几年自动驾驶领域的热点。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孙天骏认为,人类驾驶员和自动驾驶开车的新型混合交通流,将在未来很长时间共存。

  写在最后

  考虑到自动驾驶目前的局限性——无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道路的开放程度,以及当前Robotaxi的占比,短期来看,自动驾驶还无法代替驾驶员,难以对出租车、网约车行业造成冲击。国内当前的Robotaxi更像是公共交通领域的一个补充。

  当然,Robotaxi在快速发展,随着技术的完善、标准的制定、政策的落实、消费者的教育等多角度探索,未来是光明的。等自动驾驶快速落地的那一天,我们也相信,依然会有更多新的岗位出现——例如安全员,历史总是这样告诉我们。

  每一次革命性技术出现的时候,与当前社会的磨合是不可避免的。科技颠覆的滚轮不可逆转,但也需要温度,或许需要的是政府、企业以及各方力量携手努力去解决滚轮碾过之后的时代出现的问题。在工业社会的进程中,机器替代了人类,手工制品成为某些奢侈品的象征。我们也不妨畅想这样的场景:无人驾驶推进的过程中,驾驶员成为高级出租车的象征,我们或许可以赋予他们更大的价值。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