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光輝╱圖文
九月初,哈密夜裡下了一場雨;白天起來,天山上覆蓋了新雪,氣温降到17、8度,很涼爽。一望無垠的土地上,小麥、土豆、棉花、向日葵……大型收割機正在忙碌,一派豐收景象。巴里坤草原開始泛黃,天山北麓的哈薩克牧民趕着牛羊轉往秋牧場。今年最後一茬哈密瓜下來了,熟透的葡萄、蘋果、石榴、紅棗、辣椒進入採摘的尾聲。汽車穿過一片還未枯黃的胡楊林,我們來到伊吾縣北的荒蕪戈壁,遠遠看到一根擎天柱般的高塔,四周佈滿了五邊形的反光鏡,像是科幻電影中的一幕,非常震撼。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一直以煤炭為主要能源,尤其煤電佔據比例很大。隨着全球氣候變化加劇和國際環保組織的日益重視,傳統煤炭發電面臨愈來愈大的壓力。最近20年,風電、光伏在我國井噴式發展,熔鹽熱能引入國內的時間還不長,2016年國家首批20個項目,實際開建7個,其中4個為熔鹽塔式電站,伊吾是新疆唯一一個示範項目。
走進光熱電站,14,500塊鏡子圍繞220米高的中央塔,每當太陽升起,這些鏡子如向日葵般逐日聚光,稱之為定日鏡。定日鏡把陽光反射到塔上的吸熱器聚集能量,傳導給熔鹽。熔鹽是硝酸鈉與硫酸鉀的混合物,由固態加熱至200多度變成液態,用泵送進低温熔鹽罐;白天運行時再用泵輸送至塔上,加熱到560度左右,一部分鹽液與水交換產生高温高壓的水蒸氣,推動渦輪發電;另一部分鹽液作為熱能儲存到熱熔鹽罐,留到晚上發電。
哈密全年日照3,380小時,是全國光熱條件最好的地區之一。但這裡是風區,一旦大風超過6級,設備自動關閉,14,500塊定日鏡只能「躺平」。大風揚起戈壁沙塵落到鏡面上,給清理帶來不少麻煩。工作人員從定日鏡邊緣走到塔底1.2公里,每天除了巡檢、排查、檢修之外,為確保鏡面反射率,還配備了5輛清洗車,平均2週清潔1次鏡面。眼前這座50兆瓦的光熱電站,光熱轉化效率是普通光伏的2至3倍,年供電量約1.9億千瓦時,可以滿足24萬人一年的生活用電,解決哈密三分之一人口的用電需求;同時每年節約6萬多噸標準煤,減少2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新疆發展新能源的條件很好,但是風能、光伏都面臨間歇性問題。當沒有風時或者太陽落山後,風機和硅片就無法生產電能。而熔鹽不同,太陽落山後,廠內1,600多噸熔鹽白天儲存的熱能會繼續產生蒸汽帶動渦輪機,實現24小時不間斷發電。
2017年,中國能建集團投資16.4億在伊吾建造熔鹽熱能電站,2022年併網發電,每度電賣給國家電網0.25元,國家每度補貼0.90元。從商業層面來說,要收回成本,做到盈利,並非容易。不得不說,央企在推動國家綠電發展上體現出了社會責任與擔當精神。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