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马河畔的Citywalk:漫步京城的水岸风情

  • 来源:北京纪事
  • 关键字:漫步,自然,人文
  • 发布时间:2025-04-18 10:43

  亮马河,一条流淌了千年的古河道,见证了北京城的沧桑巨变。从漕运通道到皇家御马沐浴之地,再到如今的城市景观廊道,亮马河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也孕育了独特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和文旅融合的推进,亮马河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北京最具魅力的城市公共空间之一。沿着亮马河漫步,不仅能感受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更能近距离地触摸到北京这座城市的脉动与温度。

  亮马河的前世今生

  亮马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最初只是东直门外的一条大车道。由于地势低洼,每到汛期,雨水汇聚于此,逐渐形成季节性河道。随着时间的推移,附近地下水源丰沛,泉水汇流,这条大车道逐渐演变成一条小河。明洪武初年(1368年),大将徐达攻陷元大都后,为了加强防御,将大都的北城墙南移5里,并重新修建北城墙和开挖护城河。这一工程使得这条小河逐渐与北护城河相通,河水向东流入坝河。由于这条小河位于坝河的南侧,因此被称为“南坝河”。

  亮马河名称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明代时期,这里是皇家养马的地方,河水清澈,适合马匹饮用和洗浴,因此得名“亮马河”。另一种说法是,亮马河的名称与“晾马”有关,古代军队在此地晾晒马匹,故而得名。还有一种说法是与古代商旅活动密切相关。东直门外是古代东北方向客商进入北京的必经之路,远道而来的马队和车队在经过长途跋涉后,通常会在东直门外的一条小河旁暂停休息。这里不仅是商旅们调整状态的地方,也成了他们为马匹洗尘、祈求顺利进城的场所。久而久之,这条小河便被人们称为“洗马河”或“晾马河”。随着时间的推移,“晾马河”这一名称逐渐演变为“亮马河”,成为这条河流的正式名称。

  清代康熙年间,亮马河一带因地理位置重要,成为通往东陵的御道必经之地。为了方便皇家车马通行,清政府在亮马河上修建了一座汉白玉石桥。这座桥横跨亮马河,因此得名“亮马桥”。亮马桥不仅是御道上的重要交通节点,也成了当地的一个标志性建筑。亮马桥建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是一座长约5丈、宽约1丈的石砌三券拱桥。桥的两侧装有护桥栏杆,整体造型优美,远望呈弯月形,具有典型的清代桥梁建筑风格。这座桥不仅是交通要道,也是皇家御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等皇帝在前往东陵祭祖时,都会经过亮马桥。有时,皇帝们还会在桥上停下车辇,欣赏郊外的风景。因此,当地村民将这座桥俗称为“御观桥”,意为皇帝观赏风景之桥。这一名称反映了亮马桥在清代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与皇家活动的紧密联系。在亮马桥附近,逐渐形成了两个村落,分别称为“大亮马桥村”和“小亮马桥村”。这两个村落因桥而得名,成为当时这一地区的居民聚集地。亮马河周边也形成了独特的市井文化,河畔茶馆、酒肆、戏园林立,成为文人雅士、商贾百姓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有人曾在此留下“亮马河边柳色新,春风十里送行人”的诗句,描绘了当时河畔的繁华景象。亮马桥及其周边的村落,不仅是清代交通网络的组成部分,也见证了北京城市发展的历史变迁。

  新中国成立后,亮马河经历了多次整治。20世纪50年代,为改善城市环境,政府对河道进行了疏浚和绿化。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亮马河一度面临污染和生态退化的问题。近年来,北京市启动亮马河综合治理工程,通过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等措施,使这条古老的河流焕发出新的生机。

  Citywalk在亮马河畔的兴起

  2019年4月,朝阳区水务局牵头,联合区国资、交通、城市管理、园林绿化等相关单位以及朝阳文旅集团等运营企业,启动亮马河滨水空间更新改造,建成“1河2湖24桥18景”古都京韵风格的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成为朝阳国际化新地标、北京城市新名片。

  如今,亮马河已从简单的河道转变为游船串联的滨水空间,形成多个打卡节点,创意与科技赋能使得亮马河成为城市“夜间经济”的出圈之地,游船航线串联起10个重要观景点,每座桥梁都有独特的光影故事,闸室天幕更是利用全息投影技术演绎运河文化。此外,项目还激活了两岸商业业态,打通了周边购物商圈、休闲公园和沿岸活力集聚区,形成特色水岸旅游休闲街区。丰富的营销活动也使得亮马河成为朝阳区及北京市重大活动的主要平台和主阵地,超7亿人次传播量的北京朝阳国际灯光节在这里设立分会场,首届茶香文化节、“型走亮马河”国际时装秀、亮马河畔咖啡文化节等也在亮马河精彩亮相。亮马河游船与星巴克小小咖啡师的独特结合、“818 抱一抱”萌宠游船派对的温馨互动、北京音乐广播《974Live Show》的激情演出,以及霓裳华乐·国风巡游的华丽呈现,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了文化的独特魅力,为生活增添了诗情画意。

  沿着亮马河悠然漫步,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绿树成荫的河岸如同天然的屏障,为人们提供了一片静谧的绿洲;波光粼粼的水面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仿佛诉说着亮马河悠久的历史与变迁;错落有致的建筑群落,既展现了现代都市的繁华,又融入了古都京韵的独特风情。无论是寻求远离尘嚣、沉浸于片刻宁静的旅人,还是渴望融入都市繁华、尽情体验生活热情的行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实现身体与灵魂、内在与外在的统一。

  亮马河畔的都市生活哲学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之下,“我们建立对世界的感知越来越通过一些抽象的概念,人们不再关注街头巷尾的日常生活,城市中个体生活的‘附近’正在消失”。人们要想从现实生活中重新获取力量,就要找回那些“消失的附近”。亮马河畔的Citywalk作为一种极具文化价值和体验感的活动,能够将历史、自然与现代城市生活有机结合,为参与者和游客提供多层次的感官体验和文化认知。

  亮马河,作为北京历史悠久的河道,承载了元、明、清多个时期的历史记忆。从元末的自然河道,到明代的“晾马河”,再到清代的“御观桥”,亮马河见证了北京城市发展的沧桑变迁。如今,通过Citywalk这一形式,参与者得以沿着河道漫步,聆听关于亮马河的历史故事,感受古代商旅的繁忙、皇家御道的庄严以及民间生活的烟火气,这种沉浸式的历史体验,无疑加深了人们对北京城市脉络的理解与感悟。

  近年来,亮马河经过生态治理和景观改造,已蜕变为北京市区内一条环境优美的滨水绿道。Citywalk的路线紧贴河岸,参与者可以尽情欣赏清澈的河水、茂密的绿植以及匠心独运的自然及文化景观。这种自然与城市的和谐共生,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休憩的乐园,也引发了他们对现代城市发展中生态与人文平衡关系的深刻思考。亮马河Citywalk不仅是一条景观路线,更是一条连接社区与人文的桥梁。“城市空间为社会互动提供地理基础,城市的每一处地点均可以成为社会关系生产和汇聚的中心,社会关系反过来也在不断生产城市空间。”沿途的居民区、文化场馆和公共空间为参与者提供了与本地社区亲密接触的机会。通过观察和体验,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北京市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感受到城市中那份独特的人文温度。

  编辑 韩旭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