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探秘之火星运河的传说(下)
- 来源:百科探秘•航空航天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时空,探秘,传说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5-09 17:36
文/ 夕 冉 图/ 刘擦擦
三
签书会结束后,川哥和小辰跟随洛厄尔一同乘坐他的老爷车出发去天文台。一路上,洛厄尔都在津津乐道地分享着自己新书的内容。过了好一阵子,SuperLENS 提示他们,当前位置已经到达安德鲁山,也就是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旗杆镇的一座山丘。抬眼望去,在安德鲁山山顶,一个白色的屋顶显现。
这座天文台隐匿在山丘的松林之间,乳白色的墙面采用19 世纪末流行的朴素石砌,结构既坚固耐用,又显宁静而庄重,而那座圆顶观测塔则像是一个指向苍穹的指针,守望着浩瀚星空。 尽管两人以前在翻阅资料时看到过洛厄尔天文台的照片,但仍然与亲眼见到的震撼感无法相比。谁能想到具有天文教育意义的古董建筑,就这样矗立在自己眼前。
一下车,小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慨道:“这里的空气格外清新。”
洛厄尔笑着说:“这里海拔约2200 米,空气确实比城市里清新很多呢!”
“干燥的气候、高海拔的位置,可以减少大气干扰,确实适合天文观测。”川哥肯定地说。
“你说得没错。之前我去过很多天文台,它们靠近城市,观测效果多多少少都会受到城市光污染和大气条件的影响。为了达到更好的观测效果,我就把天文台建在了这里。走,进楼看看吧!”在洛厄尔先生的带领下,他们一路向顶楼走去,途中经过几个设备室和观测室。
小辰嘀咕道:“不愧是富家子弟,我感觉到经费在燃烧。”
川哥赶紧用胳膊肘儿撞了他一下,示意他别说了。
“哈哈,没关系。我建这座天文台,就是为了能够专注于行星和深空天体的观测,特别是对火星进行更细致、更深入的研究。”洛厄尔毫不介意。
“有了专业的望远镜设备,才能捕捉更多行星表面的细节,”川哥巧妙地转移了话题,“但您是如何记录这些观测景象的呢?”
小辰知道他想问什么。现代天文学家使用高灵敏度的数字相机和CCD 传感器记录观测图像。这些设备不仅能够捕捉到星球的详细图像,还能将这些图像信息转换为数字格式,方便进一步分析和存储。而在这个年代,恐怕就只能靠人工记录了吧。
“二楼是我的研究室,咱们一起去看看吧,正好向你们展示一下我最新绘制的火星地图!”
三人走进洛厄尔的研究室,办公桌上整齐摆放着一叠叠画稿。
“这是火星运河的原画稿。这么些年来,我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火星上的各种细节。自从有了这座天文台,我的观测成果也有所突破,目前已经发现了500 多条运河。”洛厄尔指着火星南北极的地方,“你们看!这些黑色斑块是季节性沼泽,而从它们周围引出的直线就是人工运河。”
小辰注意到,图稿上每条河流支线还有数字和文字的标注:“天哪!这些标注是……”
“是我给他们取的名字,主要以地球上的著名河流或者古神话中的地名命名。火星上运河数量繁多、纵横交错,这样标注也更方便辨认。”洛厄尔如数家珍地介绍着自己绘制的火星运河图,开心得像个孩子。
川哥和小辰当然知道,洛厄尔观测到的“斑块”并不是沼泽地。在现代天文学研究中,人们发现火星的极冠会随着季节的变化,时而变得明亮,时而逐渐暗淡。实际上,这是南北极水冰及干冰覆盖的区域,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消长。当火星半球的夏季来临时,随着气温的升高,极冠周围白色的干冰开始升华,暗区逐渐扩大,极冠的颜色也随之变深;而到了冬季,由于火星的气温下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开始凝结,形成更大的极冠,这时极冠的颜色也逐渐变淡。
但是作为时空回廊的体验者,他们必须遵守规则,不能透露关于未来的信息,否则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效应。然而,看到这样全身心投入火星观测研究的洛厄尔,川哥还是有些于心不忍,他小心翼翼地暗示道:“您提出的这个假设很超前,但是有没有考虑过,这些看似河流的线条可能不是人为因素,而是地质现象?”
