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海北岸的发现

  • 来源:北京纪事
  • 关键字:后海,北岸,发现
  • 发布时间:2025-04-18 10:46

  什刹海的风景早已成为北京的名片,阳光、花草、湖水,这一片生机盎然带来的丰富色彩将京城点缀得格外绚烂。什刹海以西的部分又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后海”,尤其是它的北岸以及再往西的积水潭及新街口区域,漫步其中,多少能给您点沉浸式的京味体验。

  徐悲鸿纪念馆离着地铁不远,乘坐地铁从积水潭站F出口向南步行百米,右侧就能看到,这是中国第一座美术家个人纪念馆。

  很喜欢纪念馆的设计格局,并非生硬的楼体,而是先以绿植掩映的院落示人,所以刚一进纪念馆,你便会被艺术气息所感染,尤其是纪念馆前矗立着徐悲鸿的雕像,坚毅的眼神直视前方,一手拿画笔,一手捧着颜料板,仿佛正在进行着创作。纪念馆墙上还挂着郭沫若先生的亲笔题字,苍劲有力。

  走进纪念馆,可以分不同区域“进入”徐悲鸿大师的世界。我是习惯于从右侧第一展厅开始参观,这里展示了徐悲鸿的生平事迹、个人收藏作品,以及部分还原了故居的场景。走进展厅最吸引人的就是徐悲鸿收藏的《八十七神仙卷》,由唐代画圣吴道子所作,作品描绘了帝君、神将、仙官和金童玉女入朝觐见天尊的情景。目前展出的是纪念馆按原比例制作的金版画作。金版作品外观耀眼,线条行云流水,灯光打在上面,人物形象生动,流光溢彩。

  继续往里走,展柜里陈列着徐悲鸿使用过的绘画用具和故居场景。1947年徐悲鸿依靠卖画购得东受禄街16号的住所。故居的门前有两座门柱,院门前挂着周总理为故居的题字。入门后就是故居的庭院和房间,房间面积较大,摆放着座椅、书桌和笔墨纸砚。二层四周摆满了玻璃展柜,这里展出的是徐悲鸿主题性绘画创作作品,多以人物画为主。徐悲鸿结合历史和现实题材,创作了大量赞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作品,如最为知名的《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等。

  与二层相同,三层展厅也是一眼望不尽的展柜,主要展示的是动物、风景和书法作品,徐悲鸿的《奔马》《喜马拉雅山》均在此层展出。

  四层是以“愚公移山”精神为主题的延续展览,黑色为主调的展区给人一种庄重、简约的感觉。走进展厅,通过展板重温了一遍愚公移山的故事,展柜中放置了相关的宣传画和影像作品的海报。

  从纪念馆走出,沿着新街口北大街向北步行百余米,穿过板桥二条胡同就看到了一大片水域,即西海湿地公园。虽然紧邻什刹海,但这里没有浓郁的商业气息,所以人流量也较为有限。公园占地面积约10公顷,环湖步道近1.5公里,绕湖面步行一圈大概需要15分钟。

  一座郭守敬雕像伫立在西海湿地公园的西北角,雕像的北侧是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的汇通祠。汇通祠设在一座小山上,红色砖墙中间为一间石券门,青瓦上有几只脊兽。西海湿地公园植物种类繁多,相比于在什刹海只能欣赏到荷花,这里栽种了各式各样的水生植物,应接不暇。湖边的柳荫和芦苇为人们提供了广袤的乘凉之处,不仅吸引了中老年人和孩子来散步、玩耍,年轻人也追随着上午的阳光走出家门,有人绕湖慢跑锻炼,有的坐在湖边的长椅上发呆,连鸭子和鹅都会选择在这一片宁静的湖面栖息戏水。这时想起老舍先生笔下的《想北平》:“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

  顺着西海南沿一直向西,一座砖砌单孔石拱桥便出现在眼前,因位于德胜门附近,故得名德胜桥。德胜桥始建于明代,是西海和后海分界桥,桥的东西两侧各设6根望柱,桥面铺满石砖,依然保有着其独特的古韵。

