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长路:养生良药在己身
- 来源:恋爱婚姻家庭月末版
- 关键字:养生,良药,思维
- 发布时间:2025-06-07 13:42
78岁的名中医温长路看上去和他的实际年龄并不太“相符”——他总是保持着充沛的精力、爽朗的情志,工作状态完全不输年轻人,如今依旧活跃在中医养生、健康科普、文化传播的一线,发文章、出著作、做讲座、录制电视节目等,哪一样都没落下;他还始终保持着及时获取与更新信息的心态,拥有相当活跃的思维,输出的观点常常让人感到耳目一新、醍醐灌顶。
在古稀之年保持着这样良好的身心状态,让温老常常成为身边人羡慕的对象。在被问及有何养生秘诀时,温老说,养生就是培养适合自己的良好的生活习惯,百人百法、百人百态,不必强求执行统一“标准”,但“适合自己的”“良好的”这两个定语缺一不可。温老将自己的养生心得总结为:精神想得开,吃饭吃得杂,睡眠有保障,运动要得当。而贯穿其养生心得的精神内核,则是“中和”二字。
精神想得开
温老十分提倡精神养生,认为精神是养生法宝的最重要构成,养精调神,方可铸就健康支柱。他早些年患有肝萎缩,两年前又因感染新冠病毒一度发展至肺部白化,健康受到威胁。从疾病中屡次“历劫”后,温老常说,人不仅要重视“生”的问题,也要把“死”的问题想开,尤其是老年人,学会和慢性病共处很重要,科学的养生观、豁达的生死观也是健康的加分项。我们的身体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像车子一样需要保养,而养生就是一件日积月累、久久为功的事,平日里该养生就好好养生,病来了,该吃药就遵医嘱吃药。
温老认为,精神养生的最高境界就是中医所讲的“形与神俱”,就是要保持精神健康与身体健康一致,要调整好心理状态,避免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的过度刺激。在温老看来,解开生活中一切困顿的钥匙就是“心要想得开”,他坦言自己年轻时也是个性子急、脾气差的人,但后来累积的三点感悟,让他越来越温和从容、悦人悦己。
他说:第一,生活就像流水,流水以平稳为主要特质,尽管也有惊涛骇浪,可那毕竟是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爆发,平平淡淡才是真。第二,我们要有俗人心态,做平常人、说平常话,不要太放大自我,更不要把外界评价看得太重而扰乱自己的心态。第三,面对年轻人时,少一些长者自居的心态,多一些包容和照顾,多一些赞美和欣赏。
温老酷爱读书,这是他精神养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他不足10平方米的书房里,安置了大大小小7组书架,而他家中客厅里、卧室里也都安装有成组的书架,就连储物柜、床头、沙发下,也都充分利用起来存放书籍。在数十年的岁月中,在无数个平淡的日子里,温老就是在这样一方小小天地里,用读书和写作充盈起自己的精神世界。
吃饭吃得杂
温老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后因工作变动才迁居北京。河南饮食在风味上融合南北,在形式上偏于“杂”,却具有十分注重温中和缓、顾护脾胃的鲜明特点。温老的饮食习惯也因此深受影响。
中医认为,脾胃以温为养。河南饮食以温为主、以中性为主,当地特色的烩菜和各种各样的杂面条,是温老日常喜食之品。温老认为,养生一定要保住胃气,没有胃气的人连药物都不能很好地吸收,在生病时会“吃亏”。因此,人在生病时虽然处于相对脆弱的状态,但在进食上不能“娇气”,要把吃药的勇气用在吃饭上,把“药非吃不可”的观念转换成“饭非吃不可”,干的吃不了,就做成稀的吃,吐了就重新再吃,三顿吃不了就分成五顿吃。总之,一定要把胃气养起来,才有助于疾病康复。
在日常饮食中,温老认为没必要机械地按照书本标准(比如所谓的膳食金字塔)去吃饭,喜欢吃的东西就安心吃,只要不偏嗜、不过量就行。同时,也不要完全比照书本的指标去看身体,比如血压稍微高出标准数值,但并无不适,就不必有心理压力。温老并不提倡针对疾病过于限食,比如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摄入过多糖分确实会引起血糖升高,但糖尿病是一种消耗性疾病,更需要营养补充,降糖在表面上是把血糖水平降下来了,但是患者整体的营养水平却降低了,五脏六腑功能随之减弱。没有了生生之本,人还能活下去吗?因此,这说到底还是一个“中”的观点,一个“度”的问题。
人们常说“千金难买老来瘦”,而温老的观点则是,人上了年纪,以适当地超重(不要过重)为佳。人到了老年阶段,尤其是罹患一些重大疾病之后,身体处于消耗的状态,此时有一定的热量、脂肪、蛋白质储备比较好;如果过瘦,人是经不起消耗的。所以,老年人在不能做到体重适中的情况下,略胖要比偏瘦好。
睡眠有保障
温老认为,睡眠有深浅之分,保证睡眠的质量十分关键。从中医角度看,23:00—2:00为肝胆经主时,在这一时间段顺利进入深睡眠状态能保证总睡眠量的75%,更是第二天精力、记忆力、灵感的根本保障。而在后半夜,人的睡眠多处于浅睡眠状态,大脑司管睡眠的细胞疲劳,即便睡得很久,醒后照样会有头昏等不适感。这就是很多人越睡越困的原因。
温老经常在床头放一支铅笔、一个小本子,后半夜醒来头脑清醒时,就对白天的创作进行一些补充、修改,及时记下一些灵感和思路等,多年来,这种习惯对治学大有裨益。
总的来看,夜间的长睡眠和白天的短睡眠结合起来,能够达到睡眠的最佳状态。温老认为,中午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间段,大脑经过半天劳动,体力经过半天消耗,中午一定要有短睡眠来调整,以助恢复体力和精力。在12:30—13:30之间适当休息,这样下午做事往往会事半功倍。
运动要得当
温老强调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爱好和居处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但无论采取哪一种形式的运动,都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温老的日常运动相对简单,每天坚持散步,早晚各散步40分钟,每天最少坚持走六千步,天气好、体力佳的时候可以走一万步,天气不好的情况下,就在室内散步。在他看来,有节律地走路对于骨关节处于退化状态下的老年人是最佳选择。关节软骨就像一块吸满水分的海绵:走路时,脚往下踩,身体重量往下压,软骨里面的关节滑液就会被挤出来;脚往上提,身体重量暂时减轻,关节滑液又会回吸到软骨里面,形成动态平衡。就在关节滑液进进出出之际,营养成分才能进入软骨组织,维持软骨健康,因此,人不走路或害怕走路都是不行的。前提还是那句话——运动方式和运动量要因人而异,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文/孙学达(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