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里海学校五年级/陈梓豪 指导老师/梁兆玲 插图/小月
在我的家乡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有一个村叫左滩村,每年12月,这里都会迎来一场盛大的美食盛宴——左滩酱鱼节。这个节日不仅是为了庆祝丰收,更是为了保护左滩酱鱼制作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去年,爸爸带我回去参加左滩酱鱼节。还未走进村子,浓郁的酱香便扑鼻而来。街道两旁摆满了摊位,村民们热情地向游客们介绍着自家的酱鱼,空气中弥漫着欢声笑语。
爸爸带我来到一家“老字号”的摊位前,摊主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伯,他告诉我们,他家制作酱鱼的手艺已经传承了五代。制作左滩酱鱼,工序繁杂且讲究。首先,对鱼的挑选极为严格,多选用西江里肉质鲜嫩、刺少肉厚的鲩鱼、鳙鱼等。新鲜捕捞的鱼需迅速处理,洗净后沿着鱼背开刀,将鱼身摊平,去除内脏。接着进入腌制环节,这是赋予酱鱼灵魂的关键步骤。用祖传的酱料均匀涂抹鱼身内外,酱料由多种调料精心调配而成,包括盐、糖、生抽、老抽、八角、桂皮等,每一种调料的比例都经过历代传承人的精准把控,缺一不可。涂抹好酱料的鱼被整齐地层层叠放在瓦缸中,再压上重物,让酱料充分渗透鱼肉,
腌制8~10 小时。腌制完成后,便是晾晒,将鱼挂在竹竿上,放在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在晾晒过程中,鱼身的水分逐渐蒸发,酱料与鱼肉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色泽愈发诱人,香味也愈发浓郁。经过数天晾晒,左滩酱鱼才算大功告成。此时的酱鱼,外表干爽,鱼身呈现出诱人的酱红色,纹理间透着浓郁的酱香。
禁不住美食的诱惑,爸爸一口气买了好几条酱鱼回家。晚饭时,母亲将酱鱼切成小块,放入锅中蒸熟。蒸好的酱鱼香气四溢,我急不可待,不顾热气腾腾,赶紧夹了一块塞进嘴里。哇,鱼肉鲜嫩可口,咸香适中,真是令人回味无穷!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味的酱鱼,聊着家常,其乐融融。
如今,左滩酱鱼已成为顺德美食的一张名片。更让我感动的是,村里依然有许多人坚守着这门传统手艺。他们用时间和耐心,将简单的食材变成令人难忘的美味。这份坚持,不仅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更是对生活本真的守护。
(作者为学校星澜文学社成员)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