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罗林与杜卡特:货币霸权交替之谜

  • 来源:银行家
  • 关键字:货币,欧洲,贸易
  • 发布时间:2025-05-16 16:04

  武宝成

  威尼斯杜卡特( d u c a t ) 和佛罗伦萨弗罗林(florin)是中世纪欧洲最具影响力的两种金币。二者作为竞争对手在尺寸和价值上几乎相同,均以高纯度的黄金作为铸造材质,且在重量上保持着高度的稳定性。佛罗伦萨弗罗林的诞生时间早于威尼斯杜卡特30余年,并在14世纪成为欧洲金融结算领域的主要货币。然而,随着威尼斯商业帝国不断扩张,在15—16世纪,杜卡特逐渐取代弗罗林,成为地中海和欧洲贸易的主导金币。

  佛罗伦萨弗罗林

  佛罗伦萨地处意大利半岛中部的托斯卡纳大区,是连接意大利北部和南部的重要枢纽。在中世纪早期,佛罗伦萨相继经历了哥特人、拜占庭人和伦巴第人的统治,在10世纪成为托斯卡纳侯国的一部分,名义上隶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直到1115年,佛罗伦萨脱离神圣罗马帝国宣布自治,建立了城市公社。

  佛罗伦萨弗罗林于1252年11月开始铸造,以佛罗伦萨的名字命名,象征着这座城市的财富与荣耀。该币重3.536克,含金量达98%。在钱币正面底板中央,印着城市的重要标志百合花,代表着纯洁、高贵和美好,币文“FLORENTIA”为佛罗伦萨的拉丁文名称;背面印着佛罗伦萨的守护圣人施洗者约翰,对应着币文“SIOHANNES B”(圣约翰)。值得一提的是,弗罗林的黄金含量是由当时佛罗伦萨的货币体系决定的,因为1弗罗林正好相当于1里拉(lira),价值240银便士(denari)。里拉是佛罗伦萨广泛使用的一种货币记账单位,起源于罗马帝国货币体系中的罗马磅,拉丁表达是“libra”,最初是一种重量单位,后来演变为货币单位。

  佛罗伦萨弗罗林的发行,与当时的支付需求密不可分。在12世纪末13世纪初,佛罗伦萨商人在羊毛纺织行业极具竞争力。羊毛行会的成员从佛兰德斯和布拉班特大量进口羊毛布的半制成品,在佛罗伦萨及其周边地区进一步加工后,再将成品布卷通过比萨港,向南出口到地中海沿岸使用黄金的地区,例如,北非的马格里布、拜占庭帝国、十字军国家以及黎凡特地区。在这个过程中,羊毛行会的成员积累了大量黄金。所以,基于实际支付的需求,他们期望使用出售布卷所获得的部分黄金,用以支付织工、缝工和染色工等分包商的报酬。

  13世纪初,欧洲主要流通的金币是来自拜占庭的贝赞特(byzant)和阿拉伯世界的第纳尔(dinar),但随着东西方关系的变化,这些外来金币的供应不稳定,且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贸易需求。与此同时,与伊斯兰世界进行贸易的拉丁统治者们,以及在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的诺曼人,也都开始铸造金币。在此背景下,佛罗伦萨急需要一种价值稳定、高纯度的金币来进行大额交易,于是弗罗林应运而生。

  最初,弗罗林主要在佛罗伦萨当地流通使用。然而,它迅速在整个托斯卡纳大区得到广泛采用。这主要归因于当时托斯卡纳大区已形成一个统一的货币区,区内各城市的记账单位彼此统一,所铸造的银币在重量和价值上也保持一致。这种一致性使得弗罗林在托斯卡纳大区的流通不存在制度层面的阻碍。