“这种几何结构不可能因地质作用而产生。这些线条太直了,连贯且复杂,只有智慧生物才造得出来。”洛厄尔笃定地说,“运河就像神经网络,而绿洲就是神经中枢。两位朋友,不瞒你们说,我正在创作下一本书,就是为了进一步分析和论证火星上的智慧生物,以及他们是如何维持生存和种族文明的。”
听到他如此坚持,两人也不好再过多地解释什么。
“对了!你们想不想瞧瞧,天文望远镜下的火星是什么样的?跟我到楼顶去看看吧,那里的景色更迷人!”洛厄尔风风火火地走出研究室,川哥和小辰紧随其后,顺着旋转楼梯,一路走向顶楼的观测室。
小辰拽了拽走在前面的川哥,探过身去小声说:“天哪,这也太荒谬了!天马行空,他也没有切实的科学依据啊。我们要不要提醒他一下,研究方向不要跑偏了?要不了几年,他的理论就会被爱德华• 巴纳德等天文学家推翻,更何况现代天文学也证明了所谓‘运河’是人的视觉错觉啊。”
“这不是我们能够插手的事情。眼下最紧要的是完成我们的任务,找到这个时空的关键物件。”川哥提醒道。
四
在登上最后几级台阶后,大家眼前豁然开朗,远处是辽阔的天际线,而在天文台建筑的圆顶之下,放置着一台巨大的折射望远镜。
小川一脸不可置信:“这就是克拉克望远镜吧?”
“没想到你们知道的还挺多,莫非是我的忠实粉丝?”洛厄尔开怀大笑地介绍道,“这是我委托著名的光学工程师阿尔文• 克拉克和他的儿子设计建造的折射望远镜,口径为24 英寸,经过精密的光学设计,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是我日常观测的重要帮手。你们要不要来试一下,亲眼看看火星的真面目?”
川哥走上前去,一手握住调焦器,慎重地进行微调和校准。透过目镜,一颗红色的星球映入眼帘,在夜空中闪耀着独特的橙红色光芒。随着视场逐渐放大,星球表面出现了若隐若现的暗色斑块。
“看到了吧,是不是很美丽,很壮阔?!”“确实令人震撼,”川哥说,“但是毕竟现在技术有限,只能观测到区域的局部特征和大致轮廓,还无法近距离观察星球表面。仅凭这一点,您就一心扑在火星文明的研究上吗?”
“目前的天文技术确实有局限性,但是我所观测到的现象是实际存在的,相信每个人看到后都会有所启发。”只见洛厄尔走到望远镜旁,微微倾身,将一只眼睛贴近目镜。他的手指轻轻转动调焦器,整个人沉浸在这一刻。
“看哪!这里有一条新的运河!”洛厄尔的嘴角微微上扬,脸上露出一种难以掩饰的兴奋,那是一种对未知世界无尽探索的满足与热爱。
“您知道您的观点在被一些人质疑吗?”小辰忍不住问道。
“科学的进步往往需要勇敢的猜想和不懈的坚持。哪怕遭受质疑,也不意味着失败,相反,每一个质疑都将我们推向一个更接近真相的地方。我的理论不被一些人接受也正常,真理越辩越真嘛,我相信它在推动着人类对火星及宇宙有更深入的理解。”
小辰愣了一下,小声对川哥感叹道:“唉,他做了这么多,最后却被那些人当成笑话。”
川哥说:“你不觉得他挺厉害的吗?我真敬佩他的热情和执着。从天文台的选址、设备的设计和布置,他想尽办法为自己创造观测条件,满环热情地观测火星,开展研究。”
小辰嘟囔着:“我这不是为他感到可惜嘛,如果他把更多精力放在对X 星球的观测上,说不定最早发现冥王星的就是他了!”
“虽然后来科学家们摒弃了运河假说,但是不可否认,他的理论和著作激发了大众对火星的兴趣,甚至在科幻文学领域引发了火星热潮。你想想,直到我们生活的那个时代,人们都还在探讨火星上存在的微生物,为移民火星做着各种各样的准备和探索。”咔嚓!川哥按下SuperLENS 镜架上的拍照快捷键,为洛厄尔在洛厄尔天文台拍下了照片,“在这里,工具不是最重要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量子晶核已经获取,可以进行下一场时空旅行了。”随着一声提示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奇异的能量波动,四周的空间仿佛在轻微地扭曲和颤动。伴随一声轻响,川哥和小辰的身后出现一道时光旋涡,旋涡边缘迸发出耀眼的光芒,将两人包裹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