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如何赋能光伏产业?
- 来源:四川省情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AI,赋能,光伏产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5-16 15:12
文/安江丽胡育
四川光伏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全链条布局初步形成。但同时面临产能结构性过剩、“内卷”严重、欧美持续围猎打压等严峻挑战,处于高质量发展涉险滩、闯难关的关键阶段。光伏产业的数智化升级成为释放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AI 在光伏产业中的实际应用出发,评估AI 在光伏产业中的潜力和挑战,提出AI 赋能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AI 已赋能光伏全产业链
AI 技术的引入,为光伏产业注入了新的动力。从上游的原材料生产到下游的电站运营,AI正在全方位推动光伏产业的智能化和效率提升。
上游实现硅料生产降本增效
四川是硅料生产大省,AI 技术在硅料生产方面的应用取得诸多成效。例如,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永祥能源科技公司,通过AI 算法对生产参数的实时优化,实现全智能控制, 综合能耗降低20% 以上,产品品质达到行业领先水平。高测新能源科技在应用AI 技术后,生产效率提升了53.46%。一刀切割830mm 长度硅棒的出片量,从3000 片提升至4600 片。
中游电池组件生产初见成效
AI 技术在中游环节深度渗透电池片制造、组件封装等核心工艺,推动光伏产品向高效率、高可靠性方向升级。作为全球光伏行业的首个5G应用基地,通威金堂基地全面采用5G+智能制造方案打造厂区,在组件生产的36 道生产工序中,AI 检测工位涉及14 个点位。该公司生产线与传统电池片生产线相比,用工减少约62%,能源消耗降低约30%,生产效率提升约161%,打造了全球先进制造业标杆项目和样板工程。
下游实现光伏电站智能运维
在产业链下游,AI 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光伏电站的智能化运维和能效管理上,目前四川有多个项目在推进中。例如,盐边蜀道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在攀大高速实施的“绿色交通、低碳高速”分布式光储项目,利用AI 技术实现了光伏发电、电能储存、车辆充电等多源协同的“冷热电”多能供应,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雅砻江柯拉一期光伏电站项目采用华为智能光伏“数字+光伏”解决方案,通过智能化核心算法,提供百万设备接入、全面诊断分析和数据处理三大能力,实现光伏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
AI 赋能光伏尚存诸多梗阻
AI 技术带动了四川光伏产业链的升级与扩展,但纵观全产业链,AI 技术在储备、应用和产业融合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和制约因素。
电网数智化水平不高
四川大量光伏项目位于偏远地区,这些区域缺乏大规模的工业支撑,电力需求增速滞后于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容易造成电力供需失衡。在此种情况下,光伏电力的顺利消纳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这要求电网系统必须具备高度的智能化调度能力、灵活性的适应性以及广泛的互联互通性。而四川部分地区在配电网的建设和升级方面相对滞后,特别是特高压电网和智能电网技术的部署上,限制了光伏电力的高效传输和分配,进而影响光伏发电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在光伏发电高峰期,电网调峰能力不足,难以充分吸纳并有效输出全部光伏电力, 导致“弃光限电”现象频发,影响光伏电力消纳。
数据采集与处理存在困难
一是数据标准化与共享方面,虽然许多企业已经开始使用AI 技术,但企业之间的数据标准不统一,存在数据孤岛现象,数据难以流通、整合、共享,限制了AI 技术的广泛应用。二是数据质量与完整性方面,在光伏产业某些环节,如原材料采购和运输过程中,数据采集不完整或质量不高,影响了AI 模型的训练和应用效果。三是数据隐私与安全方面,在数据共享过程中,如何保护企业和用户的隐私数据成为一大难题,也是企业的主要顾虑。
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面临困境
一是高端技术应用方面,在一些高端技术领域,如高精度缺陷检测、复杂环境下的故障预测等,AI技术的应用尚不成熟。二是跨学科融合方面,AI 技术与其他学科如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等融合程度不高,限制了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三是技术更新方面,AI 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企业需要不断投入资源进行技术升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压力。
技术储备与人才严重短缺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统计,2023 年全国光伏产业直接从业人员需求中,对具有1—5 年工作经验的同行业人才招聘需求高达7.3 万人,而对应届毕业生需求为1.6 万人,体现了行业对拥有产线经验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四川仅四川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乐山师范学院等少数本科院校设立了对接光伏产业的相关专业,光伏产业化技能人才缺口较大。同时,四川光伏产业的技术积累时间相对较短,技术创新动力不足,企业在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方面的成果有限,造成了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问题。人才和技术积累的双重不足,限制了企业进行原创性研发和技术创新的能力,进而难以突破核心技术的瓶颈。
四项措施提升AI 赋能水平
推动电算融合协同发展
开发和应用基于人工智能的光伏系统监测技术,实时监控光伏发电系统的性能和状态。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光伏发电数据,利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优化光伏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结合天气预报和实时能源需求,智能调度光伏发电,实现能源的最优利用。在光伏农业、光伏渔业等新兴应用领域,应用电算技术进行系统设计和优化。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立光伏产品交易平台。
数据标准化和平台共享
制定标准化的数据接口和协议,确保不同企业、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能够无缝对接和交换。构建覆盖“硅料—组件—电站”的全产业链数据信托平台,鼓励企业将非敏感数据上传至平台,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和匿名化处理方法,确保数据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保护企业和用户的隐私。
加强技术研发与产学研融合
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提供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深度整合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与应用端资源,形成创新合力,共建光伏智能技术联合实验室,专注于AI 在光伏电池组件智能化生产、检测及运维中的应用研究。
加大数智人才培育力度
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展专项培养计划、设立定制班、创新班,培养具备AI 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开发在线课程和认证体系,方便从业人员随时随地学习和提升技能。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举办技术交流会、研讨会等形式,提高行业内外对AI 技术的认识,促进技术在光伏产业的普及和应用。建立校企合作的智能光伏人才综合培训和实践基地。
(作者单位:四川省统计科学研究所、乐山西部硅材料光伏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
编辑:戚军凯40636040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