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烹油年正浓
- 来源:美食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油脂,油温,记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1-17 15:52
文/ 肖瑀瑶
对我而言,那些关于过年的鲜活记忆,是从弥漫着腾腾热气的厨房开始的。南方小年一过,厨房里便支起了油锅,随着油温的升高,油脂翻滚跳跃,发出“滋滋”的声响,似是在欢快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开油锅是孩提时的我最期待的春节环节之一。豆腐丸子、藕盒、熏鱼、鸡翅……不论是什么,在油锅里走一遭,便绽放出诱人的香气与金黄的色泽。那时所用的油,多是菜籽油。齐云山下画里南坑村有一片葫芦八卦花田,那里生长着成片的油菜。时至油菜籽丰收的季节,这片土地便会与徽州古老的木榨油坊共建一幅奇景。油坊内,榨油师傅们的粗犷呐喊与低沉有力的锤击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空气之中,这是传承百年的木龙榨工艺独有的旋律。
徽州已有百年历史的木龙榨,沿袭千年前撞榨取油土法,榨取原味原香的木榨菜籽油,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早在北魏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便已留下压榨取油的相关记载,成为这一古老技艺的早期文献印记。至唐代,时光回溯到1300 年前,木榨油荣升为朝廷贡品,有史料记载为证,足见其品质之卓越珍贵。北宋时期,大型楔式木榨应运而生,这在当时无疑是工艺领域的先锋代表,彰显着先辈们卓越的创造力和精湛技艺,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潮流,推动了榨油技术的革新与进步。此后,元代的《王祯农书》、明代的《天工开物》以及《农政全书》等重要典籍中,皆详细记载了榨油机的构造和榨油的具体方法,这些文献犹如一部部时光相机,定格了木榨油工艺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风貌,为后世之人研究这一古老技艺提供了翔实而珍贵的资料线索。直至1959 年,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阶段,全国范围内尚有15 万台木榨机在运转,其产出的油脂占据全国产量的四成之多,在当时的油脂生产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保障民生、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时光流转至20 世纪60 年代中期,机械榨油技术的横空出世,凭借高效、便捷的优势迅速席卷市场,古老的木制榨油设备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光,无奈地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隐没于岁月的长河之中。
但好在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非遗保护的意识深入人心,木榨油工艺迎来了新的转机。随着《舌尖上的中国2》的热播,在这股文化热潮的推动下,当地的手工榨油坊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曾经寂静的油坊如今热闹非凡,盛榨堂便是其中翘楚。
木榨油的制作过程繁复,每道工序都要求技艺精熟。传统的木榨过程,堪称一场人与自然力量的激烈较量,是人类的坚韧血肉与质朴草木之间的精彩对弈。重达百公斤的沉重撞锤,在经验丰富的师傅们声嘶力竭的吆喝声中,一次次高高扬起,继而以雷霆万钧之势迅猛落下,精准而有力地撞击在坚实的木楔子上。随着撞击的持续进行,木楔子缓缓深入,榨膛中的坯饼承受着越来越强大的挤压力量,金黄的油丝开始从油床的细微缝隙中艰难渗出。在此过程中,师傅们凭借着多年练就的敏锐直觉和丰富经验,时刻关注着榨油的进度,精准地把握时机添加木楔,巧妙地调控着挤压的力度、方向和节奏,通过这种纯物理的反复作用,竭力将籽饼中的每一滴油脂都充分压榨出来。油坊内撞击声震耳欲聋,师傅们的呐喊声激昂高亢,两者交织呼应,此起彼伏,构成了一幅充满原始力量与激情的震撼画面。
金黄色的油丝从油床里开始缓缓滴落,诱人的醇香从工坊的深处弥漫数里之外。最后出油经无菌漏槽,流入无菌容器,汇集沉淀。古法手工木榨油步骤看似繁琐、效率低,所出之油却环保健康。人工古法生产、纯物理压榨的盛榨堂木榨油醇厚、浓香、清透,细闻有淡淡的清香,不像机榨油那样味道偏重、颜色发黑,低芥酸、低硫苷,木榨油极大限度保留了油料中多种氨基酸的营养成分。
盛榨堂木榨油带着土地的质朴气息和匠人的诚挚心意,被小心地收集、封装,而后踏上旅程,出现在千家万户的厨房里,成为烹饪美味佳肴的点睛之笔。一家人围坐在温暖的厨房,看着锅中的美食逐渐成形,闻着空气中弥漫的香气,欢声笑语中,年的味道愈发浓郁醇厚。
愈靠近春节,另一种油的存在感就变得越发强烈,那便是猪油。年夜饭桌上总有些菜是不变的,譬如全家福砂锅,譬如八宝饭。全家福砂锅是一道极具年味儿的大菜,蛋饺在其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食材,寓意着招财进宝。因此做蛋饺是母亲过年前的固定项目之一。拿一把精巧的长柄汤勺,在灶火上一转,让勺面均匀受热后,再用一块肥嫩的猪板油在勺内轻轻擦拭一圈,瞬间,勺面便被一层薄薄的猪油所覆盖。
舀起一小勺蛋液,缓缓倒入勺中,手腕微微一旋,蛋液便沿着勺壁轻盈地流淌下去,均匀地铺展开来,形成一张薄如蝉翼的蛋皮。随后,迅速夹起一小撮早已调好味的鲜嫩肉馅,放在蛋皮的一侧,手指灵动地一翻一折,再用筷子一夹,一个小巧玲珑、形似金元宝的蛋饺便在母亲的手中诞生了。
如果说北方年夜饭必吃饺子,那么江南人的年夜饭桌上,八宝饭无疑是璀璨的明星。精选的糯米颗颗圆润饱满,原本就软糯的糯米,在猪油的温柔“抚摸”下,口感愈加醇厚,香气愈发浓郁。丰富多元的馅料,在猪油的调和下,相互交织。甜蜜细腻的豆沙,如丝般滑过味蕾;香脆可口的果仁,在齿间欢快地跳跃,“嘎吱”作响;果脯或酸甜爽口或软糯香甜。就连我最讨厌的青红丝都顺眼起来。
油脂在年夜饭的烹饪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厨房里的烟火气,锅中热烈的油花,都是对新年富足、繁荣的热烈庆祝。每一道用精心制作的油烹制出的菜肴,都饱含着家的温暖、传统的传承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浓浓的年味儿,如同珍贵的油脂香气,萦绕在每一个家庭,岁岁年年不消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