  穿过德胜门内大街,走过一片民宅,就来到了什刹海。近几年,经历清退违建的什刹海又找回了曾经的历史风貌,不过还依然留存着一些酒吧。早上,这些酒吧都还没有开始营业,所以这段时间也是什刹海难得的宁静时光。

  宋庆龄故居坐落在什刹海西侧,往北就是后海北沿,原是末代皇帝溥仪父亲醇亲王的王府花园,先后改为和珅别院、醇亲王府。宋庆龄在1963年迁到此处,一直工作、生活至1981年逝世。同年这里被正式命名为宋庆龄故居。

  走进东门,穿过一片紫藤架,在茂密的竹林前立着宋庆龄的石膏像,石膏像对面是当时用于休憩的长廊和招待小朋友的儿童秋千。秋千是宋庆龄安排工作人员制作的,节假日来临时,宋庆龄会邀请孩子们来此做客、玩耍。

  宋庆龄故居中的“濠梁乐趣”为接待贵宾的大客厅,客厅大门正对着一片碧绿的草坪,草坪一侧栽种着一棵老槐树。这株古槐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的主枝干直指天空,两侧树枝充分延展,宛若一只正要腾空而起的凤凰,宋庆龄为其命名“凤凰国槐”。

  绕过草坪走到西侧,就是宋庆龄故居的主楼。主楼总共两层,一层大厅墙上展示了宋庆龄会见宾客时的照片。大厅右侧是小客厅,宋庆龄生前会在这里会见领导人和国内外友人。小客厅内陈列的桌椅和其他家具都非常简朴,东西墙上分别挂着孙中山先生和毛主席的画像。孙中山先生画像下方的座椅是宋庆龄会见客人的专座,她会将主座让给客人,以示尊重。

  从大厅向里走,小客厅一旁就是小餐厅,这里是宋庆龄日常用餐以及宴请中外友人的地方。穿过走廊走出主楼,就来到一座四合院,走廊正对着东侧的观花室,“濠梁乐趣”和作为大餐厅的“畅襟斋”南北相望。剑石两侧是在清代就已栽种的两株海棠树,每年4月中旬左右开花。

  回到大厅,踏上宽阔的楼梯,走上二层,右侧是宋庆龄的卧室兼办公室,房间内的家具虽然保持着简朴的风格,但尽显别致。门口正对着办公桌和茶几,右侧是弟弟送给她的一架施特劳斯牌钢琴。书房内放有一台英文打字机,宋庆龄的很多信函和文章都是通过这台打字机完成的。

  走出故居,北侧是和平鸽舍。孙中山先生喜欢鸽子,并且鸽子象征着和平、圣洁和自由,宋庆龄也爱屋及乌地养起了鸽子。她在搬到这里后,就建起了鸽舍,并尽心照顾着近百只鸽子。每当有时间,宋庆龄都会亲自来喂养。

  绕过鸽舍西侧的一片小湖,是宋庆龄生平展厅。这里以12个板块详细回顾了宋庆龄的一生,包含了留学、婚姻、革命事业、和平使者等内容。展厅中还陈列了宋庆龄生前使用过的文物,其中有轿车、旗袍及一些生活用品等。

  在宋庆龄故居东侧300米是一座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望海楼。望海楼三面环水,楼高二层,阁共三层,被誉为“独享燕山灵韵,坐拥玉泉清流,四朝龙脉所聚,乘龙问鼎,得天独厚”之地占地面积近4400平方米,突出了后海古朴、厚重的历史文化特色。

  景区内环境幽静,游客并不是很多,望海楼直面什刹海,周围是一片种满绿植的广场,徜徉在铺满方砖的折桥中,夏天的风穿过飘动的柳枝带来了丝丝凉意。看向什刹海,中央有几只零星的游船,对岸是一群拿着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相比之下,望海楼虽然是什刹海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建筑,但此刻却显得有些寂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