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龙驰援对手被指“套路”
- 来源:中国品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卫龙,套路,品牌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0-04 20:19
在外界看来,卫龙的这次公益行为不仅与行业竞争对手麻辣王子上演了一出“吴越同舟”的戏码,还对此前产品“缺斤少两”问题尝试进行品牌形象矫正。
洪水侵袭“辣条
6月底7月初,一场特大洪水席卷了“中国辣条之乡”——湖南平江,当地城区街道、居民区、工业园均出现内涝,城区水位破70年纪录。
作为贡献全国三分之一辣条产值的平江县,其境内聚集着116家辣条企业,包括麻辣王子、劲仔小鱼、旺辉等辣味休闲食品厂家。
其中,麻辣王子的工厂就在受灾区。7月2日,麻辣王子有关负责人表示,工厂受到停水、交通受阻、通信中断等方面影响,目前是停工的状态,预计至少停工5 天。此前,麻辣王子工厂正常情况单日的出货量约500万包左右,汛情影响着生产和订单的交付。
7月3日上午,#麻辣王子工厂停工#登上微博热搜榜首,麻辣王子官微发布声明称,近日,辣条发源地湖南省平江县遭遇了自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汛情,麻辣王子工厂受停水等因素影响暂时停工2日。当前随着洪水逐渐退去,应急水源到位,麻辣王子2个车间已经恢复生产,预计全部复工还需要一周时间。
麻辣王子创始人张玉东也在朋友圈表示,会争取在保障生产、生活安全的同时尽快恢复生产,让大家的正宗麻辣辣条不断货。热搜下,网友们纷纷为麻辣王子加油打气。
另外,尽管自身受到汛情的冲击,麻辣王子依然第一时间向平江捐款100万元抗洪救灾。而同处于辣条赛道的卫龙,也伸出援手。
辣条“驰援”辣条
7月3日,卫龙美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通过官微宣布,向平江县大爱平江慈善基金会捐款150万元和500箱卤蛋,愿平江同胞们早日渡过难关。网友们纷纷留言支持“卫龙老板大气”“不愧是从小吃的辣条,以后多买点”。
通过梳理发现,此次驰援平江防汛救灾的企业不在少数。其中,劲仔食品捐款100万元,鸣鸣很忙集团和盐津铺子各捐赠食品物资2000余箱,此外李佳琦公益团队也捐赠了价值超200万元的爱心物资。
可以发现,进行捐赠的企业大多为湖南食品企业,聚焦到受灾的“中国辣条之乡”,卫龙的捐款引人关注,不仅是因为其作为“辣条第一股”,一举一动都备受行业关注;更是因为辣条“驰援”辣条的背后,南北辣条之争并未因为卫龙的捐款、麻辣王子工厂停工而止歇。
就在#麻辣王子工厂停工#话题下,“你觉得哪个品牌是辣条界的扛把子”“你更喜欢吃的辣条品牌是什么”等投票用数据直白地展示着二者的竞争关系。
其中,6 4.7%的人认为卫龙是辣条界的扛把子,而3 1.6%的人认为这一头衔应该归属麻辣王子。
在辣条行业,一直存在“北卫龙、南玉峰”的竞争格局,“玉峰”就是麻辣王子的前身玉峰食品。卫龙与麻辣王子的南北之争已持续多年,竞逐辣条市场的头把交椅。
老乡牵出“南北之争”
虽然二者在行业赛道交锋激烈,但从地域角度来说,两个品牌属于“同根生”。卫龙创始人刘卫平和麻辣王子创始人张玉东同是湖南平江人。只是辣条生意的起步阶段,刘卫平选择离开家乡,去原材料面粉更充足的地方建厂;而张玉东选择留在家乡创业。离开家乡的刘卫平一路向北,最后落脚河南漯河,这也使得卫龙辣条在口味上与南方主打的麻辣产生了区别,成为主打甜辣味的第一代辣条。
此时,两个品牌的口味差异已经为日后的南北辣条之争埋下了伏笔。随后的20 07年,卫龙所在的河南制定了第一份辣条有关的地方标准,将辣条归入调味面制食品,主要参考食品添加国标中的“糕点类”“膨化食品类”的规定。
而湖南则把辣条划入挤压糕点类食品,主要参考食品添加国标中“中式糕点”的规定。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辣条行业进入野蛮生长期,甚至辣条里添加剂是否违规都因为标准的不统一无法断定。
直到2019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调味面制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告》,明确了“辣条”类食品要统一按照“方便食品(调味面制品)”生产许可类别进行管理,才让辣条产品标准的南北之争告一段落。
