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天文学——根据食物命名的寒食节
- 来源:百科探秘•航空航天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诗词,天文学,食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5-09 17:29
文/ 宋媛媛 图/ 老 无
你听说过寒食节吗?这个节日早在战国以前就存在,在我国已经传承2000 多年了。寒食节是春季的节日,此时大地一片生机勃勃,引发众多文人墨客作诗词咏叹,所以关于寒食节的诗词非常多,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这首词便是其中很有意思的一首。
词的上阕描写春景:春天还未过去,微风吹拂柳枝斜斜,词人登上超然台远眺,半满的春水、满城绽放的春花,烟雨蒙蒙,家家的房子都在雨影之中。词的下阕抒情:寒食节过后,词人在酒醒后感叹,不要再对着老朋友思念故乡了,不如用新火烹煮新茶,作诗、喝酒都要趁着当下的年华。
整首词表达了词人活在当下、洒脱豁达的人生态度,特别是“诗酒趁年华”,堪称绝妙佳句。还有,这首词描写了寒食节的一些习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寒食节吧!
寒食节,顾名思义,就是吃冷的食物的节日。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在各个传统节日都会吃不同的美食?寒食节是直接根据食物来命名的,非常有趣。为什么在寒食节要吃冷的食物呢?历史上寒食节又叫作禁烟节、冷节、百五节等。叫禁烟节是因为这个节日有个重要的习俗——禁火。因为禁火,所以大家只能吃冷的食物啦。百五节的叫法源于寒食节的算法,南朝的《荆楚岁时记》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也就是说,冬至后的105 天就是寒食节,它通常在清明节的前一两天。
寒食节由何而来?
关于寒食节由何而来,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源于介子推的故事。
春秋时,晋国发生内乱,晋献公的儿子公子重耳为躲避兄弟的追杀,逃出晋国,介子推等大臣一直追随,逃亡期间常常风餐露宿,饥寒交迫。
在逃亡19 年后,重耳在秦国的支持下返回晋国,成为晋国的国君,也就是晋文公。晋文公即位后,准备重赏曾经一直追随他的大臣们,介子推却不肯受赏。介子推说,上一任君王被百姓厌弃,重耳成为国君是天意,而不是几个人的功劳,因此不能贪天功。随后,介子推便带着母亲回到老家绵山(今山西介休)。重耳想请介子推接受封赏,介子推不肯,又带着母亲躲进山林里。见此情形,重耳身边的大臣出了个馊主意:放火烧山林,逼介子推出山。大火烧了三天,介子推宁死不出,和母亲抱着树被活活烧死了。重耳非常伤心,亲自率众臣前往祭奠,为了纪念他高洁的品质,还下令在每年介子推去世的日子禁烟火,吃寒食,后来这一天就演变成了寒的心脏。东方苍龙七宿自“二月二,龙抬头”开始露出角、亢两宿,此后逐渐升高,心宿则在三月被观测到。心宿由3 颗星组成,其中最亮的是心宿二,又被称为大火。
大火星是一颗红超巨星,肉眼看它会发出红色的光芒。在古代,大火星有重要的功能。上古时代,三皇五帝之一的帝喾(kù)有一个儿子叫阏伯。阏伯在商丘任“火正”官,即专门负责观测大火星的官员。他建造了一座观星台——阏伯台,利用大火星测定时节,安排农业生产,告诉老百姓何时耕种、何时收割,因此他深受老百姓的爱戴。其实,更早观察大火星的是燧人氏。你看苏轼的词中“且将新火试新茶”,其实寒食节不仅有禁火的习俗,还有改火之说,所以苏轼称新火。相传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第一个发明钻木取火的人是燧人氏,他是原始社会氏族的首领。食节。唐朝诗人卢象还作诗《寒食》描述此事:“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寒食节的另一种起源和天文有关。虽然介子推的故事广为流传,但是有专家考证,在这个故事发生以前中国人就有在这天吃寒食的习俗。唐代的《酉阳杂俎(zǔ)》说:“三月心星见辰,出火。禁烟、插柳……”这里的心星指心宿,是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中的第五宿,代表苍龙正是他观察天象,看到大火星,又观察各类树木生长情况,发明了钻木取火,百姓们才吃上了熟食。为了延续火种,古人在不同的季节使用不同的树木——春天用榆木、柳木,夏天用枣木、杏木,季夏(夏季的第三个月)用桑柘木,秋天用柞(zuò)木、楢(yóu)木,冬天用槐木、檀木。南宋古籍《路史发挥》中有一篇《论燧人改火》提到:“昔者燧人氏作观乾象,察辰心而出火;作钻燧,别五木,以改火。”
在古代,人们于黄昏时分在东方地平线观测到大火星时,正值寒食节。根据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他们会在这个时候进行改火,在改火前有熄火的习俗。这也许是寒食节最初的起源。
寒食节还有什么习俗?
寒食节最初只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后来逐渐发展了荡秋千、蹴鞠、斗草等更多习俗。在唐朝,寒食节还是法定节假日,因为放假三天,所以发展出很多娱乐活动。《酉阳杂俎》说:“寒食有内伤之虞,故令人作秋千、蹴鞠之戏以动荡之。”古人认为吃寒食伤脾胃,所以应该多开展户外活动,比如荡秋千、蹴鞠等。
寒食节正是春和景明、出游踏青或访友的好时节。唐朝诗人杜甫的《寒食》中“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就描述了诗人于寒食节外出,在去农家做客的路上见到的美丽自然风光。
李清照创作过关于寒食的词《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中“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显示出宋人在寒食节会玩斗草游戏、荡秋千。
此外,寒食节还有祭扫的习俗。清代诗人洪升作在《寒食》一诗中写道:“七度逢寒食,何曾扫墓田。”由于清明节与寒食节相距很近,所以渐渐地,两节并作一节,不少寒食节的习俗也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