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共张掖市委副书记、市长叶尔波力·孜汗
我们坚持用改革发展绘就幸福画卷,着力打造宜居、宜游、宜业、宜商、宜学、宜养城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显著增强。
“金张掖”之美誉,自古就有。张掖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国土面积3.86万平方公里,辖1区5县。绵延1000多公里的祁连山,其中有700多公里在张掖境内。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纵贯张掖全境,孕育了河西走廊最大的绿洲。
我们坚持用改革发展绘就幸福画卷,着力打造宜居、宜游、宜业、宜商、宜学、宜养城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显著增强。
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
张掖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原文明和西域文明在这里交融,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这里交织,古丝绸之路南、北、中三条线路在这里汇合,隋炀帝在焉支山下举办了世界上最早的“万国博览会”,开凿于1600年前的马蹄寺石窟声名远播,始建于西夏的张掖大佛寺保存了全国最大的室内木胎泥塑卧佛和最完整的明代初刻初印本《永乐北藏》典籍,被誉为“露天长城博物馆”的山丹汉明长城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长城之一。
我们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传承保护,以创新精神做好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历史文脉赓续传承,绽放出时代光彩。
山清水秀的生态底色
张掖拥有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在这里得到集中体现。张掖汇集冰川雪山、森林草原、绿洲田畴、湿地湖泊、戈壁沙漠等地貌于一体,兼具西北之雄浑壮美和水乡之婉约灵秀,古人在此留下了“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的诗句。
我们坚持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加力筑牢守好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让老百姓共享生态福祉。
近5年,张掖完成营造林221.8万亩,新增森林面积94.6万亩、总量达到520万亩,空气质量连续8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连续5年保持全国前6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2.9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9平方米。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诗与远方”触手可及,张掖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首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荣获“2022绿色亚太环保成就奖”,被国务院表彰为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市。
生机勃勃的产业活力
我们坚持把培育产业作为激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举措,着力培育全国现代种业发展高地,着力建设国家重要综合能源基地,着力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张掖拥有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全国每两粒玉米种子中就有一粒来自这里;春油菜制种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蔬菜供应基地面积全国第6、产量全国第4。张掖风光水电可开发量近1亿千瓦,绿电装机占比达77.6%;建成国家4A级以上景区22家,七彩丹霞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等多项殊荣。
我们坚持以高水平改革开放拓展幸福空间,成功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设立“张掖企业家日”,全力打造“张掖服务”营商品牌,用心用情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张掖被评为“十大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十佳最具绿色投资价值城市”,连续3年获评“浙商最佳投资城市”。
优质贴心的公共服务
我们坚持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年将80%以上的财政资金用于民生领域,2023年位列全国地级市民生发展百强榜单第15名。
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到100%,高考综合录取率连续13年位居甘肃省第1位。张掖建成三甲综合医院2所,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达到二级以上医院水平,每千人病床位10.5张、高于全省2.2张。悉心关怀“一老一幼”,张掖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高于全国指标5.19个百分点,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1万户,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获评优秀等次、位列西部之首。
张掖境内交通干道相互交织,兰新铁路、兰新高铁、连霍高速和国道312线贯穿全境,张掖机场与国内10多个城市通航,群众出行快捷便利。
“幸福城市”是对一个城市的最高赞誉。我们将始终坚持为人民幸福而奋斗,尽心竭力创造更加优良的发展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让每一个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都充满自豪、备感幸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