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中国与世界携手同行

  • 来源:今日中国
  • 关键字:知识产权,保护,中国
  • 发布时间:2024-11-01 16:53

  文| 本刊记者 张 辉

  2024年9月12日,清华大学法学院迎来了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作为清华海外名师讲堂特约嘉宾,邓鸿森作了题为“前沿科技时代知识产权的力量”的演讲。也是在这一天,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与清华大学“知识产权与创新政策”联合硕士项目迎来了第一批学生。

  邓鸿森表示,如今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促进全球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工具。中国已经成为工业产权申请方面的领先者。

  习近平主席曾经指出,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当前国家正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急需大批高层次的知识产权人才。”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周光权介绍说。目前,中国已经建立起相对比较完善的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清华大学法学院已设立知识产权法学硕士项目和博士项目。为了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清华大学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2023年11月联合签署协议,在清华大学法学院新设“知识产权与创新政策”联合硕士项目。

  “这是一个全英文教学的项目,面向全球招生,旨在培养具备全球视野、中国情怀的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周光权说,这个项目将汇集来自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中外知名大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跨国公司、律师事务所的一流师资,为中国和世界培养优秀的国际化知识产权人才。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快速完善

  截至2023年底,中国发明专利有效量499.06万件;有效注册商标量4614.64万件。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二〇二三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2023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提高到82.04分,再创历史新高。同时,中国坚持对内外资企业知识产权同等保护,截至2024年6月,国外在华有效发明专利和有效商标注册量分别达到91.9万件和213.5万件,保持稳定增长。

  清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主任崔国斌说,“整体上,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已经走在国际前列,专利申请量、商标注册量等都已排名第一。在一些科技创新领域,比如风电、太阳能、电动汽车、特高压输变电以及人工智能等,我们国家也取得了很大突破。”他表示,国际上很多人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及政府激励创新政策在国家科技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非常感兴趣,并想有所借鉴。

  在中国科技不断取得新突破的背景下,“知识产权与创新政策”联合硕士培养项目对很多国际学生具有很大吸引力。崔国斌指出,欧美等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比较完善,但在政府推动创新发挥的作用方面,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立法,至今已形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27家知识产权法庭、4个知识产权法院、70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2023年全国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4万余件。

  崔国斌认为,国内外两个方面的因素推动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迅速建立和完善。“改革开放后外资涌入,需要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来维持市场竞争秩序,客观推动了相关制度的建立。如今,随着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国内创新型企业迅速崛起,他们对创新保护的需求越来越强,也在推动相关制度的完善。”他进一步指出,在提升整个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方面,“政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比如激励企业进行创新,申请专利,不断提升商标或者版权保护意识。”

  “除了国家的教育和宣传外,鲜活的司法个案以及严格的执法和较大的违法成本,都有助于提高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崔国斌说。2023年,全国法院在319件案件中适用惩罚性赔偿, 同比增长117%,判赔金额1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倍。其中,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在8起案件中适用惩罚性赔偿,切实体现了对重点领域、新兴产业和关键核心技术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力度,促进国家重点产业发展,大力保护科技创新的司法导向。

  2024年6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发布吉利诉威马21亿元天价索赔知识产权纠纷案终审判决书,判令威马方面立即停止披露、使用、允许他人使用吉利方面的涉案新能源汽车底盘应用技术,以及其中的12套汽车底盘零部件图纸及数模技术秘密,并赔偿吉利方面经济损失约6.4亿余元。截至目前,这成为国内判赔金额最高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

  创新驱动发展

  该项目名为“知识产权与创新政策”,因此创新政策是这一硕士项目的另一重点。“我们希望学生不仅了解知识产权制度是怎么运行的,同时也知道配套的创新体系是如何运作的。这背后有一系列政府出台的政策,比如怎么推广先进技术等。”崔国斌举例,在一些基础科研领域,中国与美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部分前沿技术发明速度没那么快。“但是,如果我们能建立一套体制,做好后面的技术扩散,让知识快速有效商业化,则会产生巨大的竞争力。”

  很多时候,光靠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本身不足以起到激励创新的作用,这就需要国家的产业政策,通过税收补贴等机制,来鼓励企业发展技术。“中国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很多西方国家十分感兴趣。因此,该项目也给国际学生一个了解中国产业政策运行机制的机会。”崔国斌说。

  在没有明朗的市场成功预期或市场规模还比较小的情况下,中小企业通常很难吸引到足够的投资。崔国斌认为,这时如果政府愿意承担风险,比如为相关企业提供办公条件或者税收减免优惠,甚至谋划产业集群,把上下游产业通过政策聚集到一起,让企业间互动,会产生较快的市场化效果。比如安徽合肥通过政府投资的形式,形成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集群和集成电路全产业链。

  “我们特别强调学生对整个创新体系的了解。比如有一门课程是创新经济学与政策,这实际上是一个跨学科课程,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社会组织创新活动相关的经济学知识,还要介绍政府的相关产业政策对于创新的推动,让学生从更宏观的视角,即从宏观经济学和国家治理的宏观背景下看制度运作,而不仅限于具体法律或经济运行等微观层面。”崔国斌说。

  该项目还有一些比较前沿的课程,比如数据跟AI治理。“数据会涉及到个人隐私、国家安全等问题,课程中会探讨在数据和AI使用中如何治理与合规。我们会同支持微软AI团队的律师合作,既保证课程的实务性和前沿性,也能照顾到一些理论问题。”崔国斌说。

  国际视野与全球胜任力

  “知识产权与创新政策”项目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使他们将来能够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整个课程比较重视学生对相关领域的一些核心问题深层次的认识,而不是单单培养某一方面的实务技能。培养学生深层的思考能力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触觉是十分必要的。”崔国斌说。

  在该项目中,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也发挥了国际组织的作用,利用其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帮助项目进行课程建设。“他们会帮助我们邀请世界资深专家一道建设课程,每年还会资助一些全球知名学者来清华大学授课。此外,还会给学生提供奖学金和实习机会,这对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激励。”崔国斌表示,该项目的目标是打造世界知识产权领域人才培养的标杆,为各国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培养未来的领导者。因此,这一项目的师资是来自全球的,包括来自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美国高校的老师,以及来自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学者。2024年该项目的外籍授课老师中就包括哈佛大学法学院知名教授WilliamFisher。

  “我们希望借此项目建设一个国际化的开放教学平台,汇集世界顶级的知识产权方面的学者,除了对课程进行支持,也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学术讨论和交流。”项目秘书长洪燕表示。

  清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方面的国际交流一直比较活跃,目前已跟牛津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共建论坛,由三所学校每年轮流组织,同时还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合作多年。在欧洲,清华大学法学院与欧洲顶级的知识产权智库—位于德国的马普研究所持续交流合作,包括互相参加会议、组织活动、学者交流开办讲座等。

  在这样一个世界顶级的知识产权交流平台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与清华大学“知识产权与创新政策”联合硕士项目希望能把全球范围内最优秀的有志于知识产权研究的中青年学者吸引过来。“我们希望培养具备全球视野、人文关怀和跨学科背景的高端知识产权人才,推动全球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政策的进步。”周光权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