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个维度推动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落地生根

  • 来源:银行家
  • 关键字:维度,金融,文化
  • 发布时间:2025-05-16 16:02

  赵晓舟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这一重大课题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中国的创新性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金融软实力认识的深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金融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这一理论创新,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的探索和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同时也为全球金融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推进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中,“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已在国家金融体系中取得显著成果。其主要成就涵盖金融机构体系的持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多维度发展、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金融对外开放程度的持续深化,现代金融监管框架的科学合理构建、金融文化理念的广泛传播、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促进、金融基础设施的“硬实力”与价值观的“软实力”相互促进和共同提升。这些成就凸显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旺盛生命力。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丰富内涵,其核心在于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倡导清廉金融文化,服务实体经济,秉持诚信守法,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稳健与创新并重,强调依法合规经营。这些核心价值观念是金融行业的行动指南,也是每位金融从业者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根基和灵魂,体现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内在文化属性,具有中国式金融强国的独特精神气质。因此,积极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文化,并使这一文化在促进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及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落地生根,显得尤为重要。

  积极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文化理念体系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是行动的承诺,是对未来的规划和展望。因此,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企业经营,确立并坚持正确的理念,都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核心要义在于坚持法治与德治的结合,积极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转化为指导金融活动的价值准则和道德规范。其核心目标在于促进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其基本路径是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领域,营造以“诚实守信、稳健审慎、以义取利、守正创新、依法合规”的金融生态;其核心理念主要包括: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金融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宗旨,确保金融资源能够有效地流向实体经济领域,从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保金融的发展成果能够广泛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法律的强制力和道德的引导力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构建既有序又充满活力的金融环境;坚持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思维,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切实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安全;恪守诚信、承担责任、勇于创新,其中诚信是金融体系得以稳定运行的基础,责任是金融机构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创新是金融行业发展的关键。

  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文化制度体系

  金融制度在确保金融事业稳健运行和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保障。在构建金融文化的过程中,金融制度的完善与创新显得尤为关键,包括制定科学合理的金融法规,确保金融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为金融市场提供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运行环境。金融制度应着重于保护投资者权益,建立健全的投资者保护机制,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进步,金融制度需要与时俱进,积极应对新技术带来的挑战,确保金融创新与风险防控并重,推动金融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此外,应不断完善廉洁从业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明确界定各层级、各部门的职责权限。一个健全而完善的金融文化制度体系,应当包含多个关键组成部分。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是基础,要通过制定精准的政策并有效执行来引导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对于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至关重要,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等要有良好的协调和互动;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是金融市场运作的主体,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之间要明确分工和紧密合作;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是保障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手段,要对金融机构和市场活动进行有效监督,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多样化的专业服务体系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提供包括投资咨询、资产管理、财务规划等全方位的服务;自主可控的基础设施体系是金融交易顺畅进行的物质基础,包括支付结算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等。

  积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文化行为体系

  金融领域应特别重视金融高管、金融重要岗位和一般金融从业者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提升。通过一系列教育培训活动及宣传手段,引导金融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确保其自觉践行金融职业道德,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一是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金融行业作为经济体系的核心,其运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繁荣与稳定。从业者必须坚守诚信原则,确保所有交易和操作都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二是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金融活动绝不能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略道德和伦理。金融业从业者应恪守道德规范,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确保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三是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金融活动应恪守稳健审慎的原则,确保业务可持续与长期发展。合理评估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是每一位金融从业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四是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要在坚守金融行业核心本质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倡导并鼓励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要防止金融活动过度虚拟化,确保金融活动始终不偏离实体经济的轨道。五是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金融活动必须坚守依法合规的核心原则,恪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所有操作均在法律许可的框架内进行,从而确保金融市场稳定并持续发展,为投资者营造一个安全、公正的投资环境。

  积极完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软硬件设施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完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等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金融交易顺畅进行。二是完善金融产品与服务。包括完善股票、债券、基金、保险、支付结算等各种各样的金融工具和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市场主体的融资和投资需求,从而促进资金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发展。三是完善金融科技建设。充分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与安全,促进整个金融行业的转型与升级。四是完善金融政策与监管措施。充分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金融监管政策与措施,致力于维护金融稳定,推动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五是完善金融教育。广泛开展金融文化教育普及活动,提升公众的金融素养,引导协助其树立正确的金融观念,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金融知识。六是加强金融历史文化遗产研究。中国金融文化源远流长,有深厚的底蕴。管仲的货币论、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对现代金融仍有影响,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和传承。

  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文化,保持坚定信念与初衷,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与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会伴有金融风险的累积。金融机构在创新金融产品时,必须深入分析市场趋势与客户需求,构建并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强调稳健审慎,这是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保障。在全球化背景下,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对传统金融机构造成冲击。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任重道远,需要在理论研究、实践探索、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建立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金融文化体系。

  (作者系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金融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西安培华学院金融文化研究院院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