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纪行

  • 来源:摄影世界
  • 关键字:湖州,太湖,城市
  • 发布时间:2025-04-06 15:55

  摄影并文/ 支江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缘,在中国五大淡水湖中位居第三,跨江苏与浙江两省。浙江管辖区的太湖俗称南太湖,而湖州是环太湖中唯一因太湖而得名的城市,也被人称为南太湖明珠。

  湖州近年来通过绿色赋能,不断转型升级,正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随着太湖生态功能的强化和沿岸新型经济模式的崛起,我对于太湖持续20 年的摄影关注,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进行着更富当代意义的转型。太湖烟波浩渺,群峰隐见于波涛,景点散布于山水,湖岸线曲折蜿蜒,大小水湾串连套合,山重水复,缥缈浩瀚。

  太湖是我依恋的水乡,清亮而逶迤。生在太湖边、长在太湖边,让我有了充裕的时间去欣赏这如诗如画的湖景,去亲近了解那些被太湖养育的人群。因此,我拿起相机一次又一次地把镜头对准太湖,记录它和与它相依的人们。

  到过太湖的人,无不被它那无边无际的烟波浩渺所折服,也无不为那渔舟唱晚的景象而倾倒。我,当然也不例外。

  太湖,看似平凡,却不平凡。不平凡的缘由,便是它看似不起眼的平日。我让自己的摄影归入日常和朴实,用近20 年的时间,记录太湖边熟知的生活场景,力求让这些影像体现出南太湖所特有的筋骨和温情。

  不管高温酷暑还是寒冬腊月,我一次次亲近它,绕着太湖一遍又一遍地行走和观察,日复一日用影像去记录它的那些平常和真实。对我来说,太湖就是一张网,网住了我的视线,兜住我的心绪。

  生活就是琐碎的累积,没有人离得开琐碎,日子在司空见惯的琐碎中重复、陶冶,坚固成平日,从而得以永恒地传承。我依凭着对太湖深厚的情感和深深的感激,将其用影像展示出来,让身边的人感受它的醇美,让世人发现它的纯粹。

  我跟随自己内心的感受,把我所见太湖中的一草一木、一时一地、一物一景变为纯粹的视觉图像,我无数次地亲近它,并尝试把体验、思绪、情感等以诗意的方式呈现出来,尽可能用直觉去感受生活的映照。

  社会变迁中,湖水依旧保持着亘古不变的节奏,圣洁而神秘,而我每靠近太湖,却渐渐感觉到一份淡淡的疏离,面对太湖,也更多了一份全新审视。当一些新的景象向我袭来,一时间竟让我有些措手不及。眼前曾经熟悉的景色忽而变得陌生,渔民日常的生活、织网、捕鱼、炊烟、晾晒逐渐在喧闹声中悄然异化、远去、消逝。

  清晨,太湖边时尚游玩的女孩代替了往日船边的“渔家女”;渔民的“手推车”不见了,外地牌照的旅行“房车”一族进驻湖边;太湖大堤修建起来,沿太湖的城市在湖边陆续盖起了高楼大厦,许多供人们游玩的景点在太湖沿线铺开;渔民从原来住的渔船上搬上了岸;休闲的帐篷客们在水岸上的小山丘上拉出一道春日的风景。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太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太湖的“风景”增加了许多现代化元素的“点缀”, 那些散落在太湖边的一景一物使人欢喜,也令人惆怅。我希望用相机将那些碎片一一捡拾,用影像去记录那些平常而真实的场景,就像当年记录渔民的日常生活。

  曾经的太湖纯朴香浓,自然美不可方物,不经雕饰便可虏获人心,无论四季更迭,平实而质朴的生活时刻保持着它的丰腴而高雅。如今的太湖湖面纯净,水波浩渺,白鹭翩飞,岸边高楼耸立,而渔家出归渔歌唱晚已成记忆……

  我通过长达20 年时间,沉浸式行走和观察,对生养我的太湖和渔民进行描绘。在创作手法上,我分别用传统和现代的摄影语言来呈现影像,力求创新。我希望用影像带领读者走进画面,穿过时光隧道,串起记忆,回到现实,也努力通过针对同一题材的摄影转型,给业界提供一个与时代同步伐、着眼于本土、以人为中心,从而更富当下意义的影像样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