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大力度金融支持
- 来源:支点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新质生产力,金融,支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1-01 16:35
连平(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处于一个新时代的新起点,宏观经济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过去的高增长正在走向高质量发展。政府正在积极投资“8大战略新兴产业、9大未来产业”,大力提升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观察下一个阶段中国宏观经济走向和增长逻辑的新窗口,是理解政府政策立场和改革方向的新路径,是分析市场预期与投资机会的新维度。
所以,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新质生产力,只有理解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意义、实现路径等,才能理解下一个阶段中国经济的走向。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
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智力资源等对生产方式、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的全面提升,具有技术创新导向,是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的重要标志。简言之,新质生产力是一种集“创新+质优”于一体的先进生产力。
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劳动者水准提升,劳动资料升级,劳动对象范围扩大。
新质生产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新技术为支撑。呈现多点突破、高度复杂和深度交叉融合的发展态势。基础设施成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基础设施。
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即以数字形式为存储和流动的数据要素。由于具有低成本、强渗透性和高融合性等特点,数据要素可以推动生产资料、生产方式、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方式等不断优化升级,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创新发展。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即从科技创新中寻找新方式和新途径,加快实现高科技自立自强将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以高新技术深化应用为主攻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将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新质生产力的构成与发展方向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一起构成新制造业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都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知识密集度高,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和空间大。
与传统产业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产业辐射面广等特点,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体力量。根据“十四五规划”和“二十大报告”,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新兴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等领域。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3%。2025年,这一比重有望超过17%。
未来产业则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其涉及范围更广、成长不确定性更大,培育周期也更长。未来产业拥有四个“新”特点——即依托新科技、引领新需求、创造新动力和拓展新空间。
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的主要构成和技术路线。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当前,要充分发挥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巨大和拥有集全国之力办大事体制等优势,多管齐下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及其完善体系,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动能。科技创新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和核心动力。关键技术领域持续形成突破,以量变到质变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持续性科技创新基础上形成重大关键性技术领域突破是新质生产力的基础。
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在生产力的三要素中,劳动力是首要要素和重要资源,是组织生产过程的主体力量。深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催生数字化的新生态。数字化作为新劳动和生产资料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不断增强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的承载主体是企业,企业是将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石。
打造全球性的开放创新生态,持续吸收国际科技创新的养分。实践表明,高水平对外开放对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加快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完善的全产业链循环保障和内需扩容保障。
引更多金融活水润泽科创发展
为有效支持科技创新,进而推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当下应刻不容缓地促进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和上市融资等直接融资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在有效保障投资者利益的基础上,大力恢复股市的融资功能,尤其是针对科创型中小民企的融资功能,以此来带动风投行业的发展,
科技金融是通过金融创新,提供服务于科技创新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和金融机制。科技金融以创新的产品,服务和机制,为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科技金融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科技金融广义的理解是整体金融业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体系,狭义的理解是指银行业。近年来科技型企业贷款保持较快增长。2023年,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34%;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9%;“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8.6%。银行业在支持科创方面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疏通堵点提升科技金融质效
随着科技创新活动越来越复杂、技术迭代周期越来越短、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让科技金融更好支持科技创新活动,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科技金融存在产品针对性不强、覆盖面不广、风险评估和防范能力不强、服务体系不健全和直接融资渠道不畅等堵点。科技型企业研发风险高、投入大、周期长,发展各阶段的风险特征也不尽相同,传统的信贷保险产品难以满足其需求。
未来应进一步推动银行保险机构结合科技型企业发展规律和特点先行先试,研发专属金融产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着力补齐短板,构建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在落实推进层面,金融机构要增强对科技型企业的风险评估能力。
未来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好地为科技创新和科技型企业服务,建议如下: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科技企业的评价体系。注重对科创能力、成果转化潜力等进行有效评价,为金融支持提供精准的依据和指引。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获取更多科技型企业信用数据和其他可代替数据,推动金融机构建立专业的科技企业信用评价模型,为企业评价提供有效的量化创新基础。充分运用创新技术赋能,加大对科技型企业风险识别和监测力度,提高风险防控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建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更好地评估投资风险。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担体系,积极探索政府对创业企业增信和风险补偿机制。
为加大银行业对科创的支持,央行今年推出5000亿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大致可拉动银行配套信贷5000亿左右。目前已选了首批7000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向银行推送,未来会组织对32万家科技型企业评估后会继续实施,甚至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