  与此同时,佛罗伦萨凭借蓬勃发展的商业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这为银行业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期间,巴尔迪家族和佩鲁齐家族等大型财团出现,迅速在金融领域崭露头角。这些财团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极为丰富,不仅涵盖汇票业务和国际结算服务,还向英格兰、法兰西以及教廷等欧洲各国和机构提供大规模贷款,构建起一个庞大的跨国金融网络。这一网络的形成,极大地拓展了佛罗伦萨金融业务的辐射范围,增强了弗罗林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影响力。到13世纪末,弗罗林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支付手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弗罗林金币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被仿制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德国、匈牙利、低地国家、法国和阿拉贡等超过一百个国家和城市,均发行了弗罗林仿制币。这些仿制币在设计上,既保留了弗罗林金币的部分特征,又融入了当地的特色元素,正面币文“FLORENTIA”常常被替换为当地地名或统治者的名字,如“FRANCIA”(法兰西)、“FLAD”(佛兰德斯)等,而背面的图像圣约翰也常被替换成仿制币所在地的守护圣人。

  在14世纪中叶,佛罗伦萨的银行业遭遇了一系列危机,影响了弗罗林的流通稳定性。1337年,英格兰和法国之间爆发了百年战争。在此期间,佛罗伦萨的银行家族,尤其是佩鲁齐和巴尔迪家族,为获取利润并拓展业务影响力,向英格兰王室提供了巨额贷款,以资助战争。到了1340年,英格兰的财政状况急剧恶化,国王爱德华三世无力偿还贷款,宣布暂停支付债务。这一举措使得放贷银行的资金链面临巨大压力。最终,在1343年,佩鲁齐家族因无法承受资金链断裂的冲击,宣布破产,旗下银行倒闭。仅仅三年后的1346年,巴尔迪家族也因无法维持资金的流动性而倒闭。由于这两家银行是佛罗伦萨经济体系的支柱,短时间内相继破产引发了广泛的金融恐慌,对佛罗伦萨的商业和银行体系造成了严重冲击。弗罗林作为佛罗伦萨主要的货币形式,也因这场金融风暴面临着严峻的信用危机,在市场上的流通和接受程度受到极大影响。

  此外,频繁的政治变动也对弗罗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命运也随之跌宕起伏。佛罗伦萨共和体制在建立之初便内部矛盾突出,贵族派和平民派在政治权力分配、经济利益诉求等方面存在严重分歧,致使双方冲突不断。1378年,毛纺工人发动暴动,一度夺取佛罗伦萨的政权,建立起平民政府。到了14世纪末,佛罗伦萨的政治体系又逐渐落入精英家族的掌控之中。在这样复杂多变的政治背景下,货币市场也受到了显著影响。到了1400年,曾一度盛行的弗罗林仿制币,已几乎在市场上绝迹。在1533年,随着美第奇家族重新在佛罗伦萨掌权,佛罗伦萨正式结束了弗罗林的铸造,转而发行以美第奇家族的图案为标志的新金币斯库多(scudo)。

  威尼斯杜卡特

  威尼斯位于亚得里亚海北部的潟湖之中,处于东方拜占庭和西方欧洲大陆的交汇处,是中世纪地中海海上贸易的重要枢纽。威尼斯正式形成于5—6世纪,其早期居民主要由避难者构成。当时,哥特人、匈人和伦巴第人等相继入侵意大利半岛。为了躲避战乱,意大利东北部内陆地区的居民纷纷前往亚得里亚海潟湖中的众多小岛避难。在中世纪早期,威尼斯在名义上隶属于拜占庭帝国,然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得以在东西方大国之间保持相对独立的政治地位。

  威尼斯杜卡特于1284年10月31日由威尼斯四十人议会下令发行,并于1285年3月开始正式铸造。此时距离佛罗伦萨首次发行弗罗林金币已然过去了32年。杜卡特的拉丁表达是“ducalis”,意为“与公爵相关”,这一名称来源于其正面币文中的最后一个词“DVX”。在杜卡特发行的最初200多年间,其理论重量一直维持在3.545克,纯度99.47%。按照这一标准,每马克黄金理论上可以生产67枚杜卡特。在图案与币文设计方面,威尼斯杜卡特展现出鲜明的宗教与政治寓意,正面印着威尼斯总督跪在圣马可面前接受委任的场景,圣马可手持福音书,并向总督授予圣旗。币图左侧币文“S M VENET”,代表“威尼斯的圣人马可”;右侧币文是总督的名字和头衔“DVX”。在背面图案中,基督站在椭圆形连珠纹内,圈内底板上分布着众多星形,币文是“SIT T XPE DAT Q TV REGISISTE DVCAT”(是您,基督,授予杜卡特发行权,您来统治)。