随后,为了撕掉之前辣条行业“脏乱差”“管理混乱”的低端食品标签,两大品牌又开始了高端化的品牌建设竞争,卫龙和麻辣王子前后分别投资上亿建立标准车间工厂,升级供应链,引进干净整洁的自动化机器生产线。
为此,麻辣王子不惜“壮士断腕”,砍掉占据自身销售额一半的“一块钱”辣条,进行品牌高端化升级。2022年底,卫龙成功上市使其成为“辣条第一股”,但“辣条一哥”的宝座还坐不安稳。财报显示,卫龙的调味面制品(辣条)收入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收入由2021年度的29.18亿元减至27.19亿元,再降至25.49亿元,两年共少卖近7万吨辣条。
而麻辣王子仍在辣条市场竞争中紧追不舍。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麻辣王子销售额为10.92亿元,尽管与卫龙存在差距,但在麻辣味辣条中,麻辣王子市场份额占比高达57.9%,销量全国第一。
克数少半卫龙“喂了龙”
卫龙的此次捐款,让消费者看到了除商业角逐之外,一个更立体、更具社会责任感的品牌形象。此举不仅加深了消费者对卫龙品牌的正面认知,也为企业间良性竞争树立了典范,诠释着卫龙作为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共赢”的理念。
值得注意的是,在卫龙捐款的官微下方,评论并非一边倒的赞扬,仍有网友在询问“克数改了吗”,这正是卫龙最近的一次负面舆情。2024年5月,有消费者反映,将外包装标注重15克的卫龙魔芋爽带包装进行称重,实际重量仅有8.9克。他在联系厂商寻求解决办法时,却被质疑是职业打假人。在沟通中,客服反问该消费者“你不是普通消费者吧?”
关于卫龙“缺斤短两”话题在社交平台不断发酵。5月23日,卫龙通过官方抖音账号发布致消费者公告。公告显示,针对近日消费者反馈的15克魔芋爽存在克重不足的情况,表示诚挚的歉意。卫龙表示,已经与相关消费者积极取得联系并依照相关规定妥善解决,同时在内部立即展开了产品生产、品质检测等自查工作。
随后,卫龙发布《致消费者书》再次致歉。卫龙称,针对产品净含量不足,卫龙已配合漯河市市场监管局进行产品净含量抽检,待报告生成后会进行公示。
针对客服与消费者初步沟通过程中的不当言论,卫龙已在内部展开工作检讨。不过,一天两次道歉并未获得网友的原谅。仍有不少网友表示“本来就没多少,还少了一半,知名品牌连基本分量都满足不了”“这么贵还缺斤少两,卫龙已经不是原来的卫龙了”等。
补偿式公关效果存疑
卫龙此次借助“中国辣条之乡”与自己的关联热度进行捐款,无疑是对此前负面舆情的一种“补偿机制”,用于修复此前消费者因为“缺斤短两”问题对自身品牌产生的负面认识。
不过,有专家指出企业应避免此类“赎罪式公益行为”,即试图通过公益行为来弥补严重的不当行为。如果企业存在根本性的问题,单纯的捐款或公益活动不能解决,还需要对问题本身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即企业在践行社会责任领域,并非“一捐遮百丑”。
诚然,卫龙的善举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展现了企业在面对灾难时的团结与善意。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长久的信任关系,不能仅靠一次次的“慷慨行为”。
若卫龙在过去被消费者质疑的诸如产品分量不足、定价偏高等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那么公益性的捐助对挽回品牌形象可能收效甚微。
毕竟,消费者期待的不仅是一个在关键时刻会挺身而出的企业,更需要其能在日常经营中坚守诚信、公平交易。
专业人士认为,中国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已经从简单的捐款进化到更多地利用自身资源和影响力。这意味着企业正在探索更深入、更创新的方式来履行社会责任,而不仅仅是通过财务捐赠。
因此,要让这份善意转化为长远的口碑与市场地位,卫龙更需在产品品质、价格公正等方面下足功夫,方能实现从一时之誉到恒久人心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