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交流与合作,中欧经贸发展新动力
- 来源:今日中国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科技,交流,合作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1-01 16:48
文| 本刊记者 周 琳
2024年9月4日晚,北京拉斐特城堡酒庄内乐声悠扬。奥地利格拉茨大学交响乐团正在演奏中国经典曲目《庆丰收》。中西文化的碰撞交流,增进了中奥两国人民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刚刚卸任的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科技参赞雷风云与奥地利格拉茨大学校长彼得·理德勒双手紧握,两位老友在北京重逢,感到格外激动和亲切。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雷风云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2019年9月他远赴奥地利维也纳,任职中国驻奥地利使馆科技参赞4年整,在中奥友好战略伙伴关系的引领下,务实推进科技创新合作、人才智力交流。其间,雷风云结识了一批知华友华、真诚合作的奥地利专家朋友。他们与中国专业人士一道,共同促成了两国在科技、教育、人才领域的一系列务实合作。
深化中医药合作,造福中奥两国人民
奥地利格拉茨大学拥有400多年的历史,是欧洲著名的老牌学府。在那里,雷风云有一位老朋友—格拉茨大学药物科学研究所所长、中药研究中心主任鲍儒德,也是2020年中国政府友谊奖的获得者。
“儒德”的中文意思是“儒雅的品德”,这正是鲍儒德毕生所追求的。他热爱中医药文化,对中国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感情,希望以一个西方科学家的视角阐释中药的有效性并向世界传播。他坚信,“中医药可以为建设一个更加健康的世界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和奥地利的中医药交流由来已久,堪称是两国最成功且最具示范意义的合作领域之一。”雷风云指出,规范化的中医药临床研究和完善的中医药产品标准,是让全球接受中医药的基础。作为欧洲药典委员会中医药工作组主席,鲍儒德深耕中医药质量评价领域,并及时分享科研成果。目前,他已成功将80余种单味中药纳入欧盟药典。
鲍儒德常年往返于中奥两国,促进中奥青年科研人员的交流,曾将240余名奥地利药学院的学生带到中国,了解中医药及中国文化。他的实验室也接收了来自中国的上百名科研人员及学生,培养了一批国际化的中医药人才,积极传播中医药文化。在他的组织协调下,奥地利10余所大学药学、针灸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联合起来,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开展长期稳定的合作,共同举办多次“中奥中医药研讨会”。
雷风云到任不久,全球新冠疫情暴发。他回忆说,2020年5月,在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的支持下,中国中医科学院与格拉茨大学成功举行了“中奥关于中医药抗击新冠病毒肺炎专题视频研讨会”。鲍儒德指出,“中医药在人类历史上为应对突发重大传染疾病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新冠疫情持续蔓延的形势下,建立中奥抗疫中医药合作研究项目机制十分必要。”
2020年9月,中国中医科学院与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共同建设的“中国-奥地利中医药防治重大感染性疾病‘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正式获得中国科技部批准,这是中医药领域首个国家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鲍儒德担任该联合实验室的奥方首席专家。他希望中奥双方围绕疫病治疗新的有效物质发现、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中药复方药效机制、临床评价研究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积极提高两国采用中医药应对突发重大感染性疾病的能力。
习近平主席多次会见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并与他们亲切座谈,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勉励他们积极参与中国的建设发展、推进国际科技合作。雷风云表示,“正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宽广胸怀,帮助我们最终打赢了人类社会抗击新冠疫情的世纪之战,也将为我们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世界工程技术领域的未来在中国”
2023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同济大学特聘教授赫伯特·芒是雷风云在奥地利工作期间结识并非常尊重的一位科学家。他是国际知名结构工程和计算力学专家,曾任维也纳技术大学副校长、奥地利科学院院长等职。
雷风云回忆说,2020年1月,赫伯特·芒荣获“2019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他陪同这位奥地利友人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典礼。赫伯特·芒与中国结缘, 可以追溯到43年前。
1981年,赫伯特·芒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特派专家的身份来华工作。在中国郑州机械研究所,他被当时艰苦工作条件下中国科技人员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决定扎下根来开展长期合作。
2021年恰逢中奥建交50周年,同时也是赫伯特·芒与中国研究机构合作40周年。雷风云回忆称,2021年9月,由同济大学和维也纳技术大学等机构联合举办的线上“土木工程科学中的交叉学科研究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与会嘉宾回顾了两所大学自2004年以来的合作历程,以及中奥两国的合作交流。其中,2007年在赫伯特·芒的直接推动下,同济大学与奥地利欧亚太平洋学术协会合作共建“中奥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中心”,在同济大学正式成立落地。借助这一中奥合作研究平台,两国科学家学术往来频繁,合作不断深化,合作伙伴拓展至德国、英国、意大利、瑞士等国。
