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赫,别再负重前行
- 来源:电子竞技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主题,讨论,钥匙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2-16 11:50
文 Protoss
闭上眼睛,想象你正要走进一片森林。抬头望去,森林是什么样子的?你低头看见手中握有一把钥匙。钥匙是什么样子的?你会拿它做什么?接着,你走了进去,都看到了什么?试着把你想到的都记下来,然后回到今天讨论的主题。
“那次之后,这是第一次见面吧。”
“几年前的世界赛我们一起接受过采访。”
2020 年,在一档由T1 和三星联手打造的节目里,Faker 和Ryu 又相遇了。最终,随着Ryu 笑着喊出:“I killed him.” 他终于摆脱了2014 年起缠绕着自己的梦魇。
在2017 年的鸟巢,当Ambition 捧起冠军奖杯时,我想也有类似的感受。
一直以来,Faker 都是其他人的梦魇,可能不只是他,所有的观众也没想过,有一天他会遇到自己的梦魇。
8 月3 日T1 与GEN 的比赛结束后,一名身在现场的粉丝拍下了Faker 情绪失控,以头连续撞墙的视频。面对已经输了十次的GEN,这位T1 的灵魂人物最终出乎预料,又意料之中地崩溃了。其实这种心态上的崩溃在首局比赛里就能被清晰看见。
34 分钟之前,Faker 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操作上的劣势,T1 也取得了明显的优势。
34 分钟,中路爆发团战。Faker 操刀飞机出现了本场比赛的第一个操作失误,完成追击后的他在GEN 的F4处想要飞过墙收割,却撞到了墙上。这不是操作失误,很明显是急于求胜下的心态波动。
37 分钟,团战在小龙坑处爆发,Faker 牵制了足够多的火力与技能,并贡献了一定的输出。持续了几分钟的团战里,Faker 的表现不说惊艳,但操作一直在线。结合后面的表现看,他强行控制住了处在失控边缘的心态。
41 分钟,在GEN 上路二塔处集结的T1 被包围,撤退过程里,Faker 沿着奥恩大招的技能路径使用了W,随后被击杀。比赛走势迎来转折点。
44 分钟,最后一次决定性的团战在中路爆发。TP 落地的Faker 或许急于加入团战,率先用掉W,结果直接被秒。至此,T1 葬送好局。
之所以抽出这四个时间点,除了有代表性外,还因为它们连成了一条非常能被理解的经历曲线:面对一直以来想达成的目标,你付出了努力,但接近的过程里总遭遇未知的挑战。好不容易迈出了实质性向前的一步,却因求胜若渴不得以退后半步。你调整心态,继续向前,却在长时间的拉锯后,无法避免地在关键节点失误,最终败给了所谓的命运。
站在这个角度看,一名运动员经历一场场比赛恰如一个平凡的个体在加速的状态下经历由一个个不连贯的瞬间构成的一生。难怪一位作家说他在看田径比赛的时候,会凭空生出一股仪式感。这个过程重复地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只不过是在正常的时间尺度下。也因为在正常的时间尺度下,如果不是连续地遭遇不幸,总有调整的余地。在Faker 身上,这个过程被加速了,被外界的关注与评论、贯穿全年的紧密赛程、无时无刻来自身体的关于老化的提醒、那些年轻选手一日千里的成长速度,一起推着加速了。加速就意味着剧烈,意味着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恼加倍。
但过往的岁月里,我们很难见到Faker 的情绪失控。面对赛区的剧变、版本的变更、年龄的增长、打法的转变……一直以来,他都在以己身直面挑战。开始,或许是迫不得已,后面,已成习惯。
他的职业生涯不是一帆风顺。2014 年,刚刚带着LCK 赛区登顶的他就无缘全球总决赛;2015 年MSI,如日中天的SKT 被EDG 亲手终结了BO5 的不败神话;2017 年,在鸟巢,他被领着一群失意者的Ambition 亲手复仇;2019 年全球总决赛,他习惯性地选出刺客,却在击杀失败后,颤抖着双手接受被G2 淘汰的结果……这些都没能击败他,反而铸就了那个似乎无所不能的Faker。但或许当GEN 成为他的梦魇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终究不是万能的,更何况是现在的自己。一个人如果坚信更好的自己在未来无疑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当遇到那个更好的自己时,无疑是一件悲伤的事。因为暗示着一切就到这里了。
在社交媒体上,有人提到外网对Faker 的评价,大意是他是一个坚韧的人,他不仅要求自己表现好,还需要领导队伍,既要做压舱石,也要做救世主。他不被允许表现不好,11 年来都是如此,这难道不是一种折磨?
从表现看,这也是Faker 对自己的要求。很遗憾,Faker 做不到,也没有人能做到。但可悲的是,他似乎在逼自己做到。就像我们。俱乐部、LCK 赛场、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的舞台,Faker 被固定在这个路径上一如我们被写字楼、家、健身房和购物中心包围。冠军只有一个,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转瞬即逝,所以两边都是崇尚“功绩”的社会,也都是争夺“稀缺资源”的社会。所以无论是对Faker 以头撞墙的共情,还是嘲讽,本质上都是相似情绪的投射。
他不明白他在奢求一个无法达成的目标么?我想他知道。
他不知道面对GEN 的失败需要整支队伍一起承担吗?我想他知道。
他不知道他扮演的角色越多,他能留给选手这个身份的精力就越少么?我想他知道。
我想,他甚至连Oner 在小龙坑的失误都归结到了自己身上。主动或被动,他习惯了承受过多的责任。只因为他是Faker,是T1 的基石,是LCK 的标志,是英雄联盟项目的GOAT,是全球总决赛上被无数后起之秀围攻始终未曾倒下的传奇。四次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冠军、LCK 赛区夺冠次数纪录保持者、英雄联盟项目无可争议的GOAT……积累的荣誉越多,越想维护它们,他的底线就越高。
底线越高,他就越像我们,因为一碰就碎,脆弱得似乎超出想象。的确,李相赫每闯过一次挑战就会有普通人穷其一生也难以获得的财富和名誉。但另一方面,在场边以头撞墙的他、那些提前离开全球总决赛舞台的选手们、半夜里喝得烂醉嚎啕大哭的我们,其实是一样的,都是被一个强大的、看似具有传统的、理性运转的体系宣判,淘汰。为了不被淘汰,Faker 不得不成为一个完人,就像我们,不揽过更多就无法抓住生活里微弱的确定性。请记住,这不是为了触碰上限,仅仅是为了守住底线,不被淘汰而已。
就像Faker 想为十败GEN 寻找一个答案,我们也都受困于各自的难题,想寻找一个答案。让我们回到开头提到的游戏上。
那个游戏叫“林中漫步”。
你站在森林前,代表你对未知的预判。
你沿途看到的一切,代表你对人生的期待。
你用手中的钥匙做些什么,代表你终极的理想。
或清晰,或模糊,每个人都会有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
我们寻找答案,答案也在寻找我们。幸运的是,总能遇到。不幸的是,遇到了也没什么用。就像那个著名的思想实验一样:如果你能带着完整的前世记忆再活一次,你能活出完美的人生吗?第三次呢?第五次呢?第十次依然失败了呢?
最终,Faker 实际上成了所有喜欢他或讨厌他的人的缩影,不得以,在外人和自己面前,负重前行,直至脱力。
或许最终一切正如莫泊桑所说:生活不会如想象般那么好,也不会如想象般那么糟。我们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我们的想象。所以,我希望看到李相赫走出心魔,因为我做不到。但如果可能的话,请别再负重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