  杜卡特逐渐成为欧洲最重要的金币之一,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黄金供应的增加。在整个地中海地区,金属矿藏资源分布广泛但并不均匀。金矿主要集中在西班牙、埃及、苏丹南部的努比亚地区、古国吕底亚和亚美尼亚一带,而北意大利向来不是黄金的主要产地。在13世纪,威尼斯的黄金主要来自西非。这些黄金以袋装金粉的形式在撒哈拉沙漠进行交易,其中大部分在北非马格里布地区被铸造成第纳尔金币。随后,这些金币通过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巴巴里、拜占庭,甚至黎凡特辗转流入威尼斯。在14世纪20年代,匈牙利克雷姆尼察金矿进入了大规模开采阶段,这一变化对威尼斯的黄金供应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该金矿位于威尼斯西侧,相较于其他北意大利城市,威尼斯在地理位置上更具优势,能够更便捷地获取黄金。此外,自1252年弗罗林金币诞生以来,北意大利的黄金价格持续攀升,吸引大量黄金从各地涌入。这些因素为杜卡特的铸造提供了充足的币材,使得杜卡特在铸造数量、质量以及流通范围等方面都得到了有力保障。

  在14世纪下半叶,随着威尼斯东地中海贸易的蓬勃扩张,杜卡特的使用率迅速上升。1345年,威斯尼建立了定期护航贸易系统。该系统为贸易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使得贸易得以稳定且持续地开展。在这一过程中,杜卡特作为威尼斯极具代表性的重要货币,凭借其良好的信誉和稳定的价值,在贸易结算中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随后,在1378—1381年的热那亚—威尼斯战争中,威尼斯取得了胜利,这使得威尼斯在黎凡特贸易中的优势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杜卡特的流通进一步扩大。在中东的马穆鲁克王朝,从1399年起,杜卡特逐渐在当地货币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进入15—16世纪,杜卡特迎来其发展的巅峰时期,成功取代佛罗伦萨弗罗林,成为整个地中海和欧洲的标准贸易货币。在这一时期,奥斯曼帝国、奥地利、荷兰、西班牙等欧洲各国纷纷采用或仿造杜卡特。杜卡特的广泛流通和高度认可,使得“杜卡特”一词演变成了金币的常用表达方式。

  此外,威尼斯相对稳定的政治制度和统治阶层,为杜卡特长期保持良好的信用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正是得益于这种政治上的稳定性,威尼斯政府能够始终如一地维护杜卡特的信誉,确保其在市场上正常流通。威尼斯杜卡特的发行历程漫长而持久,一直延续到1797年拿破仑占领威尼斯才宣告结束。然而,即便如此,杜卡特的影响力并未就此消散,在19世纪,它依然在一定范围内被铸造发行。

  佛罗伦萨弗罗林与威尼斯杜卡特的兴衰交替,不仅是两种货币之间的竞争结果,也是中世纪欧洲政治、经济、金融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弗罗林凭借佛罗伦萨发达的银行业和完善的信贷体系,迅速在欧洲金融结算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而杜卡特则依托威尼斯稳定的政治制度以及广泛的贸易网络,后来居上。这表明,货币的国际影响力不仅取决于铸币本身的质量,还与金融网络的完善程度、贸易能力的强弱以及政治稳定性等因素息息相关。这一历史进程揭示了货币地位变迁背后复杂的驱动机制,为研究国际贸易格局演变和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历史经验和启示。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货币法制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钱币学会会员)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