40多年来,赫伯特·芒积极致力于推动中奥双边及国际多边科技合作,曾多次代表奥地利科学院与中国科学院等签署科研合作备忘录,大力推动了“中奥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中心”和“地震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的建立。他还参与了多项重大合作课题,比如为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出谋划策,成功解决了大桥隧道结构抗震的关键技术难题。
在赫伯特·芒的推动下,同济大学和维也纳技术大学联合培养了土木工程领域20余名研究生、博士后以及青年教师,联合发表国际高水平论文50余篇,共同承担中奥国际合作重大项目3项。两校合作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研究成果为上海长江隧桥、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2021年,双方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的支持。
“与中国在土木工程领域合作40年来,最重要的合作成就是双方联手为两国学术界和工业界培养了一批前途无量的青年人才。”赫伯特·芒表示, 随着青藏铁路、南水北调、港珠澳大桥等世纪工程的实施,中国在工程技术领域开始走在世界前列,世界工程技术领域的未来在中国,希望在中国的年轻人身上。
“隐形冠军”携手“专精特新”
谈到中奥两国科技交流推动下的经贸合作,雷风云说,2018年,中国与奥地利正式建立中奥友好战略伙伴关系,为两国带来了发展新机遇。当年4月,奥地利总统范德贝伦和总理库尔茨带领外交、环境、经济和基础设施部门的多位部长访华,同行的还有奥地利商会主席、多家知名企业和“隐形冠军”。
随行的艾斯特制冷与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和多贝玛亚索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多贝玛亚”)是入驻中国市场的行业翘楚。其中,多贝玛亚正是北京2022冬奥会的索道供应商,为中国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提供了9条索道设备。自1952年成为奥运赛事的合作伙伴起,该公司为历届冬季、夏季以及青年奥运会提供专业的索道服务。
雷风云表示,从习近平主席提出“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中国冰雪产业迎来高速发展时期。冰雪产业强国奥地利捕捉到了这个巨大商机。
作为全球索道市场领导者,多贝玛亚成立于1893年,目前已在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架设1.5万余条索道。1993年,多贝玛亚在中国建成了第一条索道,截至目前,为中国景区、滑雪场建成或正在建设超过140条索道,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超过60%。
“隐形冠军”企业也是奥地利的一大特色。雷风云介绍说,这个概念是德国著名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在1990年首次提出的,指那些在公众眼中默默无闻的中小企业。他们拥有一大批训练有素的专家,具备快速的执行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不断深挖各自所在细分市场,借助全球化实现商业成功,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在所在行业影响力巨大,被称为“隐形冠军”。
近年来,随着中奥各领域友好关系稳步发展,一些奥地利“隐形冠军”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并逐渐形成合作共赢的态势。“现在中国的创新速度非常快,要接触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就要来中国。很多奥地利公司从中国创新环境中受益,更多技术型公司愿意来中国市场发展。”雷风云说。
他指出,“专精特新”已成为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它是指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特征。中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同样深耕细分市场、创新实力较强、配套能力突出,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节点。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截至目前,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已达1.2万余家。
2022年11月,由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德国联邦中小企业联合会和奥地利国际职业教育促进协会联合主办的“2022中欧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论坛上, 雷风云与来自中国、德国、奥地利等9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中小企业代表围绕“数字化”与“国际合作”两个主题进行探讨,共同寻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际合作、互利共赢、可持续发展之路。
他表示,“未来,奥地利的‘隐形冠军’与中国的专精特新企业可以相互学习借鉴,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也将为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同时有助于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关键节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