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务大局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行实践

  • 来源:银行家
  • 关键字:服务,高质量,发展
  • 发布时间:2025-05-16 15:52

  重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杨秀明

  作为以“重庆”命名的地方法人银行,重庆银行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城乡居民、服务小微企业为己任,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增进民生福祉、防范金融风险中实现自身发展的量跃升、质突破、稳中进,走出了一条在服务大局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之路。

  坚持胸怀大局,牢牢把握“三个关系”

  把握好“一域”与“全局”的关系

  立足“一域所能”,服务“全局所需”,高处站位、勇担重任是地方法人银行的职责使命。重庆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承担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多重战略使命,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突出。重庆银行网点覆盖重庆所有区县及四川、贵州、陕西等“一市三省”。更广的区域布局带来了更强的要素集聚能力、资源配置能力、辐射带动能力。2024年重庆银行坚定落实“五高”定位,扎实推进“五个三”重点举措,全球银行排名提升至209位,连续3年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名单并获评“优秀”,连续8年获得标准普尔国际投资级评级,实现了“一域”与“全局”同频共振。

  把握好“挑战”与“机遇”的关系

  尊重规律,把握机遇,苦练内功,释放潜力是一家商业银行发展的现实逻辑。当前各种复杂性因素交织叠加,但挑战蕴含机遇、压力孕育动力,“更加积极”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协同发力,“两新两重”扩围加力,改革举措深入推进。重庆银行所在“一市三省”国家战略叠加、产业基础雄厚、交通枢纽发达等比较优势、后发优势逐步显现,为地方银行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截至2024年末,重庆银行总资产站上8500亿元台阶,存、贷款增幅分别超14%、12%,均高于重庆市整体水平,营收、净利润保持双增格局,同比分别增长3.5%、5.6%,区域市场份额持续提升,亩均效益稳步提高,“A+H”股市值增幅超过40%,在上市银行中排名前列。

  把握好“稳”与“进”的关系

  发展是“进”,风控是“稳”,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才能掌握战略主动、增强发展韧性。当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压力持续向银行端传导,资产、负债端利率非对称下降,以量补价的边际效应减弱,大行业务更加下沉,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单纯拼价格难以持续,需进一步拼效率、拼服务、拼风控,培育区域性银行自身的新质生产力。2024年,重庆银行紧扣主责主业,扎紧扎牢基本盘,一般贷款增长超650亿元,创历史新高。负债成本率、存款付息率分别下降16个、20个基点,不良贷款率、关注贷款率分别下降0.09个、0.7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连续2年提升,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态势良好。

  主动服务大局,全力做好“三项服务”

  全力服务国家战略

  落实重大战略既是金融机构的责任使命,也是发展机遇。作为全国第三家、长江经济带首家“A+H”上市城商行,重庆银行充分发挥地方银行主力军作用,组建贯彻重大决策部署工作推动小组,下设10个专班,形成高效运转、闭环落实机制,推动国家战略落地落实。一是加力投放,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信贷支持超1500亿元。综合运用贷款、债券等多种方式支持成渝中线高铁等重大项目建设超250个,同比增长超150%。二是创新服务,助力通道建设跑出“加速度”。全力支持通道物流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业务量同比增加200亿元。外币债券投放额、余额均居西部法人银行前列。落地全球首批铁路运单融资、全国首笔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一单制”数字提单信用证业务。三是集聚资源,争当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者”。推进“智融惠畅”工程,加强要素集聚,提升服务能级,目前已拥有金融牌照与业务资质30余项。依托独立主承销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核心交易商等资质,债券承销范围扩展至西部“一市三省”,2024年实现“引资入渝”250亿元,债券承销业务增速超40%。发行金融债200亿元,发行规模创历史新高,发行成本创历史新低。获批上海黄金交易所特别会员资格,成为上海黄金交易所重庆区域首家金融机构会员。

  全力服务实体经济

  坚持立足本地、服务下沉,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一是坚持服务制造业发展。围绕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出台专项方案,加大“智融技改贷”“设备更新贷”等特色产品的推广力度,增加资金供给,向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提供信贷支持超550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超13%,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25%。二是坚持服务民营小微企业。推出支持民营经济专项行动十余项,主动“扶危纾困”,持续加大对民营经济的资源调度、模式创新和信贷供给力度。积极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打造“五专”体系,率先落地小微企业白名单内全市首笔授信,无还本续贷余额增长超20%。2024年“国标”口径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超30%,2024年投放的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5%。三是坚持发挥特色优势。紧扣差异化发展,牵头制定全国首个排污权抵质押融资团体标准,上线中西部地方法人银行首个ESG数字评级系统,落地全市首笔GEP质押贷,绿色金融规模同比增长40%。建立个人养老金融产品矩阵,服务老年客群数量增长15%。打造“鏸渝金服”普惠特色品牌,普惠“两增”贷款同比增长20%。科技型企业贷款同比增长32%。

  全力服务城乡融合发展

  始终坚持金融为民,认真履行金融国企职责,真诚回馈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24年对外捐赠超300万元,连续2年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上市公司ESG·先锋100指数”,为重庆市上市公司唯一。一是真诚服务城乡居民需求。严格执行住房按揭贷款政策要求,及时下调存量房贷利率,每年让利超1.2亿元。出台延期偿还房贷本息政策,积极帮扶因收入下降影响还贷的困难群体。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能力,持续扩大“创想贷”“捷e贷”等产品投放,满足新市民就业创业、安家置业、教育培训等综合金融需求。依托“普惠金融到村服务基地”、移动便携式终端等拓展乡村金融服务触角,打造巴狮数智展业移动银行,把“服务柜台”设到田间。二是深入服务城乡产业发展。积极融入乡村全面振兴,围绕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数字化信用贷款产品“新农贷”,推出“惠农贷”“渝贸贷”等场景化批量业务超30个,支持柑橘、榨菜、柠檬等山地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乡村振兴青年贷”获评《银行家》“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创新优秀案例”。截至2024年末,重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超15%,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超20%,服务“三农”客户超5.4万户。三是推动金融基础服务有效扩面。打造青少年财商教育、大学生金融教育实训基地等平台。组建“渝小金”志愿服务队,长期志愿者近2000名。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式教育宣传活动,2024年累计开展线下教育宣传活动超2000次,触及消费者超346万人次,开展消保县域行,深入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开展金融教育宣传。

  深度融入大局,着力提升“五个能力”

  坚持高处站位,着力提升党建统领能力

  作为国有上市银行,需要不断增强政治引领,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公司治理和经营发展各环节、全过程。一是不断加强思想建设,提升“领导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凝心铸魂,干字当头、狠抓落实。积极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牢固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风险观,增强干事创业凝聚力、向心力及集体归属感、荣誉感。二是不断压实党建考核,强化“组织力”。突出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坚持考评党建看发展、考评全局看党建,动态完善党建考核指标,综合评价党建统领高质量发展整体成效,促进基层组织服务发展更加有力有效。三是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增强“免疫力”。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行,完善“三不腐”一体推进工作机制,进一步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从严从实抓好巡视整改任务落实,深化清廉国企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保障稳健发展。

  坚守主责主业,着力提升服务大局能力

  牢记使命、向下扎根是城商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是加力服务重大战略。充分发挥集团优势、总部优势,以及根植本土的地缘亲缘优势,用好用活牌照资源,强化贷款、债券、承销、租赁、结算等服务手段的综合运用,资产、负债、中收业务一体经营、综合营销,提高对国家战略、重大项目建设、集团企业、重点领域的综合服务能力,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西部金融中心等重大战略实施落地。二是加力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立足“一市三省”发展布局优势,紧扣重庆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四川六大优势产业、陕西六大支柱产业、贵州六大产业基地等区域新质生产力关键领域,切实满足新能源汽车、电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链上重点企业的金融需求。三是加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创新发展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奋力打造具有重庆银行辨识度的服务品牌。深度参与“双倍增”行动,提速拓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客群。进一步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体系,积极支持养老产业发展。健全数字金融体系,加强基础设施、数据建设,强化数字产品、营销、风控、运营、管理“五个方向”重点应用,提升智能化金融服务水平。

  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坚持改革创新,关键是释放活力,核心是协同联动,目的则在于创造价值。一是让机制流程优化创造价值。优化考核激励机制,突出重点业务增量和资产质量、突出系统贡献度、突出市场份额,形成考核分配正向激励。优化目标分解机制,突出精准、突出聚焦。优化联动协同机制,强化量价协同、业务联动,强化综合经营,做到上下同心、左右协同、步调一致。二是让数字化转型创造价值。围绕高效响应市场,有效管控风险,针对一线需求,谋实谋好重点应用数字化转型项目。深化“科技+数据+业务”融合,做好科技、数据支撑,同时避免出现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强化外部专业数据引入与应用,在专业市场、专项领域、特色场景等方面加强建设。三是让集团优势创造价值。充分发挥集团组织优势、集约优势、牌照优势,增强不同条线、分支机构与子公司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持续推进打造高效精干总部,增强整体观念、服务意识、靠前协调,在业务拓展、风险防控、科技与队伍建设等重点领域给予分支机构、子公司最大支持。

  坚持底线思维,着力提升风险一体化管控能力

  防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必须做实一体化的风险管理机制,做到全面风险管理要求与内部控制机制的完整、有效、无缝衔接。一是坚持做实资产质量。坚持控新降旧、边清边除,压实前台业务、分支机构、风险管理、内控审计等各级责任,强化过程管控,突出关口前移,加强快速处置,着力将风险防范化解在业务拓展最前沿。二是优化风控协同机制。做实风险监测协同,打通各类业务、服务信息系统屏障,解决风险信号分布广泛、监测处理协同难等问题。做实风控流程协同,健全涵盖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处置全流程的职责体系、工具系统体系、协同机制体系。三是坚持全面风险一体化管控。将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科技安全等全面纳入风险管理整体架构,通盘做好产品、业务全周期管理。根据市场变化,及时优化风控策略,把风险合规意识贯穿信贷业务全流程,确保资产投放符合政策导向、监管要求,防范操作风险、案件风险,有力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坚持精益求精,着力提升人才队伍能力

  干事成事的关键在人,要着力建立健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的干部人才工作体系。一是选优配强干部。健全“三全”选任机制,综合集成多维全量信息,全方位、多渠道选配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有能力、有底线,干事创业“精气神”十足的干部,优化各级各部班子配置,提升整体战斗能力。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坚持“五湖四海”,拓宽引才渠道,在改革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岗位人才引进上发力加力。健全“管理+专业”双通道,激励干部奋发有为、成长成才。三是健全薪酬体系。建立健全与岗位价值、个人能力和绩效表现挂钩的薪酬机制,优化各层级干部员工绩效考核分配制度,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

  2 0 2 5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之年,是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的关键之年。重庆银行将始终立足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持续优化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加速迈向“万亿”新征程,打造更多西部领先、全国进位的标志性成果,奋力书写重